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百问百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解剖学知识

1.静脉的概述及特点?

静脉起始于毛细血管,末端终止于心房。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静脉壁承受外加压力可使静脉管腔变窄,甚至影响静脉回流。临床上利用静脉壁受压后管腔容易改变的特点,鉴别动脉、静脉。超声波引导进行静脉穿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寻找置管静脉,以提高非浅表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图1-1)。

2.怎样区分深静脉和浅静脉?

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与动脉伴行,故称伴行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浅静脉数目多,不与动脉伴行,有各自独立的名称和引流范围,但最终均注入深静脉,从而进入血液循环。

3.静脉瓣有什么功能?

静脉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静脉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是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结构,在血液回流心脏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体中凡受重力影响较大,血液回流比较困难的部位,静脉瓣就多,如四肢,尤其是下肢的静脉,瓣膜最多;反之,则完全无瓣膜或瓣膜甚少,如头颈部和胸部的静脉大多数无静脉瓣,腹腔内大静脉,如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也无静脉瓣,它可因腹内压高低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图1-2、图1-3)。

4.血管壁由哪些结构组成?

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有三层结构,由内向外分别称为血管的内膜、中膜及外膜。每一层由不同的物质组成,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动脉的管壁比较厚,静脉的管壁比较薄(图1-4)。

图1-1 全身血管分布模型图
图1-2 静脉瓣
图1-3 静脉瓣示意图形态
图1-4 血管壁结构图
(1)血管的内膜:

血管的最内层,由单层内皮细胞、基质膜组成,内膜非常光滑,血液能在血管内畅通无阻地流动,它能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起抗凝作用。血管的内膜很容易受损,当血管的内膜受损时,可导致静脉炎或血栓形成。

(2)血管的中膜:

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平滑肌纤维组成,它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壁的张力,有收缩、舒张的功能。

(3)血管的外膜:

血管最外一层,它由弹性纤维和疏松组织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和保护血管。

5.上肢的浅静脉有哪些?使用前臂的浅静脉输液注意哪些问题?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网。前臂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短导管(静脉留置针)留置的部位,可输注渗透压小于600mOsm/L及pH在5~9之间的药液,留置时间一般为72~96小时。手背静脉网多用于钢针穿刺进行静脉治疗,可输注接近血液渗透压及pH的药液,使用钢针输液治疗应小于4小时(图1-5)。

6.头静脉是如何走行的?有什么特点?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部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经三角胸大肌沟,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面和背面的浅静脉血液(图1-6)。

头静脉的特点是先粗后细、侧支多、静脉瓣多,在头静脉汇入腋静脉处常有静脉瓣,高发静脉血栓,比贵要静脉高57%。另外,在汇入腋静脉处与腋静脉几乎呈90°,经头静脉置入PICC时易造成置管困难或导管异位。因此,头静脉不作为PICC置管的首选血管,可用于静脉采血、留置短导管进行静脉治疗。

图1-5 上肢浅静脉示意图
7.PICC置管为什么首选贵要静脉?它是如何走行的?有什么特点?

贵要静脉(basilic vein)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主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穿深筋膜最后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深面是肱二头肌腱膜,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亦可跨过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收集手和前臂尺侧浅静脉的血液。在前臂有4~8个瓣膜。

贵要静脉具有粗、直、分支少、静脉瓣相对较少;上臂外展时是贵要静脉汇入上腔静脉最近的途径等特点,因此为PICC置管的首选静脉。

图1-6 头静脉、贵要静脉走向示意图
8.肘正中静脉解剖学有什么特点?与静脉输液有何关系?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前方皮下,连于贵要静脉与头静脉之间,解剖结构变异多。常见起于头静脉,斜向内上方;连接于贵要静脉者占54.9%±0.9%,呈N形或分叉状;两支分别连于贵要静脉和头静脉,向下合成前臂正中静脉者占30.6%±1.05%,呈M形。

肘正中静脉内有瓣膜者占74.8%,多为~2个。

肘正中静脉为上肢最大的浅静脉,是临床取血、输液常用的浅静脉,也可作为PICC置管静脉(图1-7)。

图1-7 肘正中静脉示意图
9.肱静脉解剖位置与特点?可以从肱静脉置入PICC导管吗?

