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新识与临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节 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常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此外,防风还具有升清燥湿的作用,用于清阳不升或肝郁侮脾之泄泻。目前,临床上治疗内科病、外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等方面也体现出独特的疗效。历代名方如荆防败毒散、玉屏风散、防风通圣散、羌活胜湿汤、玉真散、痛泻要方、升阳益胃汤等皆有防风入药。
一、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防风、白术、柴胡、羌活、升麻、牡丹皮各9g,茯苓10g,党参、金银花各15g,黄芪18g,甘草、黄柏各6g,黄连4g。每日1剂煎服,服7剂后好转,50余剂诸症皆愈,复查心电图正常[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96]。
2.治疗冠心病
防风、羌活各5g,升麻3g,黄连6g,大黄9g,山栀子、淡竹叶、枳实、郁金各10g,半夏6g,丹参18g,瓜蒌12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调治20余剂,心前区灼痛未再发作,其他诸症亦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96]。
3.治疗胸痹
防风、白术各12g,川芎、赤芍各15g,桃仁、郁金各10g,制附子9g,细辛3g,当归、桂枝各20g,黄芪30g。每日1剂煎服,服用20剂后配合使用附子理中丸、复方丹参片可临床痊愈[四川中医,2003,21(8):24]。
4.治疗高血压
防风、钩藤、柴胡、龙胆草、菊花、薄荷、黄连、木通、僵蚕、蝉蜕、牡丹皮、川楝子、茺蔚子各10g,生地、玄参、石膏各30g,木香8g,生大黄6g。每日1剂煎服,尤其适宜于阴虚阳亢证型[内蒙古中医药,1999(4):35]。
5.高血压头痛
防风10g,天麻、钩藤、黄芩、怀牛膝、桑叶、菊花、白芷、蔓荆子、麦冬各10g,草决明30g,细辛3g。随证加减,取效[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3]。
6.治疗高脂血症
防风9g,升麻6g,羌活9g,党参12g,苍术、白术、茯苓各10g,半夏、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白芷各9g,鲜荷叶1/4片,生山楂20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70余剂,血脂恢复正常[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96]。
7.治疗散发性脑炎
防风、荆芥、苍术、川芎、枳实、胆南星、桃仁、柴胡、黄芩、天麻、川牛膝各10g,生石膏(先煎)30g,赤芍药15g,熟大黄、龙胆草、甘草各6g。随证加减。每日1剂煎服,治疗4~7日,收效颇佳[河北中医,1998,20(5):300]。
8.治疗眩晕
防风6g,苍术、白术、茯苓、白芍各10g为基本方。临床随证加减,取效[四川中医,2000,18(3):23]。
9.治疗脑震荡
防风、当归、川芎、细辛、乳香、没药、桃仁、苏木、丹参、荆芥、蔓荆子、羌活、白芷、泽兰叶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66例,痊愈5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100%[江西中医药,2000,31(2):60]。
10.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
防风、五味子各60g,川贝母、麦冬、白术各90g,陈皮100g,党参120g,黄芪、百合各150g,冬虫夏草9g。研末炼蜜为丸,每丸含药物6g。每日早晚各1次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156例,2个疗程后观察,总有效率79.5%[陕西中医,1999,20(11):502]。
11.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防风、荆芥、滑石各15g,黄芩、连翘、白芍各12g,当归、川芎、薄荷、桔梗、芒硝(冲)、栀子各10g,麻黄、甘草、大黄(后下)各6g,石膏30g。日1剂,水煎服。治疗46例,总有效率91.3%[浙江中医杂志,2004(8):333]。
12.治疗风寒型哮喘
防风10g,生黄芪30g,桔梗5g,置砂锅中,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煮沸,离火晾温后作茶饮。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简便效好[中医杂志,2003,44(7):491]。
13.治疗胃痛
防风、羌活、瓦松各6g,木香3g,煅瓦楞子15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效果颇佳[吉林中医药,2004,24(11):7]。
14.治疗胃下垂
炒防风、黄芪各20~30g,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g,升麻、柴胡各4.5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每获良效[中医杂志,2003,44(7):491]。
