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皮肤病中医外治方剂的分类
一、依据病证分类
依据病证的划分来对方剂进行分类是古老而实用的一种方剂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病为主的分类和病证结合的分类。以病为主的分类有《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等。《肘后备急方》设专节记载治疗一组皮肤病的方剂,如“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惛鄙丑方”;《外台秘要》设专节记载治疗一种皮肤病的方剂,如“月蚀疮方一十二首”。病证结合的分类有《备急千金要方》《疡医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等。其中《外科正宗》记载的中医外治方剂基本都是在诊断为“某病(病名)”的前提下,再区分为“某证(或各种不同病情)”,然后列出方剂。例如首先诊断为“臁疮”,再区分“新者”“稍久紫黑者”“年久顽臁”等三种不同病情,然后列出外治方剂——“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纸贴之自愈;“稍久紫黑者”,以解毒紫金膏搽扎渐可;“年久顽臁”,皮肉乌黑下陷,臭秽不堪者,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方可得愈。
二、依据药性分类
《仙传外科集验方》依据阴、阳的性质将外治方剂分为敷贴凉药(代表方剂为“洪宝丹”)、敷贴热药(代表方剂为“回阳玉龙膏”)、敷贴温药(代表方剂为“冲和仙膏”)。
笔者尝试依据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外用中药分析古代“外科三学派”的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的主要皮肤病外治方剂(共计193首)的中药组成情况。其中植物类外用中药50种(例如大黄、黄柏、白芷等),动物类外用中药6种(例如珍珠、蜈蚣、血余炭等),矿物类外用中药8种(例如滑石、石膏、赤石脂等)。
三、依据作用分类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依据中医外治方剂的作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祛腐类方,代表方剂为白降丹、红升丹等;生肌类方,代表方剂为生肌玉红膏、轻乳生肌散等;麻药类方,代表方剂为外敷麻药等。
四、依据用法分类
《疡医大全》依据中医外治方剂的用法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敷药法的痈疽敷药门主方,代表方剂为如意金黄散、芙蓉膏等;溻渍法的溻渍门主方,代表方剂为木香溻肿汤、升麻溻肿汤等;艾灸法的艾灸门主方,代表方剂为陈艾圆、豆豉饼等;神灯照法的火照门主方,代表方剂为火照散等。
五、依据剂型分类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与《疡医大全》依据中医外治方剂的剂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膏药类方,代表方剂为绛珠膏、加味太乙膏等;痈疽门丹散主方,代表方剂为阴阳至圣丹、海浮散等。
六、依据治法的综合分类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是中医治法的传统“八法”,对近现代方剂的分类具有重要影响。本书即是在传统“八法”的基础上,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结合皮肤科的特色(主要是皮肤损害等),参考其他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病证、药性与作用的分类),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将皮肤病中医外治方剂分为清热剂、回阳逐寒剂、调和剂、治风剂、祛湿剂、解毒剂、祛腐化坚剂、生肌剂、散结剂、消肿剂、退斑剂、止痒剂、缓痛剂共13类,收录方剂合计103首,每章的方剂又分为经典方、应用方、备用方与古籍原方。
103首外用方剂中的“经典方”共计15首,均选自中医皮外科经典古籍,在组方规范、临证应用等方面均堪称典范,对后世皮外科临床具有广泛影响。
103首外用方剂中的“应用方”共计24首,重点从现代临床的实际应用考虑,尽量选择由常用或较常用的中药组成,避免有明显毒性的药物,药味较少,制法及用法不复杂,疗效比较可靠的方剂。
以上“经典方”与“应用方”合计39首,可以作为当前开展皮肤病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培训的基本方剂。
103首外用方剂中还包括“备用方”51首和“古籍原方”13首,可以作为开展皮肤病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培训的备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