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强相关知识点在应试中的综合运用
【例2-43】 (2017年真题)任何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他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一项一定为假?
A.任何结果都可以被人认识。
B.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C.有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毫无规律。
D.那些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
E.人有可能认识所有事物。
【解析】题干概括:
任何结果出现→有原因→可被认识→必然不是毫无规律
由题干可推出:任何结果的出现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这一结论和C项矛盾,因此,如果题干断定为真,C项一定为假。
答案是C。
【例2-44】 (2017年真题)张立是一位单身白领,工作5年积累了一笔存款,由于该笔存款金额尚不足以购房,考虑将其暂时分散投资到股票、黄金、基金、国债和外汇5个方面。该笔存款的投资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如果黄金投资比例高于1/2,则剩余部分投入国债和股票;
(2)如果股票投资比例低于1/3,则剩余部分不能投入外汇或国债;
(3)如果外汇投资比例低于1/4,则剩余部分投入基金或黄金;
(4)国债投资比例不能低于1/6。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国债投资比例高于1/2。
B.外汇投资比例不低于1/3。
C.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1/4。
D.黄金投资比例不低于1/5。
E.基金投资比例低于1/6。
【解析】由条件(2)得:
如果股票投资比例低于1/3,则不能投资外汇且不能投资国债
条件(4)否定上述条件断定的后件,得:
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1/3
因此,C项能从题干推出。
此题的思考切入点是:前三个条件均是条件断定(假言判断),注意第四个断定(简单判断)否定哪个条件断定的后件。
答案是C。
【例2-45】 (2017年真题)颜子、曾寅、孟申、荀辰申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项目。根据规定,该项目的主持人只能有一名,且在上述4位申请者中产生;包括主持人在内,项目组成员不能超过两位。另外,各位申请者在申请答辩时做出如下陈述:
(1)颜子:如果我成为主持人,将邀请曾寅或荀辰作为项目组成员;
(2)曾寅:如果我成为主持人,将邀请颜子或孟申作为项目组成员;
(3)荀辰:只有颜子成为项目组成员,我才能成为主持人;
(4)孟申:只有荀辰或颜子成为项目组成员,我才能成为主持人。
假定4人陈述都为真,关于项目组成员的组合,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孟申、曾寅。
B.荀辰、孟申。
C.曾寅、荀辰。
D.颜子、孟申。
E.颜子、荀辰。
【解析】题干概括:主持人一名;包括主持人在内,成员不能超过两位。
(1)颜子→(曾寅∨荀辰)
(2)曾寅→(颜子∨孟申)
(3)荀辰→颜子
(4)孟申→(荀辰∨颜子)
C项不可能真。因为如果曾寅是主持人,不满足条件(2);如果荀辰是主持人,不满足条件(3)。
A项可能真:曾寅是主持人,孟申是成员。满足条件(2)。
B项可能真:孟申是主持人,荀辰是成员。满足条件(4)。
类似地,可证明D项和E项可能真。
答案是C。
【例2-46】 (2018年真题)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关注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我们的作品才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只有不离开人民,文艺才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B.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是历史的“剧中人”。
C.历史的创造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D.历史的“剧中人”都是历史的“剧作者”。
E.我们的作品只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就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解析】题干断定: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文艺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不离开人民
=只有不离开人民,文艺才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A项)
C项推不出,因为题干只断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未断定“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不能由“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得出“历史的创造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同理,D项推不出。E项推不出,因为题干断定,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是作品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必要条件,而E项断定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答案是A。
【例2-47】 (2018年真题)张教授:利益并非只是物质利益,应该把信用、声誉、情感甚至某种喜好等都归入利益的范畴。根据这种“利益”的广义理解,如果每一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社会就是一个良善的社会。
