董氏针灸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一部位(手指部位)

【大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下二至二点五分属大小肠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解部:心脏及六腑分支解部。

【小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二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下一至二点五分属肺分支神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解部:肺分支解部,心脏及六腑分支解部。

【浮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偏向桡侧)二分,距第三节指横纹三分三。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偏向桡侧)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解部:心脏及六腑分支解部。

【外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偏向桡侧)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偏向桡侧)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至二点五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解部:心脏及六腑分支解部。

【中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

主治: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

取穴: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五。

应用: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治疝气之特效针(治疝气成方),单手取穴即可。

解部:肺分支解部,心脏及六腑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1.《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其传为索泽,其传为疝。”

《素问·五脏生成》:“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从以上引述的经典原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疝”之为病,病在五脏六腑,每脏均能引发疝气,刺肝足厥阴脉的大敦穴及其他穴位,刺头顶的百会穴也能速效,甚至有过灸关元穴提升小肠气坠,针三阴交治疗瘀血疝气的病例。

再看五间穴的解部,解部在心、肺、六腑,而穴在大肠手阳明脉上,这样就能涵盖大部分疝气的治疗。

从经典的角度认识董氏奇穴,引申到董氏针灸治病的病机上,这样对治病就会更有把握。在此是想引起读者对董氏针灸的思考,从经典中寻找董氏针灸的核心,通过读前辈们的书籍来认识董氏针灸奇穴的实效,也更容易深入董氏针灸。关于六腑的解部,董氏针灸奇穴中一共有49个穴位作用于六腑,用法变化奇妙无穷。所以,董氏针灸奇穴解部涵盖的脉气通道,仅用十二经脉表里络别等是难以解释的。

2.董公早期治疗疝气的医案:在陈渡人师伯《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中共记载了1964年前后,4例董公以人皇为主穴治疗疝气的病例。

小间穴清肺热治咳吐黄痰,中间穴正刺二分治疗心绞痛,这些经验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五间穴应用以局部有反应点为针刺标准,对于心脏疾患,可刺出黄水,或刺出黑血者效果最好。

☞医案举隅

1.徐某,76岁,2008年3月27日初诊。肺癌5年。5年前确诊肺癌,化疗后症状消失。来南方后,由于今年南方冬天奇冷,出现咳喘、胸闷、心慌、夜不能平卧,经住院治疗,咳喘白天减轻,夜间仍然不能平卧,卧则气喘、痰多。经静滴抗生素及氨茶碱类,痰由黄变白,双下肢肿胀,右寸关脉洪尺弱,左寸稍数,左关尺沉。

查体见大间穴有乌黑反应点,遂先针左大间,双胫骨下端内缘骨面埋针,其夜咳喘减轻大半。后加减治疗,配合真武汤治疗效果良好,随访两年,症状控制良好。

2.四例婴儿疝气,均刺血而愈,平均两次愈。

3.五间穴治疗多例冠状动脉瘀堵,亚急性心梗患者(应该算心疝吧),针刺、刺血均能有效缓解胸闷,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对缓解不典型前间壁心梗引起的喉咙紧缩感有良效。

4.某男45岁,胸闷欲死,喉咙紧缩不能呼吸,心电图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要求留院治疗,婉拒之后来求治。刻诊:面黯,左关上小紧数,苔腻,先针保命四穴(水相、火主、火散、中白),后刺血五间穴,数分钟后症状缓解,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加味,20天后复查心电图正常。

5.小间穴和木穴刺血,治疗5例目内眦红痛患者,有效。

【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偏向尺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治流产、安胎。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偏向尺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解部:肝肾副解部。

☞各家论述

赖金雄师伯认为还巢穴有凤巢、凰巢之分,配妇科穴治不孕症20次左右可获喜讯。此三穴被赖师伯誉为送子观音穴。

胡文智师伯认为有还巢穴,还有凤巢一、二、三穴。案例描述:以凤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妇科穴治子宫炎、子宫瘤、卵巢炎。以灸12次统计,在3127个案例中,有3076人痊愈,其余皆有减轻。

