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综合营养评价和营养不良诊断

一、综合营养评价
营养状况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任何单一指标在临床上并不能准确评价营养状况。
1.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indices,PNI)
Buzby等将血清中白蛋白与运铁蛋白浓度、三头肌皮褶厚度、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结合形成预后营养指数(PNI)。PNI是一个预测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良好指标,其公式如下:

PNI(%)=158-16.6×ALb(g/dl)-0.78×TSF(mm)-0.2×TRF(mg/dl)-5.8×(DCH

DCH-皮肤超敏反应试验(直径mm)作如下规定:0=无反应;1=对流行性腮腺炎、念珠菌或链激酶链球菌DNA酶反应直径<5mm;2=反应直径>5mm。
评价标准:PNI<40%并发症发病和死亡率均较低,预期危险性小;40%~49%并发症发病和死亡率增高,预期危险性为中等;>50%并发症发病和死亡率显著升高,预期危险性大。
2.营养评价指数(nutritional assessment index,NAI)
Iwasa在1983年发明的最初在食管癌患者中进行营养评估的指标,主要根据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PPD)等7项指标,经逐步回归,提出多元回归方程式。计算公式如下:

NAI=2.64AMC+0.6PA+3.76RBP+0.017PPD-53.8

式中单位:AMC:cm, PA:mg/dl, RBP:mg/dl;PPD 为纯化蛋白质衍生物皮内反应圈(mm)
评价标准:NAI<40为营养不良,40~60为营养中等,≥60为营养良好。
3.住院患者预后指数(hospital prognostic indictor,HPI)
Harvey等发明了HPI公式预测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HPI = 0.92(ALB)-1.00(DH)-1.44(SEP)+ 0.98(DX)-1.09

其中,ALB表示血浆白蛋白(单位:g/L);DH表示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试验(有1种或多种阳性反应,DH=1;所有均呈阳性,DH=2);SEP 表示败血症(有败血症,SEP=1;无败血症,SEP=2);DX 表示癌症(有癌,DX=1;无癌,DX=2)。
评价标准:若HPI为+1,表示有75%的生存概率;若HPI为0,表示有50%的生存概率;若HPI为-2,表示仅有10%的生存概率。
二、营养不良诊断
当机体的营养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时,其营养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一旦摄入和消耗失去平衡即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出现代谢异常、生理改变,进而出现器官和功能改变、体重丢失,如果存在应激情况如创伤、炎症、败血症、烧伤等会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由于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目前对营养不良的诊断也缺乏一个金标准,且各个国家和行业组织的定义不尽相同,ASPEN和ESPEN的共识如下。
营养不良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营养状态,包括不同程度的营养过量或营养不足,伴或不伴炎症活动,导致机体组成的改变和功能的降低。此定义将营养不足和营养过量均纳入营养不良,同时也将炎症的有无纳入考虑进行分类,其中营养不足基于炎症活动的有无分及程度为3类: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急性疾病或损伤相关性营养不良。
1.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starvation-related-malnutrition)
当存在慢性饥饿而无炎症时,此时的营养不足指“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通常指“单纯性饥饿”,如神经性厌食。该类型经营养支持后其营养状况可迅速恢复。
2.慢性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chronic disease-related-malnutrition)
当炎症为慢性同时表现为轻度到中度时,此时的营养不足指“慢性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如器官衰竭、胰腺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肌肉减少性肥胖。该类型经营养支持后其营养状况可缓慢逐渐恢复至正常。
3.急性疾病或损伤相关性营养不良(acute disease or injury-related-malnutrition)
当炎症为急性和严重程度时,认为营养不足指“急性疾病或损伤相关性营养不良”。如严重感染、烧伤、创伤或闭合性脑损伤。该类型经营养支持后其营养状况并不能恢复至正常,但营养支持治疗后可减慢其营养状况下降速度。
诊断营养不良时需明确分类,即考虑营养不足(营养负平衡)和炎症,同时在判断时需评估机体组成(非脂组织、瘦体组织、细胞内、外液等)和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认知力和免疫力等),有关炎症状态的指标目前常用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
本节仅介绍了有关营养不良的诊断,有关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可参考营养学基础(第一章)和营养缺乏病(第六章)章节。
三、临床营养诊疗流程
营养问题错综复杂,单靠一种工具或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存在的营养问题,需要综合评定,同时也需要对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进行监测,因此临床营养工作是一个连续的流程。目前国内外建立了很多临床营养工作的流程,方便营养工作的开展,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流程,见图3-1。从该流程来看,大体是按照S-A-D-I-M的流程,即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筛查(screening,S),初步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的营养评估(assessment, A),确定存在的营养问题[诊断(diagnosis, D)],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干预(intervention,I)],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monitor,M)营养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方案。营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治疗饮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方法见各相关章节。
图3-1 临床营养工作流程图
国内学者根据营养工作的流程提出了营养不良三级诊断体系帮助区分甄别营养筛查、评估和综合测定。三级诊断分别为一级诊断营养筛查、二级诊断营养评估,三级诊断综合评定,具体方法和内容可参照表3-9。
表3-9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模式

(谭荣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