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命题推理的基本规则
(一)“→”:“则”的推理规则
约定:在“A→B”中,A称为“前件”, B称为“后件”。
“→”的规则是:
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它是处理条件关系推理的规则。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可用“→”表达,因此不论是处理充分条件,还是处理必要条件,依据关于“→”的规则就可以了。
在解题中,处理条件关系的步骤是:
● 第一,用“→”准确地表示日常语言用各种方式陈述的条件关系。
● 第二,正确运用“→”的规则。
相应于上述“→”的四条规则,“则”的推理有两个有效式、两个无效式。
肯定前件式(有效式)
例示1:
例示2:
例示1:
例示2:
例示1:
例示2:
例示1:
例示2:
【思考2-19】 写出下列条件推理的简记式,判定其是否成立,并指出是“则”的推理的何种有效式或无效式?
(1)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调查了,当然有发言权。
(2)是老头,则一定是老人。老张不是老头,所以老张不是老人。
(3)除非有作案动机,否则不可能作案。某甲没有作案动机,所以他不可能作案。
(4)能被6整除,则一定能被2整除。12能被2整除,所以12一定能被6整除。
【解析】
(1)
肯定后件式,无效。
(2)
否定前件式,无效。
(3)
肯定前件式,有效。
(4)
肯定后件式,无效。
【例2-14】 所谓动态稳定中的“动态”,天然就包含了异见,包含了反对。只有能够包容异见和反对的稳定,才是真正的动态稳定,也才是可持续的和健康的稳定。邓小平一直主张,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的宣泄权利。只要处置得当,就可化“危”为“机”。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一定为真?
A.如果处置不当,则会转“机”为“危”。
B.倘若化“危”为“机”,说明处置得当。
C.如果包容异见和反对,则会达成真正的动态稳定。
D.如果不能包容异见和反对,则不能达成真正的动态稳定。
E.以上各项都不一定为真。
【解析】答案是D。
题干断定:
(1)只有能够包容异见和反对的稳定,才是真正的动态稳定
= 真正的动态稳定→ 能够包容异见和反对;
(2)只要处置得当,就可化“危”为“机”
= 处置得当→可化“危”为“机”。
A错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B错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C错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D正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例2-15】 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人才允许上公司内网,如果没有良好的业绩就不可能通过身份认证,张辉有良好的业绩而王纬没有良好的业绩。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允许张辉上公司内网。
B.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
C.张辉通过身份认证。
D.有良好的业绩,就允许上公司内网。
E.没有通过身份认证,就说明没有良好的业绩。
【解析】题干断定:
上网→身份认证→良好业绩
张辉:良好业绩
王纬:﹁良好业绩
根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可得“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根据“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不能得“允许张辉上公司内网”。因此,答案是B,不是A。
“→”表达式,逻辑上称为蕴涵式。如果第一个蕴涵式的后件是第二个蕴涵式的前件,可合成为一个连续蕴涵式。对于一个包含不止一个“→”符号的连续蕴涵式,相应的规则是:肯定其中的某个前件,可以肯定此后的任一后件;否定其中的某个后件,可以否定此前的任一前件。
(二)“∨”:“或”的推理规则
“A或B”断定:A和B至少有一真,即不能都假,但可以都真。相应地,“或”的推理有一个有效式、一个无效式。
否定肯定式(有效式)
一般结构是:
例如:
结构是:
上述推理是正确的。
肯定否定式(无效式)
一般结构是:
例如:
结构是:
上述推理是错误的。
【例2-16】 王涛和周波是理科(1)班同学,他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发现班里每一个人或者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化学。王涛喜欢物理,周波不喜欢化学。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周波喜欢物理。
Ⅱ.王涛不喜欢化学。
Ⅲ.理科(1)班不喜欢物理的人喜欢化学。
Ⅳ.理科(1)班一半喜欢物理,一半喜欢化学。
A.仅Ⅰ。
B.仅Ⅲ。
C.仅Ⅰ、Ⅱ。
D.仅Ⅰ、Ⅲ。
E.仅Ⅱ、Ⅲ、Ⅰ。
【解析】
题干:喜欢物理∨喜欢化学。
Ⅰ一定为真,因为以下推理成立:
Ⅲ 一定为真,因为以下等式成立:
(喜欢物理∨喜欢化学)=﹁喜欢物理→喜欢化学
Ⅱ不一定为真,因为以下推理不成立:
Ⅳ显然不一定为真。
答案是D。
(三)“要么……要么……”的推理规则
“要么A,要么B”断定:A和B不都真,也不都假。相应地,对于“要么……要么……”的推理,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都是有效式。例示如下:
否定肯定式(有效式)
例如:
肯定否定式(有效式)
例如:
上述推理都是正确的。
【思考2-20】 以下哪项等同于断定“不是A,就是B”?