其余诸家运用颇为一致,均认为治疗妇科疾患配妇科穴治疗效果甚佳。

☞解语石注

还巢穴在无名指属三焦手少阳脉。《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脉,出于关冲。《灵枢·经脉》:手厥阴之脉,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还巢穴解部为肝副解部。董公依手足厥阴之脉相通之理,言无名指能疏肝(赖金雄语),疏肝的作用是通过三焦的第一个功能——通行诸气来实现的。(《难经·三十八难》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二是通过手足厥阴脉“同气相求”来疏肝。

还巢穴解部为肾副解部。三焦相火之气,寄于肾而实应用于三焦手少阳脉。所言解部为肾,有其体用的道理。三焦为阳气之父,生脾之土,一者通行诸气,二者运化水湿(张景岳语: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不孕的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无阳气生化则寸草不生;其二,无阴水灌溉则诸草不长;其三,为胞宫瘀阻。三焦通行诸气又运化水湿,津液生长,气运正常,瘀血得去,治不孕有理有据如斯。

治疗妇科肌瘤、囊肿疾患,针刺有效时间须根据病人的客观情况而决定。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00人,成功率大约为70%。子宫肌瘤是囊性的好治,初发的好治。如果早期检查出来的是液性肌瘤,包括液性卵巢囊肿,用董氏针灸结合温中化瘀药物,大约1周能消除大半;体质好的、年纪轻的患者,用董氏针灸2次消除的占10%,多数病人需要随月经周期调理,大约2个月能愈。依据月经周期用药,经前化瘀、经后温补、经中用攻法,药物以温经汤、当归芍药散为底方,益母草、泽兰、山甲为常用药,配合妇科穴、还巢穴、姐妹穴、人皇穴等,再辨别属于何种体质,进行体质的调理,1个月治愈的有,半年治愈的也有,最长治疗周期为1年,子宫肌瘤均缩小甚至消失。

如果所患为盆腔单纯性囊肿,效果会更快,但是属于肌性的肉瘤则难治,属于肌壁肌瘤的更难治。有这样一个女病人,35岁,身体瘦弱,未孕,有甲亢、甲瘤史,子宫长了个直径7cm的肌壁肌间肌瘤,散在小的子宫内肌瘤数个,曾用过温经汤加味,配合抵挡丸,也用过下瘀血汤,治疗了6个月,月经情况改善,面色好转,体质向好发展,小的肌瘤消除了,但是7cm的肌壁肌瘤大小没有变化。笔者也一直苦于没有良法,治疗到最后,自己也没有信心了,病人最终选择了手术。术后手术医师告知病人,这个肌壁肌瘤已经萎缩变黑,即使不做手术,这个肌壁肌瘤也会脱落。看来中医保守治疗的效果值得肯定。今天病人手术后出院复诊,要求调理时谈起来这个问题,我才恍然大悟。建议各位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在提高自身治疗技术的同时,也多点耐心说服病人,有些肌瘤是可以化掉的,有些肌瘤最后是会脱落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医案举隅

1.某女,26岁,经期受凉痛经,为其针还巢、三阴交、门金穴,5分钟后由持续性疼痛转为阵发性疼痛,半小时后痛止,留针1小时疼痛完全消失。

2.某男,70岁,夜尿频繁,每夜6~7次,严重影响睡眠,以还巢为主穴,针1次夜尿减为3次。

3.某女,36岁,痛经20年,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面黄,月经不调,先期5天下血不畅,待月经增多腹痛欲死,行经淋漓不尽20余天,仍有左下腹牵扯感,求医20年未果。用傅青主调肝汤加巴戟天,配合针刺还巢、水相等穴,治疗2个月向愈。

4.痛经用穴小结

(1)因气滞小腹寒凉者,针门金穴,痛经立解。

(2)因血瘀疼痛者,针人皇倒马针,立解。

(3)因虚而瘀者,多表现为宫缩性疼痛,针还巢、妇科,配合补肾的水相穴,可以逐步缓解痛经,再佐同类中药,可以治愈很多难治性痛经(即西医的子宫内膜病)。

(4)经后疼痛属虚者补肾,用水相、通肾系治疗,经前疼痛者用还巢调肝。

(5)经后小腹有牵扯感觉,白带夹血丝者,针三其穴。属虚者宜升提,针百会。

【指驷马穴】(1973版增加)