根据张教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如果一个社会不是良善的,那么其中肯定存在个体损害他人利益或自身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的情况。
B.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就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C.只有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社会才可能是良善的。
D.如果有些个体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E.如果某些个体的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解析】
(每一个体不损害他人利益∧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良善社会(题干)
=﹁良善社会→﹁(每一个体不损害他人利益∧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良善社会→(﹁每一个体不损害他人利益∨﹁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良善社会→(有的个体损害他人利益∨﹁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A项)
C项、D项和E项不能推出,因为根据题干的条件断定,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均不能推出结论。
答案是A。
【例2-48】 (2018年真题)某次学术会议的主办方发出会议通知:只有论文通过审核才能收到会议主办方发出的邀请函,本次会议只欢迎持有主办方邀请函的科研院所的学者参加。
根据以上通知,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本次学术会议不欢迎论文没有通过审核的学者参加。
B.论文通过审核的学者都可以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C.论文通过审核并持有主办方邀请函的学者,本次学术会议都欢迎其参加。
D.有些论文通过审核但未持有主办方邀请函的学者,本次学术会议欢迎其参加。
E.论文通过审核的学者有些不能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解析】题干概括:
欢迎参加会议→收到邀请函→论文通过审核
由题干,可得:如果论文未通过审核,则不被欢迎参加会议,这即是A项所断定的。
答案是A。
【例2-49】 (2018年真题)最终审定的项目或者意义重大或者关注度高,凡意义重大的项目均涉及民生问题。但是有些最终审定的项目并不涉及民生问题。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意义重大的项目可以引起关注。
B.有些项目意义重大但是关注度不高。
C.涉及民生问题的项目有些没有引起关注。
D.有些项目尽管关注度高但并非意义重大。
E.有些不涉及民生问题的项目意义也非常重大。
【解析】题干概括:对最终审定的项目来说,以下断定成立:
(1)意义重大∨关注度高
(2)意义重大→涉及民生
(3)有些项目不涉及民生
由(3)和(2),可得:
(4)这些(不涉及民生的)项目意义不重大
由(4)和(1),可得:
(5)这些项目关注度高
即“有些项目尽管关注度高但并非意义重大”。
答案是D。
【例2-50】 (2018年真题)所有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或设计方案都是创新,但并不是每一项创新都值得拥有专利;所有的模仿都不是创新,但并非每一个模仿者都应该受到惩罚。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有些创新者可能受到惩罚。
B.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创新产品并没有申请专利。
C.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是模仿。
D.没有模仿值得拥有专利。
E.所有的模仿者都受到了惩罚。
【解析】题干断定:
(1)值得拥有专利→创新
(2)模仿→非创新
由(1)和(2),得:
值得拥有专利→非模仿
因此,C项不可能。
答案是C。
【例2-51】 (2018年真题)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要人不闻,除非己莫言。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若己不言,则人不闻。
B.若己为,则人会知;若己言,则人会闻。
C.若能做到盗钟而掩耳,则可言之而人不闻。
D.若己不为,则人不知。
E.若能做到捕雀而掩目,则可为之而人不知。
【解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除非己莫为,否则人定知
=己为→人知
若要人不闻,除非己莫言
=除非己莫言,否则人定闻
=己言→人闻
因此,得出B项。
题干把“言之而欲人不闻”比作“盗钟而掩耳”,并未断定二者之间的条件关系(真假关系)。因此,C项得不出。同理,E项得不出。一般地,把A比作B,不能依此得出:如果A真,那么B真。例如,把某人贪心不足比作蛇吞象,不能依此得出:如果某人贪心不足,那么,蛇就能吞象。
答案是B。
【例2-52】 违法必究,但几乎看不到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治,如果这成为一种常规,那么,民众就会失去道德约束。道德失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并不亚于法律失控。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不受惩治。
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违法必究,推不出缺德必究。
C.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否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推不出肯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
