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社会将要消失
一百多年以来,所有发达国家都逐步进入以雇员为主的社会。这种体系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稳定的结构、有效的分工,伴随着流水线的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让早期的工业社会创造力大幅度提升,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这个时期,组织更关注的是上下级关系、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个体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更关注服从、约束以及标准的制定。所以,产业工人和职业经理人,成为最耀眼的角色。
正如德鲁克先生曾经描绘的那样:“20世纪50年代,在大型组织中工作的雇员成为每一个发达国家的主要风景线,如在工厂工作的蓝领工人和管理者、在庞大的政府机构中任职的公务员、在迅猛发展的医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发展得更快的大学中教书的教师……那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到1990年,几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都会是组织的雇员,可能还是大型组织的雇员。”[1]
但是,这种情况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而且变化随着技术的深入越来越剧烈,也越来越让人惊讶。
我在2015年第一次有了一位90后硕士毕业生,这个学生非常优秀,在他之前,我所有的硕士毕业生,都会很在意毕业单位的选择,也都会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把将要去工作的地方确定下来,但是这位90后学生并不是这样选择的。他很好地完成了毕业论文,但是他并不急于把自己定位在哪个企业或者机构里,他告诉我说,他还要多看看。
一开始我还担心他,后来发现需要担心的是我自己,为什么?因为这该是一种趋势和常态,人们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组织里,或者一种角色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由、自主和非雇用的关系。
2015年,新希望六和招收了接近800名新入职的员工,他们在青岛基地培训,我花了很多心思来设计这个新员工入职的环节,甚至告诉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要在新员工入职时,和他们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恋爱”的程度越深,他们理解和爱上公司的概率就越大。
人们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
固化在一个组织里
或者一种角色里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
期待自由、自主和非雇用的关系
回想起10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像新希望这样的公司,是不需要花费这样的心思的,很多年轻人渴望走向社会,进入岗位角色,走向一个好的组织,让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是今天,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个体本身的能力已经超出了组织的界限。
在安排公司战略转型,需要进行全新能力建设的时候,我知道必须借助于外力,吸引拥有新能力的人加盟,这样才可以实现转型的目标。但是我知道,拥有新能力的人,如果进入现有的组织体系,可能会被淹没;同时,我也理解到,这些具有新能力的人更希望自主与自由,如果按照传统的逻辑来定义,他们不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而是人力资本。
理解到这一点,对于这些具有新能力的人,我都未采用原有的雇用合同,而是用一种灵活的合约,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来约定彼此的关系,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愿景,给予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当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这些具有新能力的同事一一走进公司,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知识工作者”与“雇员”之间的区别,德鲁克先生说:“在知识社会里,雇员,即知识工作者,还拥有生产工具。这同样重要,而且可能更重要。马克思认识到工厂的工人不拥有,而且也无法拥有生产工具,因此不得不‘处于孤立的地位’。这的确是马克思的远见卓识……现在,真正的投资体现在知识工作者的知识上。没有知识,无论机器多么先进,多么复杂,也不会具有生产力。”[1]
今天,绝大部分人都在某种雇用组织中,可能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传统组织对于创造力的抑制。很多时候,管理者为了维护流程和自己管理的权威性,会让流程臃肿、信息不透明;层级结构模式中,信息由基层员工一层一层向上流动直到决策层。我有时心里也很忐忑,因为自己就在这个最高决策层里,但是也一样是从内部流动的信息中获得判断,倘若这些信息不准确,甚至可以确定是不准确的,决策的偏差就一定会存在。决策后的信息又是按照这个层级,由上往下传递,传递过程中难免有信息遗失,这样导致的结果,大家可以想象。
在这样的组织里,只有那些谨守流程、不做任何创新、不犯错误的人可以存活下来。但是这样的人多了、待久了,公司的创造力和价值创造也就丧失了。而那些有很多想法、不墨守成规、想打破禁锢的人无法生存下去:要么离开,要么抹掉自己的个性。
随着个体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把握,以及个体能力借助于技术变得更加强大,这种雇用型的管理习惯使得当前的管理者无法胜任工作,且会伤害成员的个性。代表组织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组织必须了解雇员的需求,了解雇员的希望。这个改变,对管理者提出了新挑战。成员不再依赖于组织,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
这些改变,意味着雇用关系已经开始解除,人们之所以还在一个组织中,是因为组织拥有资源与平台,倘若资源与平台进一步社会化、网络化,个体的自主性就会更加显现出来。
成员不再依赖于组织
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也不再是层级关系
而是合作关系
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