部位:食指背第二节外侧(即尺侧),中央线外开二分之直线上。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肤病、脸面黑斑、鼻炎、耳鸣、耳炎。

取穴:当食指背第二节中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之一穴,其下三分之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肺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从本穴来看,本穴的解部是肺分支解部,有温(肾)阳补(肺)气的作用,依据笔者的经验,本穴组对咳嗽胸痛有效,效果比手太阴肺经穴位更好。也可以治疗女人面黯黑斑,可以作为肺肾虚弱引起女人面部黑斑的美容专穴。与中药菟丝子治面黯,效果类似。

指驷马属肺解部,在《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里,赖师伯记载董公案例一则,即以取指驷马的温阳补气作用来实现的:“董师治一妇人哺乳,其子已经十二岁,早已不吃奶,但看遍台北中医,竟无法回奶,经董师针刺本穴三次,竟将十二年乳水不退之疾治愈,神奇也。”

指驷马穴治疗酒渣鼻效好,肺热痤疮有效,对瘀血斑无效。

【指五金、指千金穴】(1973版增加)

部位:食指背第一节中央外开(偏向尺侧)二分直线上。

解剖:桡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肠炎、腹痛、鱼刺梗喉。【删】鱼刺梗喉。(全民按:【删】为董师口授修订时,删去之内容,后皆同此。)

取穴:当食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上,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为指五金,六分六为指千金。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肺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赖师伯记载治气痛有效;结合足千金穴、足五金穴,多有化瘀作用。笔者在运用此穴的时候没用针,只是用手按压穴区的结节点,治疗1例少腹疼痛,效果良好。余无甚经验。

【心膝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正中(脊柱)解部,心脏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心膝穴作用于心火,多治疗心火不足引起的火不暖土之类的虚寒型骨性疼痛,现代医学多称之为劳损性疼痛及亚健康状态。

本穴用于治骨痛。董公强调骨骱痛多与心(解部)有关(出自陈渡人师伯未刊行版之《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所以在治疗疼痛疾患时,此穴多作用于骨骱。不少脊柱痛,凡不属于脊柱旁边的肌肉、筋膜、神经等引起疼痛者,本穴可以应用。本穴用治膝盖痛,多对于由骨质增生引起者有效,而用于软组织之类的疼痛效差;值得一提的是,赖师伯用此穴治疗膝关节无力、膝关节内侧曲泉一带疼痛等有效。但曲泉一带的疼痛应该是由骨痛引起的筋紧,或骨痛引起的软组织肿胀,治疗宜先缓解骨痛,筋紧肿痛的症状自然缓解,如果单纯治疗软组织病变,而忽视了骨痛的处理,治疗总是捉襟见肘。

曲泉一带的疼痛临床很常见到,在董氏针灸中,除了心膝穴可以治疗此类疼痛外,还有火膝穴、木火穴、人宗穴,读者应依据不同的病理情况选择对症的穴位处理。

【木火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柬埔寨龙诺之半身不遂,有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解部:心脏解部及肝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作用于心包手厥阴脉,能直接开启心包手厥阴脉之火,及调动肝气,故治疗下肢冰冷有效。

《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本穴为董师赴柬埔寨为龙诺治半身不遂时所发现之新穴。当时龙诺半身不遂,觉下肢冰冷无力,甚是痛苦,董师诊治时发现本穴呈乌黑色反应点,即在穴上扎之,顷刻下肢觉热,而且较有力。龙诺甚赞董师针技之神奇,其私人法籍西医师亦对董师之针技敬佩不已。

选用木火穴,一是病人有下肢冰冷的事实,二是木火穴处呈乌黑或紫黑反应点,方用之。因本穴针刺刺激甚强,木火穴的作用,是调动身体的元气,而不是调和身体的元气,故董公再三告诫,不可多用,并要递减用穴时间。

