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可知此心?
接连数日急密的暴雪,纷至沓来。
自昊天倾泄,覆盖在终南山的沟沟坎坎、梁脊山岩。
巍巍秦岭,浩浩峪道,一时皆被披上了素洁高贵的毛茸茸的鹤氅,寂然长默。
昔日的葱郁气象,蔼蔼毓色,悄无声息地褪入了空冥,渐渐化为乌有。
眼前的终南山,拥雪垂帘,绝声止语,静极生光,光照大千。
大雪包裹的终南山,像一尊冷峻的天神,透脱出冲穆清逸的骨格,散发着高旷澹远的气韵。
它的幽致、澄定和水晶般的光晕,在恍恍惚惚之间,使人销魂蚀魄,粉身碎骨。
与之遨游九霄,瞬间融化在十方虚空法界。
难怪古人“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山不寒人,人自寒心。
自寒之心,岂在宿火残灯,古木霜钟?
水不淹人,人自淹身。
已身之淹,又岂在深潭断桥,云锁孤峰?
难怪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此中真意,非关文字,不可思议。
雪,已停歇了半晌,苍穹青黛,映衬出莽莽厚土的银白素锦。
滚滚红尘,编织了多少爱恨情仇?
螟螟造化,熔解了多少悲欢离合?
雪,在一切处,一切处皆雪。
雪,覆盖住万物,凝固住尘埃,封闭住道路。
阳光照耀,雪光闪闪,熠熠生辉,如同圣境。
通向山顶的崎岖石阶,现已全无踪迹,浑然无痕,荡然无迹。
路险不可测,雪深不可行。
朝山的人,只能驻足、仰望,在内心深处稽首膜拜。
也许他们会遥想:
山上或有疏梅戴雪红,暗香浮动入帘栊?
或有高僧诵金经,一坐蒲团岁月浓?
或有梵音轻声唱,吟咏一声万山空?
若说是孤芳无人赏,曲高无人合,道玄无人走,其实也是未必。
高山自有高人走,怎能令溪头梅香独暗陨?
怎能让山巅天簌随风逝?
怎能使至简大道把人迷?
尽是多虑了。
无有游客至,反可保天真。
插在花瓶中,能得几时春?
转念一想,又不禁蹙眉、苦笑。
朝花畏人折,暮落入荒草。
未可枝头久,不知如何了?
想那青灯黄卷能否烛破千古之无明?
听那暮鼓晨钟能否敲醒万劫之凡夫?
佛言无诤。
道讲不争。
不诤不争,自然清净。
山阴北坡,最是清净。
大半个山坡,东西走向,延绵五里。
密密麻麻,挤挤挨挨,鼓嘟起上千座馒头坟。
新坟压旧坟,旧坟碑残文。
陡峭的山坡上时常传来震天的唢呐声,侧耳一听,竟然是流行歌曲《真的好想你》。
不过,细想想,也挺符合此时的心情。
那乐曲节奏却并不凄凉悲哀,反而有些振奋激昂,好似军乐。
一曲奏罢,鞭炮齐鸣,呛鼻的硝烟腾空四起,直冲霄汉。
远远眺望,能在点点白雪、萧萧褐林之中看见一群身穿孝服的村民。
坟头上插着硕大的花圈,山脚下的丁字路口沿东西方向各撂一只纸扎的仙鹤,意为是:
从此以后,各奔东西。
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
唯见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当年嫌夫贫,夫富何足羡。
不见富贵郎,常猎街头艳。
当昔二月花,今作三秋扇。
郎死汝伶仃,此心何所恋?
唉。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忧的是万事不自主,万般不自在。
人,因宿业淫念而入胎受形。
生不自主。
又因偿还债业而耗尽命力。
活不自在。
业,从何处来?从念头处来。
念,从何处来?从今从心,是为念。
现在此心即是念,千念万念,不出此心。
禅宗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仁者,可知此心?
人与万物,同根同源,地火水风,四大合成。
生老病死,名为四苦,实为代谢,又名成住坏空。
四大平衡,身体健康。
四大不调,疾病缠身。
四大分离,肉体消亡。
而主宰四大地火水风的,恰是此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非同小可,决不简单,哪怕是肉团心。
肉团心重量约为三百克,但分钟泵出五千升血液,每天搏出七吨血,一生泵血所作的功,相当于将三万公斤的物体推到喜马拉雅山的山顶!
由此沧海一粟,足以窥见肉团心的神奇!
