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护理研究的概述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
(一)科学
科学(science)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的结合,是人类的智力活动,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并筛选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科学知识(scientific knowledge)是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具有客观真理性、社会实践性、思维逻辑性、理论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科学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结合,科学知识是一系列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科学研究是通过系统的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人类的科学活动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开展研究,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另一方面是学习并推广现有的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充实和完善科学知识体系。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science research)简称为科研,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或揭示事物本质和相互关系,或探索客观规律,从而产生新知识或新思想,阐明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的活动。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和发展,科学精神最根本的原则是实事求是。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现状、探索未知、预测和控制、解释现象。 科学研究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按照研究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科学研究的步骤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理论,做出猜想;从假说和理论出发,提出预测;系统性地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并把这些同理论预测相对照。 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
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得到的任何结论都是基于客观的事实,是以研究者直接或间接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而产生的。
2.系统性
是指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科研,要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是依照设计好的行动计划,按照一定的合乎逻辑的步骤进行研究,研究者不能随意改变计划或者研究的步骤。
3.创新性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的特征。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研究,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未知领域,发现新规律,创造新成果。 科学研究是极艰巨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才能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现。
4.控制性
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预先规定研究的条件,以便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的因素,使研究的结论更可靠、更可信。 因此,在进行研究前,应对研究条件、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工具、统计分析的手段、判断结果的指标等进行设计。
5.普遍性
在所有获取知识的方法中,科学研究产生的理论比其他方法获得的理论更具有普遍性。 科学研究结果,可以描述事物的现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也可以引出定律或产生理论。
科学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石,没有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 也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二、护理研究的概念
(一)护理研究的含义
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护理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涵:
1.护理研究是以护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是关于护理的科学研究。
2.护理研究是探索护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 它是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解决护理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是一种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学术创新。 因此,其内容和成果,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3.护理研究是以护理实践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 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理研究的源泉,护理研究成果能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护理研究的范畴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方向和范畴。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护理服务的对象已经从患者扩展到健康人群,护理服务也从医院走入社区,护理关注的焦点也扩展到从人的生理到人的心理,从人的自然属性到人的社会属性。 因此,护理研究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泛,凡是和人的健康有关、可以被护理干预措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护理科学研究的对象。
1.从护理研究的类型上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1)护理学基础研究:是为了揭示护理学基础理论的现象及其规律。 这类研究的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研究周期长,对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要求高。 基础研究是对构建护理学最基本的原则、理论或定律而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解决当前护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但对护理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护理学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护理实践中某一特定的实际目标和实际问题而运用基础研究成果,直接解决护理实践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教育问题。 研究的结果能直接解决当前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新的或改进的技术、方法或途径等。
(3)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的知识,为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而开展的研究。 其中包括对护理工具、技术手段设计、试验改进、改造的研究。
2.从护理研究的业务范畴上看包括护理管理研究、护理教育研究、护理专业技术技能研究等。
(1)护理管理研究:是关于探讨有关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事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护理管理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2)护理教育研究:是关于护理教育体系、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的研究。 护理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护理教育体系和制度,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3)护理专业技术技能研究:是对护理专业技术技能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护理措施、护理制度、护理仪器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等问题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临床护理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
3.从护理研究的对象范畴上看包括研究与生物人的健康有关的问题、研究与社会人的健康有关的问题、研究护理学形成与发展历史,如有关护理学起源、变化及发展方向等与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关的问题。