☞医案举隅

1.男,40岁,2008年7月17日初诊。腰痛数月,牵扯左下肢疼痛,左小腿酸胀麻凉,他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不安腿综合征。见面黯体瘦,羽音不足角音尖,左脉沉紧。遂针右木火、右三士穴,针完痛止,遂去木火穴,随证配穴,五次愈。

2.静脉回流障碍,下肢水肿,足背肿胀,肉死如棉花,曾用灵骨大白穴配合局部针刺,用过3次木火穴配下肢外三关穴,配合真武汤、五苓散加化瘀血药,最后治愈1例。

3.凡双下肢或单侧下肢冰凉,均可揉按此穴。

【肺心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肺分支神经。

主治:脊椎骨疼痛、脖颈痛、小腿胀疼。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距上下横纹三分三各一穴,共二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解部:心脏解部及肺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病机十九条立法“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条之意,是说所有的疼痛均以心为立极点。有则求之,是指根据心气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本穴;而无则求之,意思是说,找到引起心虚或者心实的原因,然后来处理外因引发的心虚或心实之证,就是解除病因法。治疗脊柱骨痛,参照心膝穴,本穴能治疗脖颈痛,还能治疗下肢小腿胀痛,其病机就是心火和肺气不足引起疼痛;如果是瘀血引起的疼痛及神经性的疼痛,此穴效果就差一些。

前辈经验:本穴可治尾椎区域痛,而心门穴可治疗尾椎尖区域痛,读者应用时宜注意二者的穴位主治范围不同;本穴还可以治疗髂后上棘两侧的疼痛。

【二角明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中央线。

解剖:桡尺交叉神经,肾神经。

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解部:肾解部。

☞解语石注

此穴在中指,本对应心及心包经,靠近掌指关节处,穴位的解部是肾,所以治疗以肾虚引起的腰痛为主,类似于火中补水之意,有金匮肾气丸样效果。所以治疗的疼痛,性质是虚性疼痛,疼痛部位以脊柱两侧至腰眼穴为主,多是劳损性疾患。

Marian Lee认为这个穴专治闪腰岔气,即腰痛时无法呼吸,且无法站直和无法动腰(呼吸、站直、动腰,都会痛得要命)。这个穴也可以治肾亏腰痛,还有鼻骨痛。(Marian Lee简介:据闻她曾私淑董氏针灸,并曾在台北景昌诊所跟董公见习过,但未正式拜在董公门下。她在美国教董氏针灸甚长时间,也曾出过董氏针灸英文书籍,目前绝版。)

在我20年的临床生涯里,曾用此穴治过三四个鼻骨痛,十分有效,但通常都治到10次以上。依我的经验,眉骨与鼻骨酸痛的病人,多半是与丈夫大吵过后的妇女,尤其是大哭大闹大叫过,约一星期至十天后,才发作眉骨、鼻骨酸痛,而且都是痛到很严重时才来针灸,而这个穴确实有效。

【胆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支,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解部:胆解部。

☞解语石注

此穴治疗小孩子心惊、夜哭,在前辈们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验证。2009年5月15日夜,某学员电话求助,自己的侄儿因为惊吓而夜不闭目,不停抽搐哭泣,给予针胆穴浅刺留针,逐渐安眠。本穴也治善忘,对心胆气虚证,有类似于温胆汤之效果。

古人留下的成语中有心惊胆战、心胆俱裂、胆大心细、心寒胆落等,说明了心胆之间有密切关系。在陈士铎的《辨证录》中记载的心胆关系很精彩,兹录入备参:人有入干戈之中,为贼所执,索金帛不与,贼褫其衣,将受刀,得释,遂失心如痴,人以为失神之病也,谁知是胆落之病乎……而心不能取决于胆,心即忽忽如失,一如癫痴之症矣。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本穴似能调情志,用此穴治疗部分抑郁症患者有效。笔者曾治疗数例产后抑郁症,有效。

【指三重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之外侧(即尺侧)。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驱风,治脸面神经麻痹、乳肿大、肌肉萎缩。

