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郊外的农村
程昭昭与“骑行者”聊了一会儿扶贫,把头转过去又继续朝前走。
程昭昭他们这条散步队伍的前面,可能是为了观赏小型收割机的收割场面,走在队伍最前面带队的人,停了下来。
他们这一队人,只好驻足观望。
“骑行者”走在队伍的最后。
队伍的倒数第二人是程昭昭。
也就是说,“骑行者”位于程昭昭的背后。
“骑行者”看了一会儿小型收割机,站在那里,面对程昭昭的背说:“程昭昭,我在电视上,看过东北三江平原上用大型收割机收割庄稼,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四川这个地方出现小型收割机。”
程昭昭对“骑行者”说:“大哥,这里是川中成都平原,可以借鉴东北收割庄稼的方法,把小型收割机运到这里来,不过,也只能限于川中平原这一部分,像周围的丘陵地带、山地、山区、川西高原,这种机器就施展不开才能了。”
程昭昭读中学的时候,地理知识学得极好。
他对四川总体的地形地貌知识,掌握较好。
据程昭昭观察,这种小型收割机,只适合在平原收割庄稼。
成都平原用上这种农业机械,确实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这里的大片庄稼,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小型收割机收割干净。
到庄稼完全收割的那个时间,田里将裸露出泥土。
泥土里只剩下一丛一丛的稻谷茬子。
这里是成都郊外的农村。
这时候,程昭昭的前面,队伍又开始向前挪动了。
程昭昭迈开步子,跟随着向前走。
走了一百米左右,他的右侧方,出现了一幢幢的房屋。
那里是一个村民聚居点。
带队的人带头向那些房屋走去。
就这样,程昭昭随这个队伍,来到城郊的一个村子。
程昭昭不知道这个村子的名字。
路上没有任何标识可以说明,这个村子的名称。
村子的房子错落有致,摆放的方向不是很规范,然而,房子的样式和风格基本上协调。
很显然,这些房子不是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子,而是村民自发修建的民房。
房子有的两层楼高,有的三层楼高。
在所有房子的正面,都装饰有外墙瓷砖。
瓷砖的颜色以淡黄色为主。
有些人家的房子,还用上了褐色的瓷砖做装饰条,安上了欧式风格的屋顶不锈钢围栏、窗户的防护栏、雕花的金属大门,显得更加的精美。
有的房子没有院子。
它的面前,就是一个水泥铺地的空坝。
有的房子修建了院子。
院子位于房子的前面。
院子里面的地,仍然是水泥空坝。
队伍来到这些房子周围。
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停放有车子。
有的车子是小轿车,有的车子是摩托车、电瓶车。
这里的农民有房有车。
农民的经济条件富足,是显尔易见的事实。
在这些房子的房前屋后,还栽种有供观赏的果树和花卉。
果树有柚子树、桔子树、李子树、枇杷树、石榴树、核桃树。
花卉品种繁多。
有些花卉程昭昭叫不出名字。
程昭昭叫得上名字的花卉是三角梅、芙蓉、菊花。
三角梅是灌木丛,长得很高大,红艳艳的一大片。
有的房子前,还拴着看家的狗。
偶尔,在房子的空坝上,会走过一只猫。
有了猫狗的出现,就有了农家的生气。
有些人家的院坝上、窗户的防护栏上或者屋顶上,晾晒有衣服。
这些晾晒的衣服,说明此地房子有人居住,有满满的人气。
队伍中,有人发出一声感叹:“现在,成都一环的房价那么贵,与其挤破头去买一环的商品房,还不如到农村来,修一幢别墅。”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接话了。
另一个人说道:“私人修建别墅?你想得美!人家城外的农民有土地,敢在自家土地上建房子,你来,你没有地,你没得资格修房子。”
一时间,大家都对大城市近郊的农民羡慕起来。
程昭昭也很羡慕这里农民的生活。
这些农民住在农村,空气好,环境好,生活条件好。
农民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
随便哪个农家房子里面走出来的农民,他们的外表,与城里人相差无几。
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间,根本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昔日困苦农民的影子。
这个村子的农民,就是成都农村真实农民的写照。
随着城市化的进城,成都南拓、东进、北改等政策的实施,大成都范围的不断建设,成都的农民们,跃升为一种新兴的富贵阶层。
试想想,他们住着这么好的房子,一旦需要拆迁,他们得到的拆迁补偿,将会令城里的平民们羡慕万分。
在这里,贫困早已与农民无缘。
程昭昭目睹的景像,是摆脱贫困后的农村景像。
路上,队友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许多人都很向往这里的农家生活。
离城市不远、交通方便,晨起看稻谷芬芳,夕阳西下之时,看落日余辉。
每天饮一壶美酒,佐两三样农家小菜,这里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
活脱脱神仙日子一般!