D.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夸大了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E.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有些违法行为并未受到追究。
【解析】题干由否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根据对当关系,只能得出结论“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要受惩治”,不能得出结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事实上,第一个结论是合理的,第二个结论是不合理的。答案是C。
【例2-53】 以下是关于某中学甲班同学参加夏令营的三个断定:
Ⅰ.甲班有学生参加了夏令营。
Ⅱ.甲班所有学生都没有参加夏令营。
Ⅲ.甲班的蔡明没有参加夏令营。
如果这三个断定中只有一项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甲班同学并非都参加了夏令营。
B.甲班同学并非都没有参加夏令营。
C.甲班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超过半数。
D.甲班仅蔡明没有参加夏令营。
E.上述断定都不一定为真。
【解析】 Ⅰ和Ⅱ互相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为三个断定中只有一真,因此Ⅲ假。由Ⅲ假,可得“甲班的蔡明参加了夏令营”,继而可得“甲班同学并非都没有参加夏令营”。答案是B。
【例2-54】 小王参加了某公司招工面试,不久,他得知以下消息:
Ⅰ.公司已决定,他与小陈至少录用一人。
Ⅱ.公司可能不录用他。
Ⅲ.公司一定录用他。
Ⅳ.公司已录用小陈。
其中两条消息为真,两条消息为假。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公司已录用小王,未录用小陈。
B.公司未录用小王,已录用小陈。
C.公司既录用了小王,也录用了小陈。
D.公司既未录用小王,也未录用小陈。
E.以上断定均不一定为真。
【解析】消息Ⅱ和Ⅲ互相矛盾,必为一真一假。又由条件,四条消息中有两真两假,因此,消息Ⅰ和Ⅳ中,也必有一真一假。假设消息Ⅰ假,可推出小王和小陈都未录用,则消息Ⅳ亦假,不符合条件。因此,假设不成立,即消息Ⅰ真,因而消息Ⅳ假,从而得出结论:“公司已录用小王,未录用小陈。”答案是A。
【例2-55】 一个国家要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必须有一流的教育。只有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一个国家才能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意思,除了:
A.一个国家难以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除非拥有一流的教育。
B.只要一个国家拥有一流的教育,就能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
C.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就不会没有一流的教育。
D.不能设想一个国家做出了应有的国际贡献,但缺乏一流的教育。
E.一个国家面临选择:或者放弃应尽的国际义务,或者创造一流的教育。
【解析】题干断定的条件关系是:
国际贡献 →国家实力 →一流教育
各选项的结构如下:
A.﹁一流教育 →﹁ 国际贡献
B.一流教育 →国际贡献
C.国家实力 →一流教育
D.﹁(国际贡献∧﹁一流教育)
=﹁国际贡献∨一流教育
=国际贡献 →一流教育
E.﹁国际贡献∨一流教育
=国际贡献 →一流教育
显然,只有B项不符合题干。答案是B。
【例2-56】 临近本科毕业,李明所有已修课程的成绩均是优秀。按照学校规定,如果最后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也都是优秀,就一定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李明最后一学期有一门功课成绩未获得优秀,因此他不能免试就读研究生了。
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忽视了:课程成绩只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
C.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题干所陈述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只有所有学期课程成绩均是优秀,才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
D.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题干所陈述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只要所有学期课程成绩均是优秀,就一定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
E.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不当地假设:学校的规定能严格执行。
【解析】题干中学校的规定是:如果所有学期成绩均优秀,则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题干的论证把这一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只有所有学期课程成绩均是优秀,才可以免试就读研究生。因为只有基于这一前提,才能依据李明最后一学期有一门功课成绩未获得优秀,得出结论:他不能免试就读研究生。
其余各项均不成立。例如,E项不成立,题干的论证确实假设学校的规定能够执行,但缺乏理由认为这一假设有什么不当。答案是C。
【例2-57】 某中药配方有如下要求:
Ⅰ.如果有甲药材,那么也要有乙药材。
Ⅱ.如果没有丙药材,那么必须有丁药材。
Ⅲ.人参和天麻不能都有。
Ⅳ.如果没有甲药材而有丙药材,则需要有人参。
如果含有天麻,则关于该配方的断定哪项为真?