取穴:当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肝副解部,肾副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也是三焦手少阳胆脉气所发,但其区段主治偏上,应用时偏治人体上部疾患。其机理是调整三焦阳气的升发,以火生土的功能作用于脾,从而起到促进脾气散精的作用。一般虚风内动之证,可以选用足三里及本穴;乳肿大的病机不太明确,但是大抵也是通过补脾而补胃来进行治疗;另外,赖师伯认为此穴对偏头痛效果好。

☞医案举隅

Marian Lee医师治肌肉萎缩案:

我有过一个全身肌肉萎缩的病人。当他年轻体壮时曾和人打了一个愚昧不堪的赌,即他和他的朋友要赌谁能留在寒冷的太平洋里比较久。在跳进太平洋之前,他喝了小麦芽汁,希望能让他的皮肤更耐寒,果然小麦芽汁发挥了温暖他身体的功能,他比他的朋友留在太平洋里更久,也赢了这个赌。可是20年后,原来高大健硕的他,已瘦到只剩皮包骨了。他无法自己进食,也无法坐得很久。我用指三重穴来治他的肌肉萎缩,又唯恐指三重穴疗效不足以治如此的重症,因此,还在曲池穴上艾灸,最后虽未完全治愈,但病患手臂的力量已经恢复到可以自己进食了。这个病患应该是脾寒之证。

【指肾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无名指背第一节之外侧(即尺侧)。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口干、肾亏、心脏衰弱、背痛。

取穴:当无名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半分。

应用:治痛宜三针同下。

解部:肝副解部,肾副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也是三焦手少阳胆脉气所发,但是主治区段偏下。本穴作用类似于下肢的通肾穴及肾关穴,因手指穴位扎针痛,故用本穴机会少,但机理等同于通肾穴及肾关穴。赖金雄师伯以此穴治疗背痛效好。

本穴主治之口干,不是阳明经证的白虎汤证之口干,而是中焦停饮之证,或上实下虚之证。

笔者体验此穴可治腰椎带脉一带的疼痛,作用类似于《金匮要略》肾着汤的效果。本穴的选用多是配穴。

穴区有乌黑反应点者,多有心脏疾患,多见心绞痛、心脏扩大等表现。配地宗穴,可以治疗水气凌心之疾患,类似于苓桂术甘汤及真武汤之效。

糖尿病“中消”患者长期按压此穴,使津液敷布正常,可以缓解口干;也有降餐后血糖的作用。

【火膝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小指甲外侧(即尺侧)角后二分。

解剖:尺神经,心脏神经。

主治:膝盖痛、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增】因生气而痰迷心窍之神经病(即精神病),两边同时用针。(全民按:【增】为董师口授修订时增添之内容,后皆同此。)

取穴:当小指甲外侧(即尺侧)角之后二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心脏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多为开窍急救用穴。

本穴近心手少阴脉井穴少冲穴,阴经井穴为木性,木性喜升发而恶郁结,所以很多情志疾患,多由木火郁结所造成。《素问·缪刺论》: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多数郁怒诱发的五脏疼痛,可以通过针刺少冲及大敦等穴来治疗。本穴治疗疼痛疾患的机理,可以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个角度来理解。

关于一些情志疾患,比如一些精神性疾患,在赖金雄师伯的《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中记载:董师曾治一妇人,因与夫吵架,而得急性精神分裂症。董师为其针双火膝穴,当时吐痰涎约两碗余,其病立愈。治疗精神性疾患的方法,在针灸治疗中叫醒脑开窍法,比如针刺十宣穴等,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则善用吐法来治疗,董公用针针刺双火膝穴,也有子和催吐之功,故其病立愈。

2003年6月间,我曾经用此穴治疗一脑损伤后癫痫发作患者,当时因为不懂此穴运用机理,针刺两次后,癫痫症状虽缓解,但是患者神态漠然,手足冰凉,一派虚寒之象,最后以温中化痰之剂治疗近两个月,癫痫虽得到控制,但病人的近期记忆力很差。那时候针刺本穴纯属误治,现在想起来,单纯守形去针刺,是不能真正解除病人痛苦的。

