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传心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山药

1.作用

(1)补脾养胃:用于脾虚气弱或气阴两虚之证,如消瘦乏力、食少、便溏等。本品作用和缓,不寒不燥,补而不滞,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滋养脾阴,为平补脾胃常用之品。

(2)益肺生津:用于肺虚咳喘。本品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山药补肺之力较缓。

(3)补肾涩精: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

此外,用于消渴,山药既能补肺、脾、肾之气,又能补肺、脾、肾之阴。

2.认知

(1)关于山药处方名:传统认为山药以产于河南怀庆府(相当于现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的新乡地区)为佳,名怀山药,乃道地药材。而产于淮河流域者称淮山药,非道地药材。因此,处方书写时应写“怀山药”为妥。山药有毛山药和光山药之分,在冬季采挖后,除去外皮及须根,以硫黄熏后,晒干,为毛山药,或选择肥大的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晒干,打光,为光山药。现药用、食用均不用硫黄熏。

(2)关于薯蓣名称:在古代本草书中所载薯蓣即山药,《本经·上品》谓“署豫”,吴普(华佗弟子)首次用“薯蓣”名称。关于薯蓣何以又改为山药,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薯蓣之“蓣”与唐代宗李豫之“豫”同音,故改为薯药,此说见于宋代。据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七》记载:“山药,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为山药,如此则尽失当日本名,虑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书之。”这是说,山药原名薯蓣,因为了避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因宋英宗名赵曙,又改为山药。另一种意见认为并非如此,认为在唐宋已出现了山药的名称,如《词源·卷二·山部》记载:“按宣和书谱十五载晋王羲之草书山药贴,唐韦应物韦江州集三郡斋赠王卿诗也有‘山药寒始华’之句,是山药之名,晋唐已有,非始于宋代。”不过现在多以第一种意见盛行。

(3)关于作用:山药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作为菜肴,既可单用,又可荤素搭配,其色香味形俱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常用食品。山药有野生与家种的区别,载于园圃者风味逊于野山药。野山药尤以腊月采者为佳,药用山药以质重色白者为好。怀山药粉性足,质坚实,颜色白,体粗壮,握之不裂,煮之不烂,蒸之不缩,补益力很好。从食物来说,山药应是体重沉、须毛多、肉色白、黏液稠者方为上品。

山药甘甜适口,补而不腻,如宋代名方六味地黄丸中就配有山药,其既能补气又能补阴,乃气阴双补的妙品。中医认为,山药补益肺、脾、肾,为平补上、中、下三焦气阴的药物,在应用中不受剂量的限制。

临床中,山药的应用有两点:一是治疗糖尿病,需大剂量使用,可以将其作药或者食物来应用,如张锡纯有两张治疗消渴病的效方,即玉液汤、滋膵饮,均以大剂量的山药配伍黄芪同用,并云:“治消渴,曾拟有玉液汤,方中以怀山药为主,屡试有效。”二是治疗多种胃病,尤其是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最佳,应用的方法是将山药研末后以水调服,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一个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的方法:若患者舌头正中心有一条前后裂纹者,多提示有溃疡病;若裂纹在舌头中心的前端,可能有胃溃疡的病变;若裂纹在舌头后端,可能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变。一般在患者背部的敏感穴位也会有相应的表现,若膈俞穴有敏感点,而位于右侧可能是胃溃疡的病变,若位于左侧可能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若此处敏感点不明显,在位于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cm的脾俞穴、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cm的胃俞穴有压痛点,右侧多为胃溃疡,左侧多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种情况即可以用山药治疗。

山药药性平和、补涩兼备、无副作用,属补虚佳品,能滋阴,滑润又能收涩,在滋补药中诚为上品,宜多服、常服,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拟之方中,经统计共有49方用山药,而用量在30g以上者竟有32方,如资生汤、滋培汤、急救回阳汤等。在薯蓣粥后注云:此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应注意预防。

明·张介宾认为山药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补骨脂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清·陈修园等人亦认为本品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但张锡纯反对山药不堪任重之说,在多方中仍重用之以为君药,如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120g(原方4两),薯蓣粥单用山药500g(原方1斤),还有玉液汤、滋培汤、滋膵饮、加味天水散等均以之为君,用之治疗将脱等重危之证。这种用法对后世应用山药有一定的影响。

(4)关于涩味:在有的本草书中记载山药具有涩味,具有收敛作用,认为其治疗遗精、滑精,就取其收涩之功。同时,莲子、芡实主治病证与山药相似,而此二药具有涩味,故认为山药具有涩味也是可以的,但因为从口感来说,山药的涩味并不明显,故本书未云山药具有涩味。

(5)关于男山药、女百合的说法:谚语“男山药,女百合”的意思是说男性应多吃山药,而女性应多吃百合。这是因为山药甘平无毒,偏于补气,而男子以补气为主,山药补而不腻,块茎肉质柔滑,营养丰富,常被人们誉为滋补保健佳蔬,其调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常服有白肤健身之益,吃山药可以达到补肾精、固肠胃的作用,对于肾精不足所致腰膝酸软、遗精的治疗效果较好,故男子可多吃。而百合偏于补阴,而女子以补阴血为主,故虚烦、饮食欠佳、劳热咳嗽、大便不实等,用百合效果很好。

(6)关于生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山药:“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若作丸散,可轧细蒸熟用之。”认为山药宜生用而不宜炒制。张锡纯所创立的方剂中所用山药均为生品。如在资生汤后注曰“此方若用炒熟山药,则分毫无效”,在其他很多方中,亦强调山药需生用。现代已证实蛋白质结构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形而失去活性,这说明张氏之主张是有其科学性的。故现在临床用山药以生品为好。

(7)偏重滋阴抑或补气:山药具有补气与滋阴的作用,那么山药到底偏重于滋阴还是补气,目前仍有争议。如六味地黄丸中用山药补阴,参苓白术散中用山药补气。现代中药学教科书将山药编写在补气药中,理所当然应是以补气为主。而从《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应用来看,山药又是以补阴为主,兼取补气、收涩之功。如薯蓣纳气汤,取山药补肾、肺之阴为主,兼取之收涩,用于治疗肺肾阴虚不能纳气之喘逆;敦复汤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黏,能滋下焦真阴,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加味天水散重用山药大滋真阴,利小便以止暑泄等,均主要取山药滋阴。对此观点,临床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