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学源流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书讲述孟河医派及其众多分出的支派的故事。这样一个话题经常造成顺序混乱,为了梳理条理,作者将此划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描述并分析孟河流派不断发展与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每一部分又分若干章节。当然阶段之间的界限会经常变化,它们跨越多维时空彼此交融在一起。封建社会末期与近、现代中国的中医学史像一根线一样贯穿于全书,把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连接起来。

第一部分讨论从明朝后期到民国早期孟河中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章作者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与社会。第二章叙述从宋朝到清朝中医理论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史作了相应说明。作者认为在宋元明清时代变迁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医理论涉及很多基本问题,这是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基础,研究这些问题在孟河中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分析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提供了合适的框架。这同样也使得我们能把孟河医派作为一面多棱镜,用来反射内涵更广的中医理论传统发展史。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介绍几个中医世家的传统,以此说明孟河中医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这些家庭利用联姻方式结成同盟,建立师徒关系的纽带,政治上的联合行动及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的策略,建起了一张社会关系网,主宰着当地的中医实践活动。这张网不仅为所有家庭成员带来益处,而且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组织的权力与地位的等级制度。这张网使孟河中医的影响遍及整个江苏省乃至上海,从而使得第一部分的纪年时间延伸到民国时期。第六章作者通过分析清朝晚期名医费伯雄及其追随者的著作及医案来分析孟河中医的风格,尝试将孟河中医的独特性定义为一种行医风格,也表明了它如何成为各种各样力量作用下的综合体。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上海在民国时期的中医情况。第七章及第八章探讨了中医在努力适应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隶属于江苏武进县孟河镇的中医们在这些转变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在分析这个历史阶段的中医发展情况时还仍然围绕着孟河中医史。第九章和第十章研究了民国时期上海滩最负盛名的中医代表丁家的兴起情况,从而回归到他们与孟河流派更为密切的关系。丁家不仅没有切断中医与传统根源的关系,还成功地从多个方面促使中医现代化。他们改变了先前只局限于孟河一地的特定中医世家的中医传统,把它发展成为唱响整个大上海的一种地方中医传统,称之为孟河医派。第十一章研究了这些转变是如何体现在临床实践层面的。

第三部分讲述孟河中医从上海向北京的转移,北京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发展的新中心。第十二章审视了中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转变。儒医中医传统历史始于宋朝,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达到终点。第十三章介绍了丁家三位弟子——程门雪、秦伯未和章次公的生平,以此来概述这一发展历程。这三位弟子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建立的新政府中担任要职。每一位中医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对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有不同的见解。尽管如此,他们还都保留着长期以来引导中医发展的儒医模式。第十四章作者分析了常州武进县或武进出身的中医与历史学家如何缅怀中医传统。作者向读者说明中医界人士为能够被历史铭记所付出的努力,这种努力使中医成为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医疗传统。

本书中作者致力于描述孟河医派及其发展,深入分析探寻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众多问题,并一直努力把两者联系起来。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不仅有以家庭或家族为主的中医传统向地方性的中医传统转变问题,以及在上海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同乡身份的重要性问题,而且涉及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以谱系为中心的中医体系所起的稳定性作用;不仅分析了中医世家在保护及发展其财富方面所使用的策略,而且还分析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们如何动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以确保中医谱系传统的连续性。

结论部分,一方面,作者认为如果把儒医看做一种独特的传统,我们就可以探寻目前使中医改变其本来面目的那些转型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样的一个转型过程也可视为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连续。把这两个方面相比较,可以让我们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更准确地界定“中医传统”,以及界定这个“传统”是否是“活着”的。

*在中文版中有数处的译文与英文原著的不尽相同,一些是纠正原文的错误,另一些特意的修改则是顾及传统家族伦理的敏感性。

丁一谔

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