本穴的适应证,应该是急性发作的痰迷心窍之疾。

笔者经验:用本穴治疗狐臭术后结节、伤口不愈合者,可用灸法。

【木穴】(【增】又名手感冒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即尺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删】肝神经。【增】肺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增】感冒、眼发干、眼流泪、流鼻涕、出汗感冒、手皮肤病、手皮发硬。〔全民按:赖金雄师兄增订稍不同处为:手掌皮肤硬化(鹅掌风)、角化不全(手掌心脱皮)。见《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18页。〕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即尺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肺解部。

☞解语石注

木穴在食指第一节靠中指处,距离大肠手阳明脉甚远,只能以九宫八风洛书的取象来解释,取象为风为巽,巽主风,取木穴治眼疾患、手干裂诸症,以祛风取效。

董公1968年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此穴的解剖部位是肝神经。吾师全民先生言:“董师已将木穴的解剖修正为肺神经,赖师兄的书亦是肺神经。故木穴是以金制燥木。”而巽对应肝解部,肝胆相为表里,故有疏肝利胆之用。只要有肝胆火旺之证,均可选用此穴。董公言主治只有六个字——“肝火旺、脾气燥”,其中无非是金木关系。我们可以设想,地球自转的时候,无非就是东西互移,所以在人体中,肺金肝木关系,就是体用关系。所以,笔者认为,1968年版的“肝神经”和1973年版的“肺神经”都对。

Marian Lee认为:木穴不只用于肝实之证,也可用于肝虚之证,因为它可以双向地调节肝经。如果脉为迟脉,就一定是情绪低落;如果脉的频率过高,就是肝火或发脾气。当刺木穴后,病人能立即吐出一大口气来,这就是将肝气排出来,呼吸也会较顺畅。

笔者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见有流泪不止的情况,先检查本穴,若有反应点者,下针即效,能改善面神经对眼神经的刺激。

☞病案举隅

1.某女,迎风流泪,木穴刺血,3次愈。

2.某男,慢性湿疹致手掌皮肤角化增厚,木穴刺血,第二天观察手掌皮肤变软。后继续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至痊愈。

3.小孩,咳嗽、鼻流清涕,为针灵骨、大白九菽,木穴刺血,当晚鼻涕减少很多。第二天续针如前法,两次愈。

【脾肿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

解剖:正中神经,脾神经。

主治:脾肿大、脾炎、脾硬化。

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脾解部。

☞解语石注

此穴作为对症处理用穴,下针有效,见乌黑反应点更有效。胡文智师伯《最新实用董氏针灸奇穴集》以本穴为中点,上下各设两穴,称为火星上穴和火星下穴,二者皆可说明本穴附近穴位的主治作用;单从穴名来看,汉代之前,心是属于火也兼属土的。

本穴对脂肪肝有效,笔者对于早期脂肪肝、早期酒精肝之类的病人,针刺本穴,配合中药,3个月后复查,肝脏脂肪变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病案举隅

患者,男,62岁,2008年6月7日初诊。3年前出现全身乏力,纳谷不香,偶有腹胀、低热,常当感冒治疗,身体渐消瘦,2年前出现皮肤紫癜,渐至双下肢浮肿,曾在山东省某医院化验和骨穿,诊断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经多方治疗无效,现于广东省某院住院化疗半年余,近期发现脾肿大了6cm余,各项检查支持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诊断,专家拟行脾切除术,被家属叫停,遂要求试行中医治疗。

刻诊见:面黯神疲,眼睑稍肿,四肢消瘦,腹壁稍硬见紫斑,脾区压痛,双下肢肿胀可见紫斑,小腿内侧多处硬结,音低声微,自述头晕,胸闷,不能久站,行走数分钟则心慌心悸。近期纳食可,稍怕冷汗少,大便1日1次,小便清,口干喜饮温水。舌淡,前中无苔,有少许裂纹,舌根苔白腻腐;右脉总按滑,右关脉沉取稍涩,右尺脉有根,左脉总按细数,沉取左关指外有细副脉,关尺细。