15.治疗高热惊搐
防风、栀子各9g,大黄、黄芩、连翘各6g,甘草3g,每日1剂,大便泻下停服。治疗28例,1剂后15例6小时内取效,10例12小时内取效,3例无效[中医杂志,2003,44(7):491]。
16.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防风10g,条参、山药各15g,白术、茯苓、芡实、莲肉、菟丝子、补骨脂、白芍、陈皮各10g。日1剂,水煎服,效佳[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3]。
17.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防风、陈皮各9~12g,白术(土炒)、白芍各15~20g,粉葛10~15g,枳实6~9g,木香7~10g,甘草6~1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85例属于中医肝旺脾虚者,效佳[陕西中医,2000,21(6):255]。
18.治疗脾虚便秘
防风、独活、郁李仁各10g,决明子、火麻仁各12g,怀牛膝、山茱萸各15g,生地、菟丝子、枳壳、槟榔、莱菔子各20g,威灵仙40g,白术60g,大黄2g。每日1剂煎服,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通便药品,治疗68例总有效率达94.2%[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13(1):17]。
19.治疗老年性便秘
防风、枳壳各30g,甘草15g。日1剂,水煎服。药少效佳,亦体现了风药升清宣气降浊的配伍意义[浙江中医杂志,2003(6):276]。
20.治疗慢性肝炎
防风、羌活、桑椹子、枸杞子、黄精、生麦芽、蜜升麻、虎杖、大力子、羚羊角、土茯苓为方。日1剂,水煎服。可获良效[北方医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1]。
21.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皮肤瘙痒
防风、当归各10g,丹参、苦参、白鲜皮、川芎各15g,赤芍30g,茵陈蒿40g,荆芥穗12g。每日1剂煎服,10剂为1个疗程。治疗31例,总有效率达96.8%[陕西中医,2007,28(5):555]。
22.治疗狐惑病
防风、薄荷、荆芥、芒硝(冲)各10g,连翘、栀子、生大黄、川芎、黄芩、当归、白芍各15g,蒲公英、滑石、生石膏各30g。服药19剂后痊愈,未再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4(8):372]。
23.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防风、白术、泽泻、陈皮、广木香、扁豆、防己各10g,黄芪、山药、赤茯苓各15g,赤小豆、薏苡仁各30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服10剂后,浮肿减轻。共服60余剂,患者眼睑及下肢浮肿消失,查尿蛋白(—)[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3]。
24.治疗紫癜性肾炎
防风10g,熟地、山药各15g,山茱萸、泽泻、丹皮、怀牛膝、益母草、防己、白术各10g,赤茯苓、黄芪各20g,附片6g,白茅根30g。随证加减。取效[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3]。
25.治疗慢性肾衰竭
防风、蒲公英、连翘、红花各50g,桂枝、细辛、花椒、独活、羌活、菊花各30g,麻黄20g,地肤子100g。研末后装入纱布袋中,放入浴盆沸水浸泡,温度合适后让患者洗浴,保持水温出汗为度。每次用20~30分钟,1剂用2天,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65例,2个疗程后,血黏度、肾功能显著改善[陕西中医,2004,25(12):1075]。
26.治疗肾病综合征
防风、乌梅、柴胡、五味子、雷公藤、炙黄芩、炮山甲、白芥子、金樱子、虎杖、泽兰叶为方。日1剂,水煎服,取效[内蒙古中医药,1995(1):11]。
27.治疗尿路感染
防风、金银花、连翘、夏枯草、土茯苓、白茅根、麦冬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浓茶,有效[中医杂志,2003,44(6):412]。
28.治疗老年原发性痛风
防风、升麻、苦参、当归、黄芩、羌活、苍术、党参、木瓜、茵陈蒿各10~15g,葛根、桑枝各30g。随证加减,治疗41例患者。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配合口服西药罗非昔布25g口服,每日1次。治疗15天,总有效率达92.68%[中国中医急症,2003(6):512]。
29.治疗精神分裂症
防风、麻黄、木通、甘草各10g,黄芩、桔梗、川芎、当归、白术、半夏、枳实、天南星各15g,连翘、白芍、石菖蒲各30g,大黄35g,栀子20g,生莱菔子60g。常规用抗精神病药的同时,每日1次煎服,1剂服3天,周日停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组[山东精神医学,2001,14(2):91]。
30.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防风15g,柴胡6g,生黄芪30g,黄芩、葛根、升麻、川楝子、赤芍、丹参、炒槐花、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g。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获效[辽宁中医杂志,2013,40(5):1010]。