(三)护理研究的特征
护理研究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揭示护理规律的过程,它不仅具备了一般科学研究应有探索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特征,还具有以下特征:
1.护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护理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成果最终服务于人,而人是最复杂的生命体,既具有生物特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还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经济和精神等因素的影响,避免产生偏倚,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2.研究方法的困难性
护理研究的对象是以人为主的,研究时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像其他学科的实验那样任意施加处理因素和控制措施。 由于研究对象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他们对健康需求的不同,导致因其个体的差异而影响护理研究中测量指标的结果,增加了研究的误差和不稳定。
3.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
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故测量数据的结果变异性大,离散度大,所以需要通过严谨设计、精细的观察和测量,正确处理数据及科学的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较准确客观结果。
4.研究过程的伦理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要基于护理伦理原则,应充分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不能违背伦理要求。 不能因为护理研究导致或增加研究对象的任何痛苦,延误患者的治疗、促使疾病进展,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影响患者的康复等。
5.研究结果的社会公益性
护理研究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以服务于人类健康为目的。例如,研究如何防止健康向疾病转化,如何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如何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生命保护等。 因此,护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均是围绕促进健康、减轻痛苦、保护生命等社会公益性目的进行的。
三、护理研究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护理研究无论是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还是对护理实践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研究是促进护理学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必须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循证实践,不断地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开拓专科化护理实践,提升护理学科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临床护理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效率,使患者受益。 没有护理科研,护理学就不可能有新的发展与发现。
2.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护理研究是针对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将研究结果升华到新的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 在传统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护理需要时,必须进行新的探索。 护理新方法的采用或护理方法的革新必须以护理研究为依据,通过实践、总结、分析、比较来验证其可行性。
3.造就护理学术人才
学术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承载者,是科学技术的支撑点。 护理学科要发展必须依赖护理学术人才的大力培养,而护理研究是学科培养学术人才的良好途径。 参与护理研究可使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因为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研究中,护士的创新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参与研究能促使护士掌握查阅资料、利用资料、统计分析、判断与总结的方法,从而使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护理研究的发展历史
护理研究的历史距今已有100 多年。 在此期间,国内外护理研究工作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护理研究的发展概况
第一位从事护理学研究的是英国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虽然护理研究发源于英国,却在美国得到了发展。 在美国护理研究的发展主要从20 世纪美国护理教育发展、学校内护理教育体制的建立和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开始。 护理研究的国外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
1.19 世纪的南丁格尔时代(1820—1912 年)
护理研究始于19 世纪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调查研究。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观察并记录了护理措施的效果,认为系统地收集资料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护理专业是必要的。 南丁格尔在健康保健和护理专业领域里被誉为改革者和研究者。 南丁格尔在她的《护理札记》(1859 年)中描述了她最初的研究活动,也成为了最早的护理研究报告。 1860 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 1907 年,南丁格尔获英国政府授予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在伦敦大会上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旨在表彰由各国推荐的忠诚于护理事业,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优秀护士。 1912 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南丁格尔的生日(5 月12 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2.早期的护理研究(1900—1949 年)
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护理教育,侧重如何加强护理教育,其研究结果促成1923 年耶鲁大学成立护理系。 在临床护理研究方面重点在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和各项工作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 例如,1900 年美国护理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创刊;1922 年纽约医学院开展的“时间研究”(Time Study),发现医生开处方过多,必须增加护理人员才能有效落实医嘱;1932 年Ryan 和Miller 发表了关于体温计的研究;1936 年美国Sigma Theta Tau 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护理研究基金;1938 年Wheeler 发表了有关结核病护理的研究。
20 世纪40 年代的研究重点仍然是护理教育方面,然而研究内容和水平有了很大发展,结合临床探讨了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医院环境、护理的功能和护士的角色、护士在职教育、护患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1948 年E.L.Brown 发表了《护理的未来》( Nursing for the future)、《护理专业的发展项目》( A program for the nursing profession)等研究报告。
3.20 世纪50 年代(1950—1959 年)
该时期美国的护理研究发展迅速。 1952 年美国《护理研究》( Nursing Research)杂志创刊,促进了护理研究成果的发表。 同时美国的大学护理博士项目开设了研究方法论的课程,在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1953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先开办了“护理教育研究所”。 1955 年美国护理协会成立了美国护士基金会(American Nursing Foundation),并在Welter Reed 建立了首个护理研究中心,大大促进了护理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 该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护士的角色、护理的功能、护士的特性等概念性问题。
4.20 世纪60 年代后(1960 年至今)