肱动脉和两条伴行的肱静脉,在肱二头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相当于肘部尺侧肘横纹上下各约2.5cm处),上面有肱二头肌腱膜覆盖,该处相对表浅。

肱静脉为深静脉,多数与贵要静脉汇合,最后汇入腋静脉。

2011版INS指南:适用于放置PICC导管的静脉有肱静脉,但仅限于超声导引下微插管鞘穿刺置管,避免盲穿时误穿相邻动脉及神经。

10.腋静脉的解剖学走向如何?静脉治疗可以选择腋静脉穿刺吗?

腋静脉多见由贵要静脉延续而成,从大圆肌下缘起,至第1肋外缘止,止点相当于前斜角肌,在第1肋附着点的前方。在肩胛下肌附近,肱静脉汇入腋静脉,而在腋静脉的近侧端又有头静脉汇入,其他属支伴随腋动脉的分支。

新生儿和儿童静脉输液治疗可选择此静脉进行短导管和PICC置管(图1-8)。

图1-8 腋静脉走向示意图
11.腋静脉周围的解剖关系特点?经腋静脉穿刺输液时应注意什么?

腋静脉远端和腋窝神经、血管一起被包裹与腋鞘内,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部分重叠。两者之间隔着胸内侧神经、臂丛内侧束、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神经。

腋静脉内侧有臂内侧皮神经,腋淋巴结的外侧组位于其后内侧。在腋静脉的前方,有锁骨、锁骨下肌。

腋静脉管壁与锁胸筋膜组织紧密融合,常保持扩张状态,损伤后易发生空气栓塞。在接近其远端处有一对静脉瓣。

腋静脉各段均可以穿刺置管输液,但其周围有腋动脉和臂丛神经,应避免误伤动脉和损伤神经。

12.锁骨下静脉是如何走行的?为什么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首选右侧穿刺?

锁骨下静脉是位于颈根部的短静脉干,自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沿第1肋上面,经锁骨与前斜角肌之间,向内行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与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较固定,管腔较大,可作为静脉穿刺和(或)长期导管留置输液部位。

左锁骨下静脉与颈静脉汇合成的左头臂静脉,其行径较右头臂静脉长,且位置较水平,经此路径进行中心静脉或PICC置管较易发生置管困难、导管异位、穿破血管等问题,故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13.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在哪里?颈外静脉可否作为静脉输液治疗通道?

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在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颈外静脉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

颈外静脉口径粗大,约长7.5cm。位于锁骨中点的上方2.5~5cm处有一对静脉瓣,瓣膜下方常扩大成窦。

颈外静脉的瓣膜并不能阻止血液的逆流,但可影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图1-9)。

2011版INS指南:有输液治疗资格的护士可在颈外静脉进行短导管及PICC插管。紧急护理及急诊室中,若患者其他血管无法插管,则可选择颈外静脉作为抢救患者置入短期导管的血管。若输液治疗预期时间超过72~96小时,护士应与具有独立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协作,尽快改变插管部位。

14.颈内静脉的位置在哪里?为何当颈内静脉损伤时,有导致空气栓塞的可能?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颈总动脉外侧。

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外静脉和迷走神经等结构位于颈动脉鞘内。

由于颈内静脉壁附着于颈动脉鞘,并通过此鞘与颈深筋膜中层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相连,故其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头颈部静脉血的回流。

当颈内静脉损伤时,由于管腔不能闭锁,加之胸腔负压对静脉血的吸引,就有导致空气栓塞的可能。当进行颈内静脉插管输液、更换输液管道时,要注意操作时的密闭性,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拔除颈内静脉导管时,要及时按压血管穿刺点并用以凡士林为基础的油纱封闭局部伤口,避免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栓塞。

图1-9 头颈部的血管示意图
15.上腔静脉解剖位置在哪里?为何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须到达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是一条粗大的静脉干,长约7.5cm,直径约2cm,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垂直下降,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的下缘处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收纳头颈部、上肢、胸壁和部分胸部脏器的静脉血。上腔静脉血流量每分钟可达2000~2500ml,可充分稀释输入体内的药液,避免高渗性、高刺激性以及腐蚀性药液对血管壁的损伤。故中心静脉置管理想位置为其导管尖端须到达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耳处(图1-10)。

16.为何成人患者避免在下肢静脉开放输液治疗通路?