处理:①控涎丹6g,分4次远食服,每服1.5g。②先针脾肿穴(发现局部有乌黑反应点),从左至右;后针右足三重穴(局部肌肉奇硬,后针二、三重穴,三重穴最后拔针时仍然气紧难拔);再针双通肾、通胃穴;继针右中白穴(灵龟八法开外关,查中白有暗影,遂以中白代外关)。③制附子20g,太子参20g,白术30g,云苓30g,熟地10g,水蛭3g,莪术10g,泽泻30g,炙甘草5g,生姜 50g,水煎分温三服,3剂。

2008年6月9日:患者精神较前两日好,自己要求吃面,诉大便1 日1次,小便黄,患者面见喜色,说肚子瘪下去了,腹部按压肿胀明显消退,脾区按压稍痛,脾触诊缩小。舌淡,腻腐苔已化,仍有少许散在白苔,右脉稍滑,左脉尺部可触。

处理:在两边脾肿穴放血,先针右三重二穴,后针通胃、右灵骨、左中白穴共四针,拔针后右三重二穴出了不少黄水。

2008年6月14日:病人昨日出院,复查B超提示:脾稍大,已接近正常。助手查:精神饮食喜见变,双目有神见笑颜,口渴不欲饮冻水,右舌根仍有腻苔,脉稍平尺有根,腹软无压痛,大便可,小便稍黄,夜尿两次。以补中益气汤善后。

因没有后续治疗,病人于2008年8月底去世。

【心常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处。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跳、心脏病、心脏性之风湿病。

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心脏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可以调整心率,心跳快刺血,心跳慢针刺,心跳快可配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心跳慢可配以桂枝甘草汤。

☞医案举隅

某男,27岁,形体肥胖,有高血压、心脏扩大病史。某日熬夜后晨起心动过速,为其心常穴刺血,刺后心跳渐趋于正常。

【木炎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处。

解剖:尺神经,肝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取穴: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肝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以泻热为主,泻木气上炎引起的肝火之疾,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之效,但比龙胆泻肝汤更注重脾胃,也有清心火的作用。

【三眼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之内侧(即桡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补针;功同足三里穴。

取穴:当掌面无名指中央线之内开(偏向桡侧)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二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语石注

本穴无解部,也无应用经验,在此不乱作注。

【复原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偏向尺侧)二分处。

解剖:尺神经,肝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消骨头胀大。

取穴:当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肝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配合五虎穴,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小关节肿胀疼痛,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效,临床可酌情选用,以局部见乌黑反应点及青筋为应用标准。本穴笔者仅用过一次,在治疗一个膝关节积水患者的时候,发现本穴有青筋反应,点刺出血后,再配以其他穴位治疗而取效,因此,不敢肯定此穴就能治疗其他类型的膝关节积水,录此备参。

【眼黄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解部:胆解部。

☞解语石注

赖金雄师伯记载本穴配肝门穴治疗急性黄疸有效;胡文智师伯以此穴配灵骨穴治疗少阳头痛头晕有效。笔者无应用经验,不去附会,录此备后来贤者运用考注。

【妇科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之外侧(即尺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偏向尺侧)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解部:子宫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配还巢穴,是治疗多数妇科疾患的特效穴。多数疾患,在针刺三次之后就有效用。穴在大指上,区段对应为子宫,配合还巢穴、姐妹一二等穴,可治疗妇科大部分疾患,但偏重于寒性妇科疾患。参阅还巢穴主治,唯须注意,妇科穴可以调理子宫内膜,而还巢穴偏重于卵巢。

【止涎穴】(1973版增加)

部位:大指(背)第一节之内侧(即桡侧)。

解剖:桡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小孩流口水。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内开(偏向桡侧)二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又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

解部:脾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为1973版新增穴位,书中无五脏对应解部,但从本穴主治病症及其病机看,婴儿期间流涎多属于生理性流涎,此为暂时现象,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脾胃功能完善,可不治自愈。病理性流涎要给予足够重视,有可能是先天性脑部疾患;也有患儿因脾虚诸证引起流涎;还有一种常见病理性流涎,乃多是患儿口腔细菌感染引起。针刺本穴旨在止涎、消炎、补脾。