A.含有甲药材。
B.含有丙药材。
C.没有丙药材。
D.没有乙药材和丁药材。
E.含有乙药材或丁药材。
【解析】题干条件:
Ⅰ.甲 →乙;
Ⅱ.﹁丙 →丁;
Ⅲ.﹁(人参∧天麻)
=﹁人参∨﹁天麻;
Ⅳ.(﹁甲∧丙)→人参;
Ⅴ.天麻。
推理:
由Ⅲ和Ⅴ得结论1:
﹁人参
由结论1和Ⅳ得结论2:
甲∨﹁丙
由结论2和Ⅰ、Ⅱ得结论3:
乙∨丁
答案是E。
【例2-58】 A国的反政府武装绑架了23名在A国做援助工作的H国公民作为人质,要求政府释放被关押的该武装组织的成员。如果A国政府不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会杀害人质;如果人质惨遭杀害,将使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如果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将以此为成功案例,不断复制绑架事件。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面的陈述中推出?
A.多数国家的政府会提醒自己的国民:不要前往危险的A国。
B.反政府武装还会制造绑架事件。
C.如果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继续派遣人员去A国,绑架事件还将发生。
D.H国政府反对用武力解救人质。
E.对A国已实施援助的国家将终止派遣人员去A国。
【解析】
答案是C。
【例2-59】 只有公司相应部门的所有员工都考评合格了,该部门的员工才能得到年终资金;财务部有些员工考评合格了;综合部所有员工都得到了年终资金;行政部的赵强考评合格了。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Ⅰ.财务部员工都考评合格了。
Ⅱ.赵强得到了年终资金。
Ⅲ.综合部有些员工没有考评合格。
Ⅳ.财务部员工没有得到年终资金。
A.仅Ⅰ、Ⅱ。
B.仅Ⅱ、Ⅲ。
C.仅Ⅰ、Ⅱ、Ⅳ。
E.仅Ⅱ、Ⅲ、Ⅳ。
D.仅Ⅰ、Ⅱ、Ⅲ。
【解析】题干断定:
① 所有员工都得到年终资金→(该部)所有员工都考评合格;
② 财务部有些员工考评合格;
③ 综合部所有员工都得到年终资金;
④ 行政部的赵强考评合格。
由①和③,可推出Ⅲ假,即Ⅲ不可能为真。其余各项都不能由题干的条件推出为假,因此都可能为真。答案是C。
【例2-60】 10月6日晚上,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访她。事实上,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那天晚上张强与秦玲一道去电影院看电影。
B.那天晚上张强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
C.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
D.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
E.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去电影院看电影。
【解析】答案是C。
题干概括:
①要么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秦玲;
②开车回家→﹁看电影;
③拜访秦玲→事先约定;
④ 事先约定。
答案容易得到。具体解析略。
【例2-61】 (第1~3题基于以下题干)
东宇大学公开招聘三个教师职位,哲学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各一个。每个职位都有分别来自南山大学、西京大学、北清大学的候选人。有位“聪明”人士李先生对招聘结果做出了如下预测:如果哲学学院录用北清大学的候选人,那么管理学院录用西京大学的候选人;如果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的候选人,那么哲学学院也录用南山大学的候选人;如果经济学院录用北清大学或者西京大学的候选人,那么管理学院录用北清大学的候选人。
1.如果哲学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最终录用的候选人的大学归属信息依次如下,则哪项符合李先生的预测?
A.南山大学、南山大学、西京大学。
B.北清大学、南山大学、南山大学。
C.北清大学、北清大学、南山大学。
D.西京大学、北清大学、南山大学。
E.西京大学、西京大学、西京大学。
2.若哲学学院最终录用西京大学的候选人,则以下哪项表明李先生的预测错误?
A.管理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B.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
C.经济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
D.经济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E.经济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
3.如果三个学院最终录用的候选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大学,则以下哪项符合李先生的预测?
