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一、作者简介及著作内容
黄承昊,字履素,号斋,晚号乐白道人。秀水(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黄洪宪之子,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大理评事,擢工科。外转河南道,升福建按察使,降江西守道,称疾归里,闭户著书。己卯年(1639)起九江道,升福建道,未几,调广泉,晋阶藩长。作者幼年体弱多病,自称“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遂留心医药,参究医理,将薛己的著述摘编成《医宗撮精》一书;晚年将平生收集的医学资料及心得,编成《折肱漫录》。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本,刊刻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系将作者所著《医宗撮精》《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为作者辑录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明医杂著》,并加以评注编撰而成。《折肱漫录》八卷,以医话、医论的形式,记载了黄氏将息养身、治病等阅历,分为养神、养气、医药三门,书名取“三折肱成良医”之义。
二、版本情况及底本、校本的选择
本书校注整理,以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本(乐伦堂白衙藏板)为底本,以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修敬堂《折肱漫录》刻本(简称修敬堂刻本)、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程永培《六醴斋医书十种》中《折肱漫录》(简称六醴斋本)、清嘉庆十七年《医宗撮精》刻本为校本。由于《医宗撮精》的内容主要源自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明医杂著》,同时也引用了《内经》《证治准绳》《玉机微义》等著作,故以上述著作为他校本。
三、校注的具体方法
1.采用简体横排形式,并对原文加用标点。
2.凡底本中繁体字,直接改用通行简体字;俗字、异体字,予以径改,不出注。底本中古字、通假字,原文不改,于初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
3.凡底本中有脱、误、衍、倒之处,信而有征者,予以改正,并出校说明;无确切证据者,出校存疑。
4.凡底本与校本文字有异,义皆可通者,原文不改,出注说明;而校本明显有误者,不再出校注。
5.书中药物字形不规范者,除药物异名外,均以药物规范字律齐。
6.原书卷前有“古吴薛己立斋著,檇李黄承昊履素评辑”字样,卷末有“×卷终”字样,今一并删去。
7.原文中所涉及人名、地名、书名、药名及专业术语等,较为生疏者出注说明。
8.原文中典故较为生疏者,简注说明其意义,并注明出处。
9.凡原文中明引前代文献,其中引用与原文无差者,用“语出”;引用与原文有出入者,用“语本”。
10.《医宗撮精》部分凡引用《内科摘要》《明医杂著》的内容,用宋体排版,属于黄承昊著述内容,用仿体排版。
11.《折肱漫录》底本与校本之间分卷、内容、排序互有出入,底本六卷,缺“续养形篇上”“续养形篇下”“续医药篇”内容。校本七卷,缺“养神篇”内容。今以底本目录排序为准,根据校本补充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