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草药毒副作用的类型
1.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 指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能造成急性毒性反应的中药有砒石、马钱子、斑蝥、藜芦、常山、瓜蒂、洋金花、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
前面提及的新生儿涂敷冰硼散致死的案例就是亚急性毒性反应的案例。
2.慢性毒性反应 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称为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如长期接触夹竹桃,夹竹桃内的强心苷类成分可使人产生洋地黄毒样心脏中毒;长期服用云南白药可使血小板减少,使牙龈、鼻腔出血,皮肤出现斑瘀点。
3.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或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性,一旦停药则出现戒断症状,表现出兴奋、失眠、出汗、呕吐、震颤,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症状,若给予适量药物,症状立即消失。
例如,有人用番泻叶开水泡服达11年之久,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症状类似吗啡依赖性的前期症状但程度较轻。
4.致癌、致畸、致突变 动物实验证实,部分中药对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防己、苦参、雷公藤、细辛、大黄等。
5.过敏反应 由于机体受到某些中药或中成药成分刺激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当该药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造成过敏的中药因人而异。
6.后遗效应(或称后作用) 有些中药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洋金花、天仙子等中药时,可在第二天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等症状。
7.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人应用某种药物后,产生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大多数是由于个体缺陷所致,且多与遗传有关,如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的儿童,服用新鲜蚕豆时,会出现溶血性黄疸,俗称蚕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