A.哲学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经济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B.哲学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管理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
C.哲学学院录用北清大学候选人,经济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
D.哲学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管理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
E.哲学学院录用南山大学候选人,管理学院录用西京大学候选人。
【解析】李先生预测:
哲学录用北清→管理录用西京
管理录用南山→哲学录用南山
(经济录用北清∨经济录用西京)→管理录用北清
1.哲学 管理 经济
A.南山大学、南山大学、西京大学
不符合:(经济录用北清∨经济录用西京)→管理录用北清
B.北清大学、南山大学、南山大学
不符合:哲学录用北清→管理录用西京
C.北清大学、北清大学、南山大学
不符合:哲学录用北清→管理录用西京
D.西京大学、北清大学、南山大学
不违反李先生的预测
E.西京大学、西京大学、西京大学
不符合:(经济录用北清∨经济录用西京)→管理录用北清
答案是D。
2.如果B项成立,则由李先生的预测:管理录用南山→哲学录用南山,可得哲学录用南山,不符合本题的条件,因此,李先生的预测不成立。答案是B。
3.A项不符合。由经济录用北清,根据“(经济录用北清∨经济录用西京)→管理录用北清”可得管理录用北清。即可得经济和管理都录用北清,违反本题条件。
C项不符合。因为由哲学录用北清,根据“哲学录用北清→管理录用西京”可得管理录用西京。又C项断定经济录用西京,得“管理和经济都录用西京”,违反本题条件。
D项不符合:“管理录用南山→哲学录用南山”。
E项不符合。由管理录用西京,根据“(经济录用北清∨经济录用西京)→管理录用北清”得经济录用南山,即得哲学和经济都录用南山,违反本题条件。
答案是B。
【例2-62】 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尽管这些疫苗是有效的,但某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羟苯基乙酰胺等抑制某些酶的药物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这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你使用了阿司匹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那么你注射疫苗后就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
如果小张注射疫苗后产生了良好的抗体反应,那么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B.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但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C.小张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没有感染H1N1流感病毒。
D.小张没有服用阿司匹林,也没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E.小张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但没有服用羟苯基乙酰胺。
【解析】
答案是D。
【例2-63】 域控制器存储了域内的账户、密码和属于这个域的计算机三项信息。当计算机接入网络时,域控制器首先要鉴别这台计算机是否属于这个域,用户使用的登录账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三项信息均正确,则允许登录;如果以上信息有一项不正确,那么域控制器就会拒绝这个用户从这台计算机登录。小张的登录账号是正确的,但是域控制器拒绝小张的计算机登录。
基于以上陈述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小张输入的密码是错误的。
B.小张的计算机不属于这个域。
C.如果小张的计算机属于这个域,那么他输入的密码是错误的。
D.只有小张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他的计算机才属于这个域。
E.如果小张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那么他的计算机属于这个域。
【解析】题干概括:
推导:
答案是C。
【例2-64】 在本年度篮球联赛中,长江队主教练发现,黄河队五名主力队员之间的上场配置有如下规律:
Ⅰ.若甲上场,则乙也要上场。
Ⅱ.只有甲不上场,丙才不上场。
Ⅲ.要么丙不上场,要么乙和戊中有人不上场。
Ⅳ.除非丙不上场,否则丁上场。
若乙不上场,则以下哪项配置合乎上述规律?
A.甲、丙、丁同时上场。
B.丙不上场,丁、戊同时上场。
C.甲不上场,丙、丁都上场。
D.甲、丁都上场,戊不上场。
E.甲、丁、戊都不上场。
【解析】条件:
①甲→乙;
②只有﹁甲,才﹁丙(甲 →丙);
③要么﹁丙,要么(﹁乙∨﹁戊);
④丙→丁;
⑤﹁ 乙。
由①和⑤得结论1:
﹁甲
由⑤得结论2:
(﹁乙∨﹁戊)
由结论2和③,得结论3:
丙
由④和结论3,得结论4:
丁
答案是C。
【例2-65】 某集团公司有四个部门,分别生产冰箱、彩电、电脑和手机。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统计,四个部门经理对2010年全年的赢利情况做了如下推测:
● 冰箱部门经理:今年手机部门会赢利。
● 彩电部门经理:如果冰箱部门今年赢利,那么彩电部门就不会赢利。
● 电脑部门经理:如果手机部门今年没赢利,那么电脑部门也没赢利。
● 手机部门经理:今年冰箱和彩电部门都会赢利。
全年数据统计完成后,发现上述四个预测只有一个符合事实。
关于该公司各部门的全年赢利情况,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能为真?