本穴名为止涎穴,不仅对口涎有用,对其他部位的病理性湿毒也有效。

【制污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

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黑血者当时见效。

解部:脾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在1968年版中无记载,在1973年版中无解剖部位,但是依据吾师全民先生传授,本穴对愈合伤口及治疗恶疮、创口不敛等有效;结合病理分析,多数伤口不敛,乃由脾气大虚引起,本穴应作用于脾,病理是这样的,而且这个病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检验。

《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载:某师兄之女,臀部长瘤开刀,久不收口,流水不止,董师为针本穴,一次而愈。

☞医案举隅

1.笔者医案:朋友之子,12岁,双手蜕皮,左足小趾蜕皮发炎肿胀,为针制污穴、木穴出血,三次而痊愈。

某男,30岁,身体肥胖,尾椎尖疼痛肿胀有肿块,可扪及脓肿,于局部刺血排脓,遂针心门斜刺止痛,后针制污穴出血,三次而痊愈。

2.山东学员吕明华医案:2009年10月2日接一患者,自述20天前做腋下稍前一囊肿手术,术后5天,开始流分泌物,绵延15日,缝合处全开,在市医院一直做引流处理。10月2日来就诊,此患者来以前吃饭一直不好,伤口长3cm,内腔很大,分泌物(水样)很多,治疗用外用散剂外敷,一日一换药,无内服药,5天后内腔已有色泽很好的肉芽。但是吃饭一直不好,更重要的是分泌物(水样)还是很多,第6日开始隔日制污穴刺血,3天后分泌物(水样)开始减少,5天后已无分泌物流出伤口,更重要的是胃口这几天好了很多。我想起王全民老师说把制污穴的接部定义成脾部,制污穴刺血也起到理脾作用。

3.其他学员用此穴治疗牙龈脓肿破溃、颜面基底癌术后、甲沟炎、下肢刮伤等均见神奇之效。但本穴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破溃单纯刺血无效,须配合扶正抗癌的中药才会见效。

【五虎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即桡侧)。

解剖: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治全身骨肿。【增】脚跟痛、脚痛、手痛、头顶痛。五虎一:五指痛;五虎二、三:脚趾痛;五虎三:头顶痛;五虎四:脚痛;五虎五:脚跟痛。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即桡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

手术:针深二分。

解部:脾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作用于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主运化。本穴治疗的范围为四肢疼痛及扭伤,其取效机理就是助脾胃后天之本,以达到祛风除湿的作用。

1.治疗全身骨肿,多是关节类疾患。不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见小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者,我们用中药的时候,可以选择健脾利水、祛风除湿之品,比如理中汤、苓桂剂、二妙散等;针刺可选用五虎穴,一般针三次即有良效。

2.五虎一、二穴偏上,可以治疗手指痛、手指麻木。此类病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散精于四肢,故出现局部肿胀麻木。在很多颈椎病的案例中,遇见有手指麻木者,除使用中药里的理中除湿方之外,还可以依据《素问·缪刺论》提示的法则,先在对侧的下肢选用健脾利水、消肿除湿的穴位,然后选用五虎一、二穴处理。

3.五虎二、三穴治疗脚趾痛者,除了扭伤疼痛外,急性痛风发作的时候,刺本穴组,亦可以缓解疼痛、排除食毒、降低尿酸指标,配合其他穴位,疼痛多在三次就可以控制。如某男,44岁,素有痛风病史,中医辨证为食毒,因吃海鲜诱发足大趾内侧剧痛兼肿胀,针刺本穴组加火菊、火散穴,一次痛减过半,以中药萆薢分清饮加乌头,两天完全消除病痛。

4.以五虎三、四为主穴,可以治疗湿热型下肢坐骨神经麻痛。

5.踝关节扭伤者、足跟痛者,以五虎四、五为主穴,配合中白穴、下白穴,病程短扭伤轻者,一次而愈,病程长扭伤重者,需要经过多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