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红了的向日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杏花屯儿

林子江没有告诉林欣欣,这次下乡根据点儿的后勤联系工作,都是林子江一个人揽下来联系的。

他一直是个办事低调的爸爸,为了不影响林欣欣,每次去大高都乘公车,爬上坡。

大高,毕竟新成立的高中。

一方面,想把精力放在成绩上。

到了高三想全力投入学习,所以把高三上学期的下乡,提到了高一下学期。

另一方面,从校领导到老师,外地调来的占多数。

刚刚重新组建,对渤广周边的农村完全不了解,哪里能接受学生下乡做社会实践,完全没有方向。

还是老毛想到了,这次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的建设都是林达的项目。

所以,老毛跟林子江一提,马上,所有具体安排就都核实下来了。

毕竟,林子江虽是林总,但还有学生家长的身份。

下乡去杏花屯儿。

林欣欣的户口所在地。但,只是户口所在,林欣欣从未去过。

杏花屯儿,其实跟杏花没一毛钱关系。

以前是个不足千户的小渔村,可这几年已经几次作为江北先富起来的农村代表,村长去年还进京开了人代会。

林子江,说祖籍算福庆,可说到自己的老家,就是出生地杏花屯儿了。

林达集团在刚有起步的时候,第一个项目就是自己投本金出资修了杏花屯儿的公路。

让祖祖辈辈靠海吃海打鱼为生的杏花屯儿在后山建起了樱桃园,沙地又整上了西瓜田。

如今,城市里萧条的处处流行“下岗”,此时的杏花屯儿可是兴旺的随处“招人”。

这会儿刚过完年还没开春,算不上农忙。

让杏花屯儿有了今天的林子江一打招呼。

自然全村儿都热情高涨,热烈欢迎。

大家都是新建的房子,每家招待住上四五个人都不是问题。

村长集合了几个人,犯愁的是,“大伙儿说说,林总弄的孩子们,是从大城市来咱们村里,说是为了社会实践,是不是有让孩子们忆苦思甜的意思啊。”

“村长,那咱们是不是得拿出来以前的一些旧衣服旧鞋啊,按照最近电视里《一乡之长》那个感觉来啊。”

“有点儿太先进了,照前几年那个《篱笆女人和狗》的感觉才有咱乡村味儿吧。”

“老刘,你们家那几辆破拖拉机,如果没当废铁卖了,你去给加上点儿柴油,拉城里娃们兜兜风吧。”

“……”

几个人讨论到全村准备,大家可是比筹办年货都上心。

下乡,每人只限带一个双肩背包。

大家下了绿皮火车,坐上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客。

家家双职工独生子,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很多还是第一次坐火车,长途大客。

拐过公路,再往后就是黄土路了。

4辆大客把学生们放下,按林总指示直接回城了。

“老满,咱们这是要领着学生往村里走吗?”李纲看看手里的行程,写的不细,转身问问老满。

每个班都是班任配一个科任。2班是李纲加老满的组合。

“老毛的话,我也向来听不懂,咱们等等吧”老满让大家原地集合站好。

三月在江北才刚刚有开春的意思。虽然没风,但外面冷的冻鼻子,还是冬天。

没过两分钟,远远看见尘土飞扬,地面也像电视剧里两军交战时,最前线的万马奔腾般微微颤抖。

“哒哒哒,哒,哒­——”走进了,才看见是5辆排的整整齐齐的拖拉机缓缓驶来。

除了排队整齐,再没有一样齐整了。

一辆,是手扶式的,前车灯早撞没了,铁皮掉色掉的想象不出它生来啥样。

“这辆是东方红,咱们小学语文课本有,还记得吗。”李纲指着另一辆橘红色的说道。

“记得啊。‘一眼望不到边的耕地上,几台崭新的拖拉机来回奔驰着。李阿姨驾驶着

一台拖拉机过来了……他好神气啊!将来我也要驾驶拖拉机,开垦祖国肥沃的土地’。”做为语文科代表的祝洁在文字上的问题,永远有问必答。

“可是,李哥,这几台,看起来并不崭新啊。”络腮胡想让祝洁赶紧停下背课文。

“这辆青蛙眼,是28拖拉机,跟咱们年龄差不多。”从来不多话的林宽,看到了拖拉机,也是按耐不住了。

另外两辆应该是当代新机型,大家无话。

拖拉机开到了眼前,还没停稳,村长就带头跳下来,热情的跟李纲老满握了手。

怕大家坐着不舒服,几辆拖拉机后面的车斗里都铺着被子。

李纲安排大家10人一台迅速上车,想喊老满一起催催光顾着兴奋不动弹的学生,却看见老满自己激动的偷偷抹眼泪。

“上车,快点儿先上车。”李纲只好提高了嗓音,一个人指挥。

天艮和络腮胡蹬上了东方红,跟林宽上面拉下面推的,才把夏雨秋爽几个也弄了上去。

“哒哒哒,哒,哒——”马达发动了,在拖拉机托起来的黄土风里,同学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下乡的开始。