A.彩电部门赢利,冰箱部门没赢利。
B.冰箱部门赢利,电脑部门没赢利。
C.电脑部门赢利,彩电部门没赢利。
D.冰箱部门和彩电部门都没赢利。
E.冰箱部门和电脑部门都赢利。
【解析】题干概括如下:
● 冰箱经理:手机
● 彩电经理:冰箱→﹁彩电
● 电脑经理:﹁手机→﹁电脑
● 手机经理:冰箱∧彩电
彩电部门经理和手机部门经理的断定互相矛盾,必有一真。因为四个断定只有一真,因此,冰箱、电脑部门经理的断定为假。由冰箱、电脑部门经理的断定为假,得手机部门没赢利,并且电脑部门赢利。因此,B不可能为真。答案是B。
【例2-66】 在恐龙灭绝6500万年后的今天,地球正面临着又一次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危机。截至20世纪末,全球大约有20%的物种灭绝。现在,大熊猫、西伯利亚虎、北美玳瑁、巴西红木等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有三位学者对此做了预测。
● 学者一:如果大熊猫灭绝,则西伯利亚虎也将灭绝。
● 学者二:如果北美玳瑁灭绝,则巴西红木不会灭绝。
● 学者三:或者北美玳瑁灭绝,或者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
如果三位学者的预测都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大熊猫和北美玳瑁都将灭绝。
B.巴西红木将灭绝,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
C.大熊猫和巴西红木都将灭绝。
D.大熊猫将灭绝,巴西红木不会灭绝。
E.巴西红木将灭绝,大熊猫不会灭绝。
【解析】题干概括如下:
① 大熊猫→西伯利亚虎;
② 北美玳瑁→﹁巴西红木;
③ 北美玳瑁∨﹁西伯利亚虎(﹁北美玳瑁→﹁西伯利亚虎)。
由①和③,得:
④ 大熊猫→北美玳瑁。
由④和②,得:
⑤ 大熊猫→﹁巴西红木。
⑤和C项(大熊猫∧巴西红木)矛盾!答案是C。
【例2-67】 只有具有一定文学造诣且具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能读懂这篇文章。
如果上述命题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小张没有读懂这篇文章,但他的文学造诣是大家所公认的。
B.计算机专业的小王没有读懂这篇文章。
C.从未接触过生物学知识的小李读懂了这篇文章。
D.小周具有生物学专业背景,但他没有读懂这篇文章。
E.生物学博士小赵读懂了这篇文章。
【解析】题干断定:
读懂→(文学造诣∧生物学背景)
如果C项为真,则题干的断定不成立。因此,如果题干为真,则C项不可能为真。答案是C。
【例2-68】 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200多个国家场馆和企业主题馆让人目不暇接。大学生王刚决定在学校放暑假的第二天前往世博会参观。前一天晚上,他特别上网查看了各位网友相对热门场馆选择的建议,其中最吸引王刚的有三条:
(1)如果参观沙特馆,就不参观石油馆。
(2)石油馆和中国国家馆择一参观。
(3)中国国家馆和石油馆不都参观。
实际上,第二天王刚的世博会行程非常紧凑,他没有接受上述三条建议中的任何一条。
关于王刚所参观的热门场馆,以下哪项描述正确?