A.A或B。
B.要么A,要么B。
【解析】不是A,就是B,等同于:A或B(不是A,就是B=﹁A→B=A∨B)。
要么A,要么B,等同于:不是A,就是B,并且是A就不是B。
(四)二难推理
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蒋介石政府面临两难:反腐败,则亡党;不反腐败,则亡国。对腐败反或不反,二者必居其一。因此,亡党和亡国,二者难择其一。这就是二难推理。其结构是:
二难推理的一般形式是:
【例2-17】 国内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游戏“三国杀”“三国斩”“三国斗”“三国梦”等,都借鉴了美国西部牛仔游戏“bang! ”。中国网络游戏的龙头企业盛大公司状告一家小公司,认为后者的“三国斩”抄袭了自己的“三国杀”。如果盛大公司败诉,则“三国斩”必定知名度大增,这等于培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盛大公司胜诉,则为“bang! ”日后告赢“三国杀”抄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一定为真?
A.著名的大公司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打官司,可以提高小公司的知名度。
B.如果盛大公司胜诉,那么它会继续打击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其他游戏。
C.盛大公司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者在为“bang! ”将来状告自己抄袭提供好的案例。
D.国内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游戏都将面临美国西部牛仔游戏“bang! ”的侵权诉讼。
E.上述结论都不一定为真。
【解析】此题的推理是一个二难推理。其结构是:
答案是C。
【例2-18】 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时,有人问他:预计公众会有什么反应?他答道:很简单,如果我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德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美国人会说我是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理论不正确,那么,美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法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德国人会说我是犹太人。
如果爱因斯坦的话是真的,以下哪项陈述一定为真?
A.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世界公民。
B.法国人会说爱因斯坦是欧洲人。
C.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德国人。
D.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犹太人。
E.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德国犹太人。
【解析】
即“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德国人”。
答案是C。
【例2-19】 不道德行为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如果是公开实施的,则一定伤害公众的感情;第二,如果是暗地里实施的,则行为者一定有负罪感。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道德的行为一定不会伤害公众的感情。
B.有负罪感的人一定暗地做了不道德的事。
C.一个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没有伤害公众的感情,则实施者一定有负罪感。
D.多数人共同实施的行为一定是道德的。
E.暗地里做的事一定是不道德的。
【解析】不道德行为:
答案是C。
【例2-20】 某国大选在即,国际政治专家陈研究员预测:选举结果或者是甲党控制政府,或者是乙党控制政府。如果甲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出现经济问题;如果乙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陷入军事危机。
根据陈研究员上述预测,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该国可能不会出现经济问题也不会陷入军事危机。
B.如果该国出现经济问题,那么甲党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C.该国将出现经济问题,或者将陷入军事危机。
D.如果该国陷入了军事危机,那么乙党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E.如果该国出现了经济问题并且陷入了军事危机,那么甲党与乙党均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解析】
答案是C。
【例2-21】 (2017年真题)某民乐小组拟购买几种乐器,购买要求如下:
(1)二胡、箫至多购买一种。
(2)笛子、二胡和古筝至少购买一种。
(3)箫、古筝、唢呐至少购买两种。
(4)如果购买箫,则不购买笛子。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至多可以购买三种乐器。
B.箫、笛子至少购买一种。
C.至少要购买三种乐器。
D.古筝、二胡至少购买一种。
E.一定要购买唢呐。
【解析】题干概括:
(1)二胡→ ﹁箫
(2)笛子∨二胡∨古筝
(3)箫、古筝、唢呐至少购买两种
(4)箫→﹁笛子
如果购买箫,依据条件(1)、(4)和(2),可得购买古筝;如果不购买箫,依据条件(3),可得购买古筝。购买箫或者不购买箫,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古筝须购买。
这一论证的形式是一个二难推理:
答案是D。
(五)综合样题
【例2-22】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不苟且才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不霸道才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不掠夺才有永续的生命。
下面哪项不能从上面这段话中推出?
