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
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有着厚重的思想基础。它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吸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底蕴,升华了中国外交优秀传统的精髓。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天下情怀,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政治理念。中国的历史文化绵延数千年,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凝聚了丰富的政治哲学和处世之道,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生命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传递的是超越民族的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的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强调的是运用内在道德修养的力量,通过文明教化去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抒发的是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善天下”的追求,承载的是负责任的共享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体现的是朴素的平等愿望。几千年连绵不断的独特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历史长河中起着教化民众、激励民心、凝聚民族的重要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共鸣点,能够为国际社会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奉献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核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内敛与和平的特性,“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爱好和平的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强不凌弱、敦厚平和的民族性格,这自古就是中国人治理国家的基本信念,直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文化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从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到建设和谐世界理念,都是对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和”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意味着协调不同的人、事、物,使之达到和谐均衡。“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非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主张互相尊重,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经济上强调互利共赢,谋求共同发展;安全上推动互相信任,和平解决冲突和争端;文化上提倡尊重多样性,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当今世界面临的不仅有物质发展的困局,而且有现代文明深层次的精神危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打造新型国际秩序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并且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外交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中国外交目标、外交方略、外交布局等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主张,从根本上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与世界关系走向的普遍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乃至人类文明进程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必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中国外交的特色,植根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类最终要走向联合并通过这种联合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与共同繁荣。着眼于追求人类理想社会的角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带有鲜明社会主义特性的国际主义。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中心-边缘结构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也不同于打着“普世价值”旗号强势推行西方价值观的自由主义解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主权平等和兼容并包,强调尊重多样性,主张国家之间建立起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共享发展机遇,共担风险成本,致力于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新中国优秀外交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新中国外交走过了六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的世界观与国际关系基本理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不称霸、不结盟,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等等。这些优秀的外交思想和理念,是中国外交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指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新型国际秩序的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和印度、缅甸共同发起,是对冷战时期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旧秩序的冲击。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崇高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国际关系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的科学论断,通过对外开放将中国与世界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冷战结束后,中国明确提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主张各国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由各国合作应对。进入21世纪,中国进一步提出“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一贯秉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出中国外交一脉相承的伦理追求和对世界前途的责任感。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同周边邻国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 ‘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再度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新中国外交的优秀成果,赋予中国外交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是中国外交应有的担当;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是中国外交应有的使命;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思考世界的前途和命运是中国外交应有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