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文集·第二卷:中国经济通史(远古—18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悠久,经济也很发达。中国古代经济史就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古代灿烂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发达,不用说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杰出创造世界上活字印刷术首先由我国发明。发明人毕昇,宋朝庆历中(1041年—1048年)人。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的书《谷登堡圣经》,出版于1455年(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就是中国古时的“丝绸之路”,也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公元前,中国的丝织品已远达希腊,当时西方人是通过丝绸认识中国的,所以也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在汉唐盛世,中国的产品(如丝绸、瓷器等)可以远达古罗马帝国和东南亚诸国,而当时的外国人眼里还把中国与瓷器(china)当做同一名称。直到现在,瓷器的英文名词,仍然叫china。

不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着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如果说中国在原始社会阶段,与西方社会相比还看不出有多大差别的话,那么,到夏、商、周奴隶社会时就不同了。中国的奴隶社会,是具有与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完全不同特征的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社会。中国奴隶制社会突出特征之一,是没有出现土地私有制,农村公社(即土地国有制下的井田制土地制度)没有解体而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奴隶制的内容,因而夏、商、周奴隶制时代的社会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类型的古代东方奴隶制社会经济形式。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则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国家形式(国家掌握社会经济),这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为基础的西方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民主制也完全不同。

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因而促使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奴隶制社会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井田制)开始解体,新的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出来;土地私有制也出现了,并且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商品货币经济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的商人和大手工业作坊主纷纷出现;一些新的、有繁华市场的大城市也出现了,一些旧的奴隶制性质的城市也具有了新的封建关系的内容。在这种经济关系变化的基础上,人们在思想上也获得了一个大的解放,各种不同观点的新思想纷纷出现,互相探讨、互相争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不过,这种经济上、思想上的大解放、大繁荣,在秦统一六国后,就被新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所代替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也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庄园制不同。中国封建制度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关系为基础。新建立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国家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高度控制。在经济上,中国的封建政府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官营经济(官营手工业和商业)体系,并控制着社会经济和市场。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由的商品货币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

这种中央集权下的封建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出现了汉唐盛世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宋明以降,中国社会经济仍然继续向前发展。到了明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手工业部门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一种比封建制度远远先进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有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可能。

不过,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确实太微弱了,在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得不到发展。清朝入关后,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封建专制统治更加加强,并带有更落后的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更加得不到发展。到了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时,西方封建制度早已解体,资本主义制度早已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却仍然是处在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中国在世界上,已由一个先进的、经济发达的国家,落入了愚昧、落后的国家行列之中。

中国古代经济史,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历史资料,阐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我国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过,有幸的是,我国在古代历史的研究上则有着深厚的基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史家、学者从事古史资料的整理和专著的撰写工作,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现代的史学工作者、考古学者、古文字学者、古人类学者以及古文献学者们,又继续不断地对我国古代历史进行研究和发掘,提供出一批又一批宝贵资料,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论著。所有这些,都给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是50年代中叶开始搞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为此我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这期间虽然因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曾一度转向近现代经济史,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现在我体会到,搞了近现代史,对搞古代史,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历史是相通的,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由后向前看,有些问题会看得更清楚些。)我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课程,并招收、培养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生。为此曾搜集、整理、编辑出《中国古代经济史资料》,编写出了《中国古代经济史大纲》和讲义等教材,也撰写了一些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论文。

本书就是在以上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撰写而成的。书中除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外,还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长期争论的一些问题,如原始社会解体问题,井田制的内容、性质问题,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分期问题,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基本特征问题,封建官营经济的性质、作用问题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都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表达了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虽然是我长期研究的成果,但恐怕仍然很不成熟。因此,甚望读者多多赐教为幸。

在这里,我想顺便谈一点关于中国古代史(含经济史)的学术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史的学术研究和讨论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比较热烈,许多知名的史学家都参加到讨论中来,出版了不少论集和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含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因此,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学术研究的黄金时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就沉寂下来。改革开放以来,百废待兴,学术研究侧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对近现代史的研究方面。应该说,这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对古代史(含经济史)的研究和讨论,则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我国是一个以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的。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及其经济基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只是荣膺祖先的荣誉,而且也应该承担起研究、弘扬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责。所以,我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倡导,史学工作者积极努力,则中国古代史(含经济史)的学术研究和讨论的热烈繁荣局面,就一定会重新出现,并且还可能会大大超过五六十年代呢!

我在殷切地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是为序。

孙健

1999年3月于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