美国的护理研究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随着护理博士教育的发展,为推动护理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20 世纪60 年代后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于比较不同学制的护理教育,护理研究注意与护理概念、模式和护理理论结合,并出现了较多改进临床护理方法的研究。 1963 年英国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创刊,20 世纪90 年代后更将循证实践作为护理研究的重点,如1996 年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循证护理国际合作中心成立;2004 年 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创刊。 护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研究成为重点,并开始关注护理敏感指标(nursing sensitive indicators)研究。 据2004 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的报道,美国有444 个护理硕士项目,89 个护理博士项目,注册护士中13%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1986 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 Institute of Health,NIH)建立了“国家护理研究中心”,并在1993 年成为美国国家护理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ursing Research,NINR),投入研究基金1600 万美元,2014年NIH 投入护理的研究基金增加到1.4 亿美元。 可见,美国护理的发展与重视护理研究和高等护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护理研究的发展常常以期刊的创刊、研究机构和护理基金的创立为标志性时期。 国外护理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主要标志性时期见表1-1。
表1-1 国外护理研究的发展
(二)国内护理研究概况
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护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我国护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创时期(1949—1966 年)
1954 年《护理杂志》的创刊为护理学术交流提供了场所。护理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探讨,以及护理专业书籍的编写。 基础护理方面的研究以护理技术革新为主。 护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有关病房环境布局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专科护理经验,如大面积烧伤的护理等被总结和交流。 虽然此期的护理研究以单纯的经验总结为主,但却标志着护理人员开始涉足科学研究,从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2.恢复与提高时期(1976—1985 年)
护理工作进入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1977 年,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护理杂志》(现更名为《中华护理杂志》)复刊。 自1983 年护理本科教育恢复后,“护理研究”课程已逐步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成为护理本科生的必修课。 1985 年,全国护理中心成立,促进了国内和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引进了“护理程序”和“责任制护理”,护理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到对患者的全身心护理。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开始渗透到护理学科,护理人员探讨患者角色和护患关系等临床问题。 同时,专科护理也随着医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展。 特别是在早产儿的护理、断肢再植和脏器移植等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 护理器具如洗头车、多功能护理车也通过研究得到创新。
3.加速发展时期(1986 年至今)
1985 年以后,陆续增加的《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刊物,对我国护理研究的交流和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1992 年起,我国正式启动护理学硕士教育项目,大大提高了我国护理科研水平。 特别是2004 年护理学博士教育项目开展后,研究成果在量和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护理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2011 年,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至今,实验性研究、前瞻性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涉足于护理理论研究,将国外先进的护理模式如整体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与我国护理实践结合起来,使我国的护理研究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和快速的发展。
五、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护理研究促进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又为护理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条件。 目前的护理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研究方法在逐步完善,科研队伍素质在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根据社会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需求,将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注重循证实践
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循证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系统评价作为循证实践的重要元素,将在全球医疗卫生各学科的各类文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另外,临床实践指南或最佳证据是在系统评价基础上构建的循证资源,也将在护理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努力提升检索实证、评价实证的能力,学会将最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2.重视严谨的科学研究基础
通过多中心的、证实性的方式形成牢固的研究基础,护理人员将不会单纯性依据一项设计欠完善的、孤立的研究开展临床变革,变革的决策将以设计严谨的研究为基础,同时在不同的场所、针对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同一研究,以保证证据的稳定性。
3.强调多学科、跨专业合作研究
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研究者与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士、研究者的合作将成为未来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这种合作可共同解决生物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的基础问题,从而让卫生保健领域认识到护士在制定国际、国内卫生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4.加强信息技术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护理信息学在临床实践、教育和管理等领域快速发展。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识别、采集、管理数据与信息是今后开展护理研究工作的重点。 随着电子健康档案、移动医疗平台的建立与发展,应用信息学手段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是护理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5.关注文化因素和健康缺陷的状况
目前健康缺陷(health disparities)成为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尤其是健康干预(health intervention)的生态有效性及文化敏感性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生态有效性反映了研究设计和结果与真实情境之间的相关意义;而文化敏感性则表现在研究人员对于研究对象的健康信念、行为、文化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关注。
6.重视护理研究的转化
随着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兴起,“转化护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护理研究工作中,转化研究将逐渐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转化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结果以最佳的形式转化到实践中。 目前护理研究、临床实践、患者需求等环节相互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护理人员应当重视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努力将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长足发展。
7.病人参与医疗照护决策中
共同决策是当今卫生保健发展的另一个优势,尤其鼓励病人参与到自身医疗照护的决策中,并在其中承担核心角色。 循证实践强调将研究证据和病人的偏好和需要作为决策的要素,并设计研究探索这一过程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