31.治疗砷中毒
防风12g,绿豆、红糖各9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4日为1个疗程。治疗278例,2个疗程,治愈率为55.76%,排砷效果优于肌内注射二硫丙醇[新医药学杂志,1973(7):6]。
32.治疗周围性面瘫
防风18g,蝉蜕、僵蚕、甘草各10g,当归、白芍、川芎各12g,白术、半夏、茯苓各15g,陈皮、细辛各6g,蜈蚣2条(炒至微黄,研末冲服)。煎服,每日1剂,配合理疗。治疗86例,总有效率97.67%[甘肃中医,2007,20(7):68]。
33.治疗面神经炎
防风10~15g,羌活10~12g,甘草6g,随证加味。治疗23例,效佳[江西中医药,1998,29(3):32]。
(二)妇科疾病
1.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
防风、白术各10g,当归、黄芪、熟地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药30~60剂取效[中医杂志,2003,44(7):493]。
2.治疗崩漏
防风、羌活、升麻、荆芥炭、炙甘草各6g,苍术、半夏各12g,地榆炭、山楂炭各9g,益智仁10g,党参18g,黄芪30g。每日1剂煎服,5剂后愈,适宜于脾虚证型[四川中医,1988(5):43]。
3.治疗带下病
防风、白芍、当归、茯苓各10g,白术、山药各30g,羌活、柴胡各6g,香附15g,薏苡仁20g,通草3g。每日1剂煎服,治疗50例患者,疗效颇佳[甘肃中医,1996,9(5):31]。
4.治疗外阴瘙痒
防风30g,泽泻、蝉蜕各10g,生甘草2.5g。煎汤250ml,取50ml口服,200ml熏洗外阴。每天1剂,15天为1个疗程,效佳[中医杂志,2003,44(7):493]。
5.治疗慢性盆腔炎
防风、羌活、川芎、苍术、柴胡、泽泻、延胡索各9g,茵陈蒿、当归各12g,苦参、败酱草各15g,黄柏10g,薏苡仁30g。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配合外洗药(苦参、白鲜皮各15g,黄柏、蛇床子各12g,白矾6g),适宜于湿热蕴结证型,服药15剂后可痊愈[新中医,1995(3):55]。
(三)男科疾病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防风、党参、茯苓、枳壳、金钱草、萆薢各15g,白术、苍术、柴胡各10g,白芍20g,甘草6g。每日1剂煎服,1个月可愈[现代中医药,2006,26(1):7]。
(四)儿科疾病
1.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防风颗粒剂(每袋1.3g,相当于生药10g饮片),溶于开水30ml冲服,每次40mg/kg口服,每天3次,3天为1个疗程。实验组治疗38例,与对照组22例采用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吉林中医药,2008,28(2):117]。
2.治疗腮腺炎并发阴囊水肿
防风、荆芥各4g,桂枝、炒白芍各5g,党参、炒白术、陈皮各6g,茯苓、板蓝根各10g,小茴香5g,生甘草2g,生姜2片。煎服每日1剂,配合附子理中丸每次半粒服用,每天2次,2天后阴囊水肿消退明显[江西中医药,2000,31(2):60]。
(五)五官科疾病
1.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防风、荆芥各9g,蒲公英20g,夏枯草30g,菊花15g,黄芩10g。煎汤外洗,有效[陕西中医,2000,21(11):486]。
2.治疗眼外肌麻痹
防风、僵蚕、全蝎、秦艽、川芎、半夏、白附子各10g,当归、黄芪、茯苓、党参、陈皮、鸡血藤各15g,甘草6g。随证加减。煎服每天1剂,配合针刺攒竹、足三里、球后、风池等穴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40例患者中25例复视消失,眼球活动自如,15例好转,总有效率100%[新中医,2007,39(4):54]。
3.治疗角膜基质炎
防风、柴胡、荆芥、黄芩、桔梗、茯苓、知母、连翘、栀子、当归、赤芍、蒲公英、大黄(后下)各10g,金银花、石膏(先煎)各20g,芒硝(冲)6g,川芎、薄荷(后下)各3g,甘草5g。煎服每日1剂,配合病眼球结膜下注射强的松龙注射液0.3ml,1%阿托品眼药水滴眼。风邪去后减去川芎、薄荷,加蝉蜕、木贼等明目退翳,以促进角膜修复和云翳消退[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408]。
4.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防风、三棱、陈皮各6g,桃仁、红花、水蛭、半夏各10g,茺蔚子、莪术各15g,茯苓12g。随证加减。每日1剂,煎服,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5天。治疗18例,3个疗程,总有效率53.85%[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80]。
5.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防风、白芍、柴胡、水蛭、蝉蜕、木贼、羌活各10g,白术、赤芍、川芎、茯苓、当归各15g,黄芩、天麻各20g,丹参、牛膝、代赭石、生石决明各30g,甘草6g。每日1剂,疗效较好[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1):51]。
6.治疗耳鸣
