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汤
【方源】吴门妇科许小凤。
【组成】制附子10g,干姜5g,炙甘草5g,五灵脂10g,制香附10g,延胡索10g,徐长卿30g,小茴香10g。
【主治】寒凝血瘀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
【方解】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仲景制方四逆汤,为少阴病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但欲寐”而设。《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此即为四逆汤的立方本旨。附子在四逆汤中为君药,性味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干姜在四逆汤中为臣药,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甘草在四逆汤中为佐使,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炙甘草在四逆汤中的应用,起到缓和附子、干姜峻烈之性的作用;其次,炙甘草的甘缓之性,亦可以使本方药力作用持久,微微生发少阳之火,体现了《内经》中的“少火生气”的学术思想。另加入五灵脂、制香附、延胡索、徐长卿、小茴香以助温阳活血止痛之功。
【医案】王某,女,38岁,已婚。2011年6月24日初诊。
患者进行性经行腹痛6年余。月经13岁初潮,,量中等,色暗红。经行第1-2天,腹痛较剧,夹有血块,块下后痛减,喜温,贪食冷饮后疼痛加重,伴畏寒肢冷,经期便溏。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内有一约20mm×23mm巧克力囊肿,余未见异常。既往常用西药止痛。现少腹隐痛,胸闷烦躁,乳房作痛,腰骶酸楚,稍有恶寒,舌淡苔薄,脉细弦。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处方:制附子10g,干姜5g,炙甘草5g,五灵脂10g,制香附10g,延胡索10g,徐长卿30g,小茴香10g,益母草15g,全蝎3g,生山楂15g,广木香10g。7剂。
7月1日二诊:服上药3剂后月经来潮,经行1~2天疼痛有所减轻,第3天疼痛消失,5天经净。现症见头昏腰酸,夜寐不沉,纳差,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经后期予温经散寒合滋肾养血,健脾和胃治疗。处方: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熟地黄10g,艾叶10g,砂仁5g,茯苓10g,川续断10g,制附子10g,干姜5g,炙甘草5g。14剂。
7月15日三诊:现乳胀腹坠,腰酸冷,四肢不温。继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处方:制附子10g,干姜5g,炙甘草5g,五灵脂10g,制香附10g,延胡索10g,徐长卿30g,小茴香10g,益母草15g,全蝎3g,生山楂15g,广木香10g,肉桂10g,艾叶10g。10剂。
7月25日四诊:昨日月经来潮,痛经较前明显好转。重复上述周期治疗5个月后痛经告愈。
按:痛经以“不通则痛”“不荣则通”为主要病机。本例患者平素贪食冷饮,寒湿之邪重着凝滞,客于冲任、胞宫,与经血搏结,使经血运行不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畅,“不通则痛”,导致患者经期腹痛。《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本例患者寒凝血瘀,不通则痛,经水排出不畅,故经行第1~2天痛剧,块下后痛减。仲景四逆汤主治少阴病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证,许小凤医师又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入五灵脂、制香附、延胡索、徐长卿、小茴香以助温阳活血止痛。经前温养散寒,经后滋肾养阴,如此治疗5个周期后患者痛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