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络病学说的历史回顾告诉我们,在中医学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奠定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创络病治疗方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从而使络病学说成为中医学术体系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为医家所推崇。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术理论在秦汉到清代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没能得到重视和发展?为什么清初名医喻嘉言《医门法律》发出“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之感叹,并撰《络脉论》专篇,但亦未能推动这一学术理论出现突破性进展,至此后叶天士仍有“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之感慨?值得深思的是,叶天士身后200余年其所批评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络病学说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亦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重经轻络”的历史现象有关,经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为业医者所熟知,十二经脉具有明确的循行路线和功能描述而受到医家的重视,而经脉分支——络脉部分庞大繁杂,遍布全身,缺乏明确的循行路线和生理病理论述,其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与经脉的差别及特异性被忽视。有鉴于此,在20多年对络病学说研究中,提出“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图3-1),作为络病学说的理论框架,颇能执简驭繁,便于把握应用。

img

图3-1 中医络病学说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三维”是指空间、时间、功能概念,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空间、时间和运动是物质的三大属性,生物体也应由空间结构生物学、时间节律生物学和运动机能状态学三大部分组成。因此,在探讨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关系时,应从整体的观点、动态变化的观点、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正是从时间、空间和功能角度,对网络全身的络脉系统进行了高度概括: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虽庞大繁杂,却具有明显的细化分层和空间分布规律,按一定的时速与常度,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发挥着“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