A.如果一个人苟且,则他无品位。
B.如果一个人霸道,则他无道德。
C.如果人类掠夺自然,则不会有永续的生命。
D.如果一个人霸道,则他无道德或者无品位。
E.如果一个人无道德,则他霸道或者苟且。
【解析】题干概括:
(只有)不苟且才有品位= 有品位→不苟且
(只有)不霸道才有道德 = 有道德→不霸道
(只有)不掠夺,才有永续的生命 = 有永续的生命→不掠夺
A项能推出,因为:
有品位→不苟且(题干)= 苟且→无品位
B项能推出,因为:
有道德→不霸道(题干)= 霸道→无道德
C项能推出,因为:
有永续的生命→不掠夺 = 掠夺(自然)→不会有永续的生命
D项也能推出,因为由霸道可推出无道德,则无道德或者无品位成立。
E项不能推出,因为题干断定:
有道德→不霸道
而E项的假设条件是无道德,否定题干相应条件的前件,不能推出确定信息。答案是E。
【例2-23】 某商店失窃,四职工涉嫌被拘审。
甲:只有乙作案,丙才会作案。
乙:甲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乙没作案,作案的是我。
丁:是乙作的案。
四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可推出以下哪项成立?
A.甲说假话,丙作案。
B.乙说假话,乙作案。
C.丙说假话,乙作案。
D.丁说假话,丙作案。
E.以上各项均不能从题干的条件推出。
【解析】题干概括如下:
甲:丙→乙
乙:甲∨丙
丙:﹁乙∧丙
丁:乙
甲和丙的话互相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因此,乙和丁的话是真的。不难得出,丙说假话,乙作案。答案是C。
【例2-24】 某个体户严重违反了经营条例,执法人员向他宣布:“要么罚款,要么停业,二者必居其一。”他说:“我不同意。”
如果他坚持自己意见的话,以下哪项断定是他在逻辑上必须同意的?
A.罚款但不停业。
B.停业但不罚款。
C.既罚款又停业。
D.既不罚款又不停业。
E.如果既不罚款又不停业办不到的话,就必须接受既罚款又停业。
【解析】不同意“要么罚款,要么停业”,等于同意“或者既不罚款又不停业,或者既罚款又停业”,也就等于同意“如果既不罚款又不停业办不到的话,就必须接受既罚款又停业”。即:
﹁(要么罚款,要么停业)
=(﹁罚款∧﹁停业)∨(罚款∧停业)
=﹁(﹁罚款∧﹁停业)→(罚款∧停业)
答案是E。
【例2-25】 针对作弊屡禁不止的现象,某学院某班承诺,只要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那么,如果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以不及格计。校方接受并严格实施了该班的这一承诺。结果班上还是有人作弊,但班长的考试成绩是优秀。
以下哪项是上述断定合乎逻辑的结论?
A.作弊的就是班长本人。
B.全班多数人没有作弊。
C.全班没有人在承诺书上签字。
D.全班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
E.全班有人在承诺书上签字。
【解析】题干断定了三个条件:
● 条件1:(全班签字∧有人作弊)→都不及格
● 条件2:有人作弊
● 条件3:班长优秀
由条件3,得:
﹁都不及格(推论1)
由推论1和条件1,得:
﹁全班签字∨﹁有人作弊(推论2)
由推论2和条件2,得:
﹁全班签字(D项)
注意:
﹁全班签字 = 全班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
≠ 全班没有人在承诺书上签字
答案是D。
【例2-26】 一位编辑正在考虑报纸理论版稿件的取舍问题。有E、F、G、H、J、K六篇论文可供选择。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报纸的版面等因素:
(1)如果采用论文E,那么不能用论文F,但要用论文K。
(2)只有不用论文J,才能用论文G或论文H。
(3)如果不用论文G,那么也不用论文K。
(4)论文E是向名人约的稿件,不能不用。
以上各项如果为真,下面哪项一定是真的?
A.采用论文E,但不用论文H。
B.G和H两篇论文都用。
C.不用论文J,但用论文K。
D.G和J两篇论文都不用。
E.G和J两篇论文都用。
【解析】题干概括:
(1)E→(﹁F∧K)
(2)(G∨H)→﹁ J
(3)﹁G→﹁K
(4)E
由(1)和(4)得:
(5)﹁F∧K
由(5)得:
(6)K
(7)﹁F
由(3)和(6)得:
(8)G
由(8)得:
(9)G∨H
由(2)和(9)得:
(10)﹁J
答案是C:不用论文J,但用论文K。
上述(8)至(9)的推导,根据是很直观的:如果A真,则不管B真或假,A∨B总是真的。
【例2-27】
A B 4 7
以上四张卡片,一面是大写英文字母,另一面是阿拉伯数字。
主持人断定,如果一面是A,则另一面是4。
如果试图推翻主持人的断定,但只允许翻动以上的两张卡片,正确的选择是:
A.翻动A和4。
B.翻动A和7。
C.翻动A和B。
D.翻动B和7。
E.翻动B和4。
【解析】翻动A,只要另一面不是4,就推翻了主持人的断定;翻动7,只要另一面是A,就推翻了主持人的断定。翻动B和4都不能推翻主持人的断定。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