防风、炒白术、薏苡仁各30g,桂枝、荆芥各3g,泽泻、藿香(后下)各6g,茯苓9g,柴胡1.5g。服用3剂可痊愈[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1):39]。
7.治疗鼻渊
防风、白芷、黄芪、杜仲各20g,苍耳子30g,桑叶、薄荷、桔梗各12g,栀子、菊花、熟地、白术、龙胆草、鱼腥草、刺蒺藜各15g,鹿茸、蝉蜕、人参、陈皮、升麻各10g,细辛6g。每日1剂,煎汤服用,7天为1个疗程。治疗83例,痊愈76例,好转7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9]。
8.治疗过敏性鼻炎
防风15g,玄参、白芷、白术各9g,黄芪、炒苍耳子各12g,辛夷、乌梅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9剂后症状消失,改为散剂,每次5g,日服2次,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中医杂志,2003,44(7):493]。
9.治疗口腔黏膜溃疡
防风15g,升麻5g,白芷10g,黄芩15g,半夏15g,栀子10g,黄连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诸症消失,疗效甚佳[中医杂志,2003,44(7):491]。
10.治疗牙痛
防风、白芷、细辛、龙胆草各3~4g,泡开水代茶饮。一般约1小时后牙痛逐渐减轻,第2日即痛止肿消,方便有效[医药与保健,2004,12(4):36]
11.治疗三叉神经痛
防风、白芷、秦艽、威灵仙、吴茱萸各10g,全蝎6g,地龙、川芎各12g,当归25g,生地黄20g,麦冬1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21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2例[河北中医,2001(4):264]。
12.治疗浅龋
防风、白芷、首乌、路路通、花椒、蒺藜、升麻、毛姜、甘草各10g。共研细末,开水浸泡后含漱。成人每次5g,8岁以下儿童减半,日1次,每次10~15分钟,每月连漱4日,口腔内有炎症禁用。总有效率为90.5%[湖南中医杂志,2001,17(1):44]。
(六)外科疾病
1.治疗肠痈
防风、荆芥、桔梗各7g,川芎、当归、黄芩、栀子、连翘、白术、滑石(包)、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各10g,赤芍、金银花各30g。煎服,每日1剂,获效颇佳[陕西中医,1997,18(2):85]。
2.治疗痤疮
防风、白花蛇舌草、滑石粉、丹参各15g,白芷、桑白皮、枇杷叶、牡丹皮各10g,桔梗、姜半夏各6g,黄芩9g,生地12g。煎汤,每日服用3次,配合西咪替丁、维生素A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治疗56例,总有效率94.6%[浙江临床医学,2006,8(5):471]。
3.治疗药物性皮炎
防风、薄荷、荆芥、枳壳、藿香各8g,栀子、大黄、黄芩、川芎各10g,连翘、当归、石膏各15g,金银花20g,芒硝(冲)12g。煎服,每日1剂,疗效甚佳[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6(4):46]。
4.治疗带状疱疹
防风、荆芥、当归、滑石各10g,连翘、薄荷、川芎、栀子、芒硝、甘草、黄芩各9g,麻黄、大黄、桔梗各6g,白芍15g,白术12g,石膏30g。煎服,每日1剂,3剂可起效[内蒙古中医药,1996(1):116]。
5.治疗白癜风
防风末10g,用五灵脂、蒲黄、红花、桃仁、丹参、白芍、赤芍各10g,蝉蜕、柴胡各5g,土鳖虫3g,煎汤后送服,每日1剂。服药20天后白斑消失[中医杂志,2003,44(7):493]。
6.治疗肛裂
防风、当归、苍术各12g,秦艽、泽泻、槐角各10g,桃仁、乳香、槟榔、生大黄、没药、枳实各9g。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药渣加水500ml煮开后先熏患处,然后坐浴20分钟,每天2次。洗后在裂口处涂太宁膏并太宁栓1枚放置肛内,收效良好[四川中医,2007,25(7):87]。
7.治疗热烧伤
防风、黄柏、大黄、焦栀子各3g,甘草6g,当归9g,掺入麻油200g浸泡10分钟后煎熬,药渣煎成炭状为度,适量黄蜡倒入药汁里搅匀,冷却后药膏做成。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疱内的渗液,涂抹药膏于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浅Ⅱ度和深Ⅱ度患者20例,用药后可立即止痛[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4):17]。
8.治疗过敏性紫癜
防风、生地黄各12g,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白鲜皮各15g,萆薢、地肤子、赤芍各10g,蝉蜕、牡丹皮、甘草各6g,刺蒺藜30g。随证加减。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治疗64例,总有效率达95.3%[甘肃中医,2007,20(2):24]。
9.治疗脱疽
防风、花椒、艾叶适量煎汤熏洗患肢,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内服,每日1剂。获效[中医杂志,2003,44(6):412]。
10.治疗雷诺病
防风、干姜、伸筋草、独活、木瓜、白芍、茯苓、柴胡各15g,红花、姜黄、三棱、莪术各20g。水煎40分钟后先熏后洗患处,1剂药可用3天,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0例疗效佳[新疆中医药,1995(4):47]。
