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牡汤证案
王某,女,42岁,在新疆工作,原籍莱阳县人。1974年11月20日初诊。
月经先期,色紫量多,杂有血块,经行腰腹痛,经前乳房胀痛,带下量多,黄浊臭秽。抑郁寡欢,胸胁苦满,脘痞腹胀,噫气则舒,纳呆恶心,咽中如炙脔梗喉,吞吐不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心烦易惊,少寐多梦,历时八年。曾于新疆乌鲁木齐治疗半年好转,寒冬复发,视之形容憔悴,面色晦暗,痰浊白黏,舌红苔白,脉象沉弦。
治宜达郁宁神,化痰散结,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意。
处方:柴胡9g,黄芩9g,半夏9g,龙骨、牡蛎各30g(先煎),茯苓12g,桂枝9g,酒军12g,朱砂2g(研冲),党参15g,远志9g,大枣10g,生姜10g。水煎服。
嘱:戒郁怒,慎七情。
11月25日二诊:递进4剂,胸闷轻,胁胀减,咽喉清,痰吐爽,恶心失,烦热轻,二便如常,夜寐5时许。舌红苔白,脉象略弦。守方继服。
12月4日三诊:复进8剂,诸症豁然。胸胁胀闷息,咽中炙脔除,纳运如常,夜寐安宁,面容欢笑,言谈侃健,偶见烦躁。脉象濡缓,左关略弦,舌红苔白。予安神补心丸善后。并嘱其戒恚怒。
解读:清·孙德润《医学汇海》云:“凡人事不遂心,忧思过度,渐至形容消瘦,食少短神,名曰郁证。”故郁证良由情志抑郁,气机郁滞使然。凡因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乃至脏腑不和而致之病,咸属之。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木郁达之”之治则。郁证初起,情怀悒郁,气机不畅,常见抑郁寡欢,精神萎靡,胸闷胁痛,纳呆脘痞等症,治宜疏肝达郁。若迁延失治,可由气及血,进而波及五脏,则应结合兼证,分析在气在血,寒热虚实,以及相关脏腑,确定治法。清·何梦瑶《医碥》云:“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怫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鉴于此,故吉忱公有此案之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郁证之属肝气郁滞或痰气郁滞者。方中柴胡疏肝达郁任为主药;黄芩清热泻火;半夏降逆除痰,消痞散结;党参补气调中,宁神益智;茯苓健脾化痰,益气安神;桂枝和营行瘀,通阳散结;大黄通瘀导滞,安和五脏;朱砂代铅丹,镇心安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软坚散结;生姜祛痰下气;大枣安中养脾;方增远志,倍宁心安神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少阳证误下而设方,今用治郁,以其药具枢转气机,疏肝达郁,宁神除烦,升清降浊,化痰开结之功而愈病。其理诚如《两都医案·傅序》所云:“药者,钥也,投簧即开矣。”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有云:“是以心乱则百病生,于心静则万病悉去。”故病愈后,嘱其戒恚怒,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