看过了农村的房子,他们的散步活动,进行得差不多了。
他们沿着来时的道路,回转阳光农家乐。
走至那台小型收割机旁边的时候,果然见那台小型收割机器,已经将稻田的谷穗收割了许多,露出大块被收割了的田地来。
他们回到阳光农家乐,找到停靠在那里的跑车,决定回家。
每个人都骑上了车子。
程昭昭骑的车子,当然是一辆共享单车。
程昭昭随壮士骑行队的队友们,一起返回家。
他们的车队,沿着国道321公路,又跑起来。
与二十一辆跑车相比,程昭昭骑的那辆共享单车,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
共享单车的速度慢。
这辆车子,很快被所有的跑车,甩在车队的后面。
程昭昭不由自主地加足了脚劲。
他蹬共享单车的双脚使足了力。
他的脚底如同生风一般。
他骑的那辆共享单车,嗖嗖往前串,追赶着前面的跑车队伍。
对富足的郊外农村的印象,还深深地留在程昭昭的脑海里。
在一个十字路口,壮士骑行队停了下来,等到了从后面赶上来的程昭昭。
程昭昭赶上来,见大家都停下了,他也停住了车。
“骑行者”说:“我们就在这个路囗分手吧!各人该朝哪个方向回家就朝哪个方向回家!”
说完,“骑行者”与程昭昭挥手作别,与几个人一起朝东面骑去,另一些人朝北面骑去,最后路口只剩下程昭昭。
程昭昭骑共享单车追赶跑车有些累,见壮士骑行队的队友们分路走了,也不急于赶路,决定站在路口歇息一会儿。
程昭昭站在十字路口,还能够看见周围金色的稻田,他想起今天正好是杨玉茹带游客进大田坪村的日子,不知大田坪村的庄稼是否成熟了?
他决定给杨玉茹打一个电话,问一问那里的情况。
程昭昭从身上摸出手机,拨打杨玉茹的手机号,电话打通了。
他问她是否正在大田坪村?
她回答说是。
他又问她,他在成都的郊区看见水稻已经进入收割季节了,稻田一片金黄,大田坪村的粮食作物长势怎么样了?
杨玉茹说:“昭昭,大田坪村的粮食作物没有水稻,大田坪村位于海拔将近一千米的山腰上,缺少水田,只有旱地,无法种水稻,这里的粮食作物就是土豆和红苕,目前正在种植土豆,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金黄色,全是绿油油的颜色,这是土豆茎叶的色彩,据金书记说,长在地下的土豆快要成熟了。”
“大田坪村不种植水稻,村民吃不上大米,只能吃土豆和红苕,是这样吗?”程昭昭问她。
“不是这样,这几年,为了帮助贫困村民,国家多次向大田坪村援助大米,金书记说,今年,提高土豆的种植技术成了扶贫的重要工作之一,从今年起,每年将实现土豆高产丰收,以出售土豆购买大米的方法让村民吃上大米,不让国家再进行大米援助。”杨玉茹回答道。
“哦,土豆要成熟了,怎么看得出是否会高产呢?”程昭昭问道。
杨玉茹说:“乡里专门向大田坪村派驻了一名农技员,他的工作就是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村里的每一块土豆地上茎叶繁盛,土豆丰收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