肉团心虽是皮肉组合,细胞聚成,刹那生灭,更新不已。
却绝非止于皮相,纯属物质。
皮相之内,甚深微妙。
肉团心是天地大道在人身上的显现,法界真如于人间的展示。
心治则百节皆安,心忧则百节皆乱。
《黄帝内经》之《灵兰秘典论》指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以肉团心作为载体,还包含着意念心。
一念思善,便种下善根,机缘成熟,善有善报。
一念思恶,即种下恶根,水到渠成,恶有恶报。
天堂地狱,不离方寸。
轮回六道,只在一念。
我们无明凡夫,举心动念无不是分别、执著、自私、自利。
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写道:一念不生是谓诚。
一念不生,即是离念,离念即是离妄,离妄即是清净。
多少世人,尔虞我诈,残狠恶毒,造作无边罪业,得来富贵如烟云,几十年光景转眼而过,最后一双空手,满身罪业去见阎王。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世人贪小失大,堕入三途,悔之晚矣。
又有多少世人,否认因果,不信轮回,杀生害命,暴殄天物,纵情声色,为了一时肉身刺激欢愉,折损永世福报。
要知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个人的福田,究其根源,在于存心。
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依报是身。
“儒释道”三教虽有分别,却都是以“心”为本,在自家心地上做功夫,而非外求。
云何修行入门?
常善护念,自净其心。
莫道世事艰难,人情冷漠,人生颠倒,这恰好是行者之资,炼心之境,除魔之剑。
心被境转,是为凡夫。
心能转境,是为道人。
若无魔境,如何炼心?
若无魔障,怎么验心?
若无魔难,如何空心?
无魔不成道,魔高逼道高。
多少修行人,深入“死心”法门,专炼“截断众流”,与世隔绝,百无一虑,枯如木石,妄想脱胎换骨,平地飞升。
又有多少出家人,苦守“白骨”法门,誓愿“觑破皮囊”,焚指燃臂,长坐不卧,断食赤足,折磨色身,以图浊世往生,投身净土。
如此旁门左道,盲修瞎炼,走火入魔,不胜枚举,令人唏嘘感慨!
……
岂不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心皆妄,“死心”何来?
“死心”既妄,以妄止妄,岂非梦语?
至于“皮囊”本幻影,“白骨”实乃投像,以像破影,岂非醉行?
高山不留水,绿水还常流。
本来无一住,谁在守般若?
仁者,可知此心?
此心除却肉团心、意念心,更含藏着自性心。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自性是造化,能变现三千大千世界。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自性是法界,能涵容宇宙万事万物。
何期自性不生不灭?
自性是天心,能止观万象瞬间浮沉。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念遮蔽,苦海轮回。
若能去妄存真,即能知晓本来面目,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安稳。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自然本来是道,只因强加利用,作茧自缚。
若能返朴归真,即能明了天真无邪,不由已不干人,始终宁静。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仁者,可知此心?
万事随缘去,乾坤日日新。
一念回光照,看取本来心。
本来心是真心。
境界随着心念转,得道之人能知真心,在境界里有主宰,凡夫正好相反。
生命是永恒流动的能量,绝不是人死如灯灭,也不是人死变人,狗死变狗。
生死是因果在时空里的投射,转变是必然的,所有一切万物都在转变,至于转到哪一层空间。
归根到底,还是靠心。
所有修行人,毕生都在修一个课题,那就是“了生死”。
“了生死”,不是去掉死亡和出生,生死只是名相,本来并不存在。
了是明了的意思,对于生死的事实真相,彻底的明了。
世间人都被表面的物质变化迷惑了,生死存亡不是真实本质,是因果代谢。
无因不受果,种不善因希求善果,无有是处。
仁者,可知此心?
修行修的是平常心、清净心。
我心平,世界平。
我心净,世界净。
以我修持的平常心、清净心投入到众生法界,得大自在,即无障碍的境界。
这完全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依靠个人的修养功夫。
在看似平凡的世俗社会里,用不变的真心显现出智慧、仁慈、平静的生活态度,在深处创建出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圣贤境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这个清净、平等、慈悲的境界里,度过幸福、圆满、自主的一生。
人生不仅仅是生命的展现,更是生命提升的最佳良机。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
漫山积雪、云飞雾绕,思世间荣辱,不过尔尔。
比起修心炼已,简直不值一提!
人恐寡淡争添味,世味何如道味深?
三心四相齐抛却,摊开迷雾光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