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互联网+”医疗健康与远程医疗
1.远程医疗概念
通用定义上,远程医疗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一方医疗机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另一方医疗机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形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51号)定义的远程医疗服务是指一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运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下简称信息化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从定义可以看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指的远程医疗包括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直接对患者提供服务两种形式。
2.“互联网+”医疗健康和远程医疗的联系与区别
“互联网+”医疗健康与远程医疗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超越医院范围的新型服务方式。从服务内容上看,“互联网+”医疗健康涵盖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医疗健康专业类服务,也包括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类服务,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类服务正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最大优势和特点。远程医疗主要指专业医疗服务,范围相对较窄,但更加专业。从载体来看,“互联网+”医疗健康必须以互联网作为载体,而远程医疗既可以互联网作为载体,也可以专网作为载体。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既可以由医疗机构提供,也可以由非医疗机构提供,非医疗机构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远程医疗服务只能由医疗机构提供。从将来发展趋势看,远程医疗也可看成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种特例。
3.远程医疗发展历史
(1) 国际远程医疗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同年,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美国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医学活动,并出现了telemedicine一词,现在国内专家统一将其译为“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
第一代远程医疗。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远程医疗活动被视为第一代远程医疗。这一阶段的远程医疗发展较慢。从客观上分析,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信息高速公路正处于新生阶段,信息传送量极为有限,远程医疗受到通信条件的制约。
第二代远程医疗。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可以被视为第二代远程医疗。从Medline所收录的文献数量看,1988—1997年的10年间,远程医疗方面的文献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疗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患者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美国学者还对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佐治亚州教育医学系统(CSAMS)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网络,可进行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活动,远程医疗网是其中的一部分。
欧盟组织了3个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10个大公司、20个病理学实验室和120个终端用户参加的大规模远程医疗系统推广实验,推动了远程医疗的普及。澳大利亚、南非、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活动。1988年12月,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强烈地震,在美苏太空生理联合工作组的支持下,美国国家宇航局首次进行了国际间远程医疗,使亚美尼亚的一家医院与美国四家医院联通会诊。这表明远程医疗能够跨越国际间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的界限。
美国的远程医疗虽然起步早,但其司法制度曾一度阻碍了远程医疗的全面开展。所谓远程仅限于某一州内,因为美国要求行医需取得所在州的行医执照,跨州行医涉及法律问题。据统计,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约有2250例患者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就诊,其中1000人是由得克萨斯州的定点医生进行的仅3~5分钟的肾透析会诊;其余病种的平均会诊时间约35分钟。美国的远程医疗工程拥有专款,部分由各州和联邦资金委员会提供。1994年的财政年度中,至少有13个不同的联邦拨款计划为远程医疗拨款8500万美元,仅佐治亚州就拨款800万元,用以建立6个地区的远程医疗网络。
第三代远程医疗。2010年开始的远程医疗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定向、个性的服务发展特点。根据奇笛网的智能家居行业报告,远程医疗与智能手机的发展紧密同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远程医疗也开始与云计算、云服务结合起来,众多的智能健康医疗产品逐渐面世,远程血压仪、远程心电仪,甚至远程胎心仪的出现,给广大的普通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贴心的日常医疗预防、医疗监控服务。远程医疗也从疾病救治发展到疾病预防的阶段。
(2) 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在我国更有发展的必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目前经过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网站,已经为数百例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了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并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对远程医疗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8428万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并安排12所原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与12个西部省份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共纳入12所原部属(管)医院、98所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和726所县级医院,有力地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的统计,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205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