由于大隐静脉常处于闭合状态、静脉瓣多、血液回流比较困难等特点,在此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因药物在静脉血管局部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易损害血管的内膜,引起药液外渗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此,INS指南建议成人患者避免在下肢开放静脉输液通路。

图1-10 上腔静脉位置示意图
17.为什么不能选择腕部区域血管进行静脉输液穿刺?

2011版INS指南:应避免在距腕关节约10~13cm处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此处有可能损伤神经。对成人和儿童患者都应避免腕关节处的血管穿刺置管,因在此处静脉穿刺或静脉置管疼痛明显且易损伤桡神经,影响手指的运动。

18.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常选择的头部静脉有哪些?

小儿输液治疗常选择的头部静脉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头部静脉表浅容易穿刺及固定,但慎用头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以防药液外渗损伤头皮及毛囊(图1-11)。

图1-11 小儿全身血管示意图
19.股静脉有何解剖特点?中心静脉置管为何不能首选股静脉?

股静脉(femoral vein)在收肌腱裂孔处续腘静脉,行经收肌管,至股三角尖时位于股动脉后方,往上渐斜向,随之位于股动脉的内侧,并包在股鞘内。而髂外静脉是股静脉的直接延续。股静脉接受大隐静脉和与股动脉分支伴行静脉的血流。股静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位于股动脉内侧,临床上常在此处作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位置于腹股沟处接近会阴部,此处容易出汗和繁殖细菌,最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故中心静脉置管不宜首选股静脉。

20.大隐静脉有何解剖特点?什么情况下大隐静脉可以作为静脉输液治疗部位?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大隐静脉收集足、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部以及大腿前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图1-12)。

大隐静脉全长的管腔内有9~10对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呈袋状,可保证血液向心回流。此外,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穿静脉的瓣膜朝向深静脉,可将浅静脉的血引流入深静脉。当深静脉回流受阻时,穿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反流入浅静脉,可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置表浅而恒定,如患者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时可用此处静脉进行短期输液治疗,但不易输注刺激性药物,也不可作为常规静脉输液治疗部位。

图1-12 大隐静脉示意图
21.脐静脉有何解剖特点?

脐带是胚胎时期连接于胎儿脐部与胎盘之间的一条圆索状结构,内部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足月儿的脐静脉长2~3cm,直径0.4~0.5cm。脐静脉一端通过脐门连于胎盘,另一端连于门静脉和静脉导管。脐静脉、静脉导管、门静脉左支交汇处的直接延续,近心端通下腔静脉,远心端连接门静脉左支囊部,其将一部分脐静脉血分流至下腔静脉,出生后1~2周闭合,形成静脉韧带,未闭锁的则形成静脉导管未闭(图1-13)。

22.临床应用脐静脉置管的适应证有哪些?

(1)经脐静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新生儿复苏或急症患儿的抢救,也可经此途径输入各种静脉用药、脂肪乳剂等营养液。

(2)脐静脉插管是换血的必经途径,又是输血的可靠通路。

(3)留取血标本:通过脐静脉插管留取静脉血标本,了解患儿缺氧、酸中毒纠正情况,动态监测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的指标,对决定药物治疗,是否采用换血术以及换血量和换血次数起关键作用。

(4)经脐静脉通路监测严重休克患儿的中心静脉压。

图1-13 脐静脉模式图
23.脐静脉置管的禁忌证有哪些?

如果患儿有脐炎、脐膨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膜炎、出血、下肢或臀部有血运障碍,禁忌经脐静脉置管。

24.脐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应位于哪里?

脐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应位于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常规定位方法有前、后位胸片,也可加做侧位胸片,一般在膈上0~1cm为佳。

25.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有哪些?

脐静脉置管误插在门静脉沟处,造成肝实质损伤、门静脉高压、空气栓塞、血栓形成及栓塞、周围组织坏死、坏死性小肠炎、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