11.治疗手足多汗症
防风、荆芥各10g,煎汤浸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浸泡后用海螵蛸粉20g擦,配合内服方药(浮小麦、糯稻根须各15g,白芍10g,煅牡蛎20g,煎汤服用,每天1剂;六味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丸)。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新中医,2004,36(9):10]。
12.治疗术后肠胀气
防风15g,木香14g,加水煎成60ml,多次服完。共治疗各类腹部手术肠胀气42例,均获痊愈[吉林中医药,1988(4):22]。
二、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名医别录》:“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汤液本草》:“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
《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神农本草经疏》:“防风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甘温……风药也。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
《本草纲目》:“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本草征要》:“能御防外风,故名防风,乃风药中润剂也。疮科多用之,为其风湿交攻耳。”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也,宜并主之。
《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疼,四肢挛急,痿躄痫痉等证。又伤寒初病太阳经,头痛发热,身疼无汗,或伤风咳嗽,鼻塞咽干,或痘疹将出,根点未透,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疡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
《医学入门》:“防风气温味甘辛,通疗诸风痛满身,头目胁痛并胸满,除湿止汗住崩津。”
《神农本草经读》:“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木风,其用独神。”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
《长沙药解》:“防风辛燥发扬,最泻湿土而达木郁,木达而风自息……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清赤眼,收冷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
三、化学成分
防风主要含挥发油,已知的化合物有2-甲基-3-丁烯-2-醇、戊醛、α-蒎烯、己醛、戊醇、己醇、辛醛、壬醛、辛醇、乙酰苯、7-辛烯-4-醇、β-没药烯、花侧柏烯、β-桉叶醇,其中辛醛、β-没药烯、己醛的含量较高。亦含香豆素类,如补骨脂内酯、香柑内酯、欧芹属素乙、珊瑚菜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欧前胡素等。尚含色原酮类、聚炔类、多糖类物质以及β-谷甾醇、胡萝卜苷、甘露醇、蔗糖等。
四、药理作用
防风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抗过敏,抗凝、止血,降血脂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按语】防风辛甘微温,气味俱轻,性质缓和,微温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甘缓而不峻,与荆芥同为辛平发散之品,“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防风升浮辛散,上行头目,周行肌表,行窜全身,善祛风邪,其发汗之功虽不如麻桂,但祛风之力却较著,乃治风通用之品。经适当配伍,全身上下内外、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诸风邪皆可祛之。
本品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散,又能收;既可升,又可降;既能疗寒,又可疗热;既散外风,又息内风;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既能胜湿,又能润燥;既能祛邪,又能扶正。临床应用非常灵活,经不同配伍之后能体现出疏散风寒、发越郁火、祛风胜湿、辛开润燥,升清止泻、降浊通便、升阳举陷、固表止汗等多种功效。
防风味甘质润、辛散流动,在气血津液、阴阳不足的诸虚劳损病证治疗中,与补益药同用,可振奋、鼓舞阳气,助阳化气,促进气血津液升发、运行,而起到增强补益作用的效果,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堪称风药中之补剂。古往今来,有关验方验案甚多,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防风善御风邪,祛风除湿,用于治疗变态反应疾病效果颇佳,为中药抗过敏的要药,可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鼻炎等诸多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