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

丁耘

在《论中国模式》一文中,作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规律追溯到了中华传统的三大特性:学习—创新型文明、大一统国家与先进性团体。本文对此将做进一步的阐述。无论给出的解答如何引起争议,我们的方法始终是以中国解释中国。

关于什么是中国,海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关于国家形态,有帝国说、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说、宋代民族国家说等。关于文明形态,有人认为是儒教文明,有的则说无法用宗教加以确定。关于中华政体,许多人坚持为君主专制,有的则指出它有强烈的科层制因素。所有这些彼此反对的概括都如同盲人摸象,虽各有所得,但均未得要领。

中国就是中国历史。她首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洪流中,一些特征产生了,一些特征消失了,一些特征保留了下来。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实体,某些把中国同其他文化政治体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非但持续地存在着,而且还以不断变形、重生的方式主宰着当前与未来。这就是传统。没有什么能够摆脱传统,但也没有什么能将传统限制在某种特定的形态之中。

作为中国革命、发展与崛起的主导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就了中国最基本的现实,而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传统的又一次重生。本文要发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新的历史面目变形重生的传统因素究竟是哪些,把马克思主义化掉的那个“中国”究竟是什么。

《论中国模式》一文从政教与统治的范围厘定了“中国”文明精神、政治实体与统治教化团体(即学习—创新性文明、大一统国家、先进性团体)的不可分割。这是理解“中国”的钥匙。无论中国在疆域、政制、文化甚至伦理纲常方面发生了多么剧烈的变革,这三者之间的统一都是维系中国历史的全部动力。对于中国来说,没有比单举一端拒斥其他更危险的。特别是以文化中国的含义瓦解政治统一,以政治国家的含义贬低统治团体,以精英集团的身份脱离、蔑视人民。这些是当前主要的思想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