恋恋不舍的下了拖拉机,同学们被分配到了各户农家。

李纲老满的班,什么都实行民主制,活动小组自由组合。

夏雨,秋爽,林欣欣,祝洁住老刘家。房子去年新盖的,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房子。

天艮,林宽,络腮胡住隔壁小一点儿的李叔家。

虽然是先富了起来的江北代表村子。

但也不辜负渤广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少男少女们的期待。

每个家,都有个院门,进门都有个院子。

每个院子都有狗看门,猫晒太阳,鸡下蛋。

这些又让大家兴奋了好一阵子。

往广大农村,铺自来水管,还是要一步步实施,目前还没到杏花屯儿。

每家院子一角,都有个压水井。

看着压水井的撬架,几人过来轮流着上提下压,呼啦哗啦引水压水的几个来回,把老满课上讲的动力滑轮理论都拿出来了。

“来来来,看看这个。”夏雨喊着。

大家舀好了水,搬到了一口大的能藏下两个人的水缸前。

“这不是小学时那个‘司马缸砸光’的段子里的神物嘛。”祝洁也伸开胳膊去试着抱了抱这口水缸,太大了。

本来杏花屯儿已经以果园为主了。

江北的土好,大豆花生也还有几家种点儿。

拖拉机,耕地机动起来就是半天功夫的事儿。

为了让大家体验下。村长先安排每人配了一把锄头,一把镰刀。

放下行李,简单嘴里塞个馒头火烧,大家就被集合了起来。

“马上阳春三月,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也扛起镰刀,锄头动起来哈。”村长边说边示范。

其实,杏花屯儿发展起来的这几年,割草,翻地这些基本的农活,连当地的孩子们也不太见的着了。

这次跟着城里来的高中生们,一起抡锄头,当地的早放学的小学生们也是个个兴高采烈。

林宽,担心的心放不下,就像影子一样跟着祝洁和天艮寸步不离。

林欣欣好不容易从学习里解放出来,来到大自然,更是自我释放,完全我行我素。是跟着天艮寸步不离。

猪小队几个人一起锄草翻土,

人多力量大,很快一个多时辰结束了。

接着去参观了猪圈,粉碎猪饲料,喂猪。

此时看着猪吃,喂猪的肚子也叫了。

太阳快落山了,一大早5点半的火车,这会儿如果不是兴奋点支撑着,一半以上的人,早趴桌子睡了。

晚上,老刘把李叔叫过来,大家一起做了个大锅饭。一起吃大桌饭。

围着一桌,除了猪小队7个人,还有老刘家两个刚上学的小女娃。

吃完了,大家坐着闲聊。

“刘叔,咱们这儿发展的真快。我们城里电脑还只是网吧里有,我看咱们家都更新换代了呐。586的电脑,渤广都没听过谁家里有呢。”天艮跟奶奶住久了,是个很会跟长辈聊天的人。

“可不是嘛,净瞎买。快1万进去了。我就看你刘叔拿它扫雷了。”刘婶抢着说到。

看样子,天艮这个话题聊死了。

“是啊,刘叔,咱们这儿真比渤广发展的好。院子里的两辆摩托,一辆是劲飚200,一辆是纯进口的本田老A吧。一会儿能让我们拍个照片吗?”林宽是所有带轱辘的东西的真粉。

其实一下午早就想问了。又看着刘叔忙,没太好意思。

老刘一拍大腿,总算来了个不管他那俩宝贝叫“红驴”,“黑驴”的了。

“成!别光拍照,吃完了没,我带你们几个小子骑骑去。”老刘拍了拍天艮和林宽的肩。

“走!”,刚站起来,老刘想起来还有客人,自己这么突然好像不太客气,又说了句,“几个丫头就早点儿休息吧。”

一会儿,院子里摩托声响,几个男的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