A.参观沙特馆、石油馆,没有参观中国国家馆。
B.沙特馆、石油馆、中国国家馆都参观了。
C.沙特馆、石油馆、中国国家馆都没有参观。
D.没有参观沙特馆,参观石油馆和中国国家馆。
E.没有参观石油馆,参加沙特馆、中国国家馆。
【解析】题干断定如下:
①沙特→﹁石油;
②要么石油,要么中国;
③﹁(中国∧石油)。
由否定①得“沙特∧石油”。由否定③得“中国∧石油”。答案是B。
【例2-69】 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新增870万结核病患者,同时有140万患者死亡。因为结核病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所以对结核病的治疗一直都进展缓慢。如果不能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那么还会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如果要控制这种流行病,就要有安全、廉价的疫苗。目前有12种新疫苗正在测试之中。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2011年结核病患者死亡率已达16.1%。
B.有了安全、廉价的疫苗,我们就能控制结核病。
C.如果解决了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结核病治疗将会获得突破性进展。
D.只有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才能避免数百万人死于这种病。
E.新疫苗一旦应用于临床,将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解析】答案是D。
题干概括:
①不能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 →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
②控制这种流行病 → 有安全、廉价的疫苗。
D项:避免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D项是条件①的逆否式。
题干所断定的870万是2011年全球新增的结核病患者人数,不是患者总人数。因此,A项不成立。
题干断定:因为结核病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所以对结核病的治疗一直都进展缓慢。这一断定不能表达为:结核病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对结核病的治疗一直都进展缓慢。
“因为A,所以B”,有时只表达因果关系,不表达条件关系;但有时也同时表达条件关系。
因果关系分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在前两种情况下,如果A是B的原因,则A同时也是B的充分条件。例如,“因为被疟蚊叮咬,所以生疟疾”,可以表达为:被疟蚊叮咬→生疟疾。“因为天下雨,所以地上湿”,可以表达为:天下雨→地上湿。但在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如果A是B的原因,则A不一定是B的充分条件。例如,“因为长年吸烟,所以患肺癌”,就不能表达为:长年吸烟→患肺癌。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推理或论证的结构是:
A(前提,论据),因此,B(结论)。
这里的“……因此……”,表示条件关系,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真。
【例2-70】 若一个管理者是某领域优秀的专家学者,则他一定会管理好公司的基本事务;一位品行端正的管理者可以得到下属的尊重;但是对所有领域都一知半解的人一定不会得到下属的尊重。浩瀚公司董事会只会解除那些没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者的职务。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浩瀚公司董事会不可能解除品行端正的管理者的职务。
B.浩瀚公司董事会解除了某些管理者的职务。
C.浩瀚公司董事会不可能解除受下属尊重的管理者的职务。
D.作为某领域优秀专家学者的管理者,不可能被浩瀚公司董事会解除职务。
E.对所有领域都一知半解的管理者,一定会被浩瀚公司董事会解除职务。
【解析】答案是D。
题干断定:若一个管理者是优秀的专家学者,则他一定会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
=优秀的专家学者→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①
题干又断定:浩瀚公司董事会只会解除那些没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者的职务
=只有没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者,才会被解除职务
=被解除职务→没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
=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务→不会被解除职务②
由①和②可得:
优秀的专家学者→不会被解除职务(D项)
【例2-71】 张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在县府举行,考中者称“生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生员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于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当年举行,由皇帝主持,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各若干名,统称为“进士”,一甲第一名称“状元”。
根据张教授的陈述,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未中解元者,不曾中会元。
B.中举者不曾中进士。
C.中状元者曾为生员和举人。
D.中会元者不曾中举。
E.可有连中三元者(解元、会元、状元)。
【解析】答案是D。
题干概括:
进士(状元)→贡士(会元)→举人(解元)→生员
D项断定:会元∧﹁举人,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可能为真。
【例2-72】 环宇公司规定,其所属的各营业分公司,如果年营业额超过800万元,其职员可获得优秀奖;只有年营业额超过600万元,其职员才能获得激励奖。年终统计显示,该公司所属的12个分公司中,6个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元,其余的则不足600万元。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公司今年获奖情况的断定一定为真?
Ⅰ.获得激励奖的职员,一定获得优秀奖。
Ⅱ.获得优秀奖的职员,一定获得激励奖。
Ⅲ.半数职员获得了优秀奖。
A.仅有Ⅰ。
B.仅Ⅱ。
C.仅 Ⅲ。
D.仅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析】题干概括:超过800万元→优秀奖;激励奖→超过600万元;要么超过1000万元,要么不足600万元。
Ⅰ项一定为真。由题干,获得激励奖,则超过600万元;又由题干,各分公司的年营业额,要么超过1000万元,要么不足600万元。因此,超过600万元的,一定超过800万元;而超过800万元,则获优秀奖。因此,获得激励奖,一定可获优秀奖。
Ⅱ项不一定为真。根据题干的条件,由获优秀奖,得不出任何确定结论。
Ⅲ项不一定为真。因为分公司数量的半数,和职员数量的半数不是同一个概念。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