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病毒性戊型肝炎
病毒性戊型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表现相同,但症状及黄疸较甲型肝炎重,尤其在妊娠晚期感染HEV,约25%的患者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20%)。 戊型肝炎病毒(HEV)在人和许多动物中分布,如猪、牛、羊等动物,故戊型肝炎也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HEV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引起散发。 发病以青壮年为多。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为3~6 周。 临床表现可无症状至重型肝炎,病程大多自限。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黄疸多见。 部分患者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肿大、肝区痛;约1/3 患者有关节痛。 皮肤瘙痒、大便色浅等胆汁淤积表现较甲型肝炎明显。 黄疸于2 周左右消退,病程为6 ~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但对于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患者,则可引起慢性化或持续感染。 孕妇感染HEV 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易发生肝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10%~39%),可致流产与死胎。 HBsAg 阳性者重叠感染HEV,致使原有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戊型肝炎主要依据为病原学检查。 无特效治疗药物,以休息、营养为主,辅助护肝、降酶、退黄疸药物。
戊型肝炎的诊疗经过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1)详细询问起病原因、症状特点及相关伴随症状和其他相关病史。
(2)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3)仔细检查各系统体征,尤其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4)针对疑诊的患者进行肝功、生化、病原学检查、B 超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5)对确诊患者入院治疗,收入肠道感染隔离病房。
(6)结合患者及当地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7)注意病情观察,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8)在适当的时间段判断治疗方案是否合适。
(9)对于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患者,分析可能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0)确定治疗结束的时间、出院随访日期,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临床关键点】
1.对于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最初是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及肝功异常,应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
2.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仔细询问消化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引起肝功异常、黄疸的相关疾病问题,仔细询问伴随症状等。
4.仔细查体很重要,可以很好地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可以全面了解有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5.病原学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6.注意与引起肝功异常的其他肝炎鉴别,与引起黄疸的其他疾病鉴别。
7.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临床病例
21 岁,女性。 因“发热伴乏力、食欲减退1 周,黄疸加重2 天”来门诊就医。 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不思饮食、乏力、咽痛伴有少许咳嗽但无痰。 到乡卫生院就医,诊断为“感冒”,嘱其休息及多饮水,并给予“维C 银翘片”。 2 天后发热、咳嗽减轻,而乏力、厌油、恶心、食欲减退逐渐明显,就诊前一天呕吐2 次,为胃内容物,尿黄似茶色。 就诊当天上午家人发现其皮肤巩膜黄染,自感食欲减退及肝区不适逐日加重。 大便色浅黄,尿色为浓茶色。 全身轻微瘙痒,无腹痛及腹泻。
该患者病史特点有:①“感冒”样起病;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③皮肤巩膜黄疸伴皮肤瘙痒、大便色浅、浓茶色尿。 对这类患者临床上应随之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该患者的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是肝脏疾病还是胆道疾病引起?
思路1:肝脏或胆道受损,均可引起黄疸及消化道症状,需要进一步鉴别。 该患者以消化道症状及黄疸为突出表现,无腹痛,多考虑肝脏疾病,但不排除胆道疾病。
思路2:肝脏疾病是何原因所致,是感染引起? 还是其他原因引起? 该患者出现黄疸前有发热、畏寒、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应多考虑感染引起的可能性大。
知识点
黄疸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引起黄疸的原因可将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各自有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
1.肝细胞性黄疸以肝脏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黄疸、肝大或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和肝酶(ALT、AST)增高、血清胆红素双相增高,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类似于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2.梗阻性黄疸以胆道系统阻塞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黄疸、瘙痒、陶土便,肝内外胆管扩张、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胆系酶(GGT、AKP)增高而肝酶正常或轻度增高。
3.溶血性黄疸以溶血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溶血、贫血、血红蛋白尿,无肝酶学增高及胆管扩张。
知识点
引起肝炎的原因
引起肝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或毒物、乙醇、自身免疫、遗传性代谢异常、妊娠等。 其中以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最常见。
【问题2】流行病学资料有哪些?
思路1:对于肝炎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诊断。 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洁饮水史、输血、注射史、肝炎患者接触史以及当地有无肝炎流行等情况。 也应询问有无损肝药物史、饮酒史及家族成员有无黄疸病史。
询问流行病学史:患者为农民,主要饮用门前池塘水(当地称涝坝水)和渠水。 平素习饮用生水。 当地有肝炎流行,同村有多人患黄疸型肝炎正在住院治疗,曾与他们有接触。否认病前有输血、注射史。 无服用药物史及家族黄疸史、肝炎史。
思路2:该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①有不洁饮水史;②有黄疸型肝炎接触史;③当地有病毒性肝炎流行。 此流行病学特点提示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很大。
知识点
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
经消化道传播的嗜肝病毒是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他非嗜肝病毒如疱疹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细小病毒等亦可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但很少见。
【问题3】下一步体检应重点检查什么?
思路: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查体应重点关注患者的黄疸程度、出血点、腹部体征如肝脏、胆囊、脾脏,有无压痛、肝区叩痛、墨菲征、腹水征、下肢水肿等。
门诊查体
血压116/80mmHg,脉搏90 次/分、呼吸20 次/分。 神志清,对答切题。 查体合作,步入诊室。 皮肤和巩膜中度黄疸,无皮疹及出血点。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部平软,肝肋下2 指,质地中软,边缘钝,有触痛;墨菲征阴性,脾未触及。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
【问题4】进一步鉴别黄疸和肝肿大的性质,应做哪些辅助检查?
思路1:在门诊用最简便的检查方法鉴别黄疸性质,即区别是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还是梗阻性黄疸? 根据肝脏生化及血和尿中胆红素、尿胆原的变化,腹部B 超检查肝胆系统有无胆管扩张,结合临床表现可初步判断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
门诊化验
血常规:白细胞4.9×10 9/L,N 55%,HGB 125g/L,PLT 250×10 12/L。
尿常规:尿色深黄,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蛋白阴性。 镜检:红细胞阴性,白细胞0~1 个/HP。
肝脏生化:总胆红素185μmol/L,直接胆红素102mol/L,总蛋白60g/L,白蛋白38g/L。ALT 490mol/L,AST 320mol/L,γ-GT 255U/L,AKP 260U/L。
腹部B 超:肝略大,光点增多,呈弥漫性肿大。 胆囊壁略厚,胆管无扩张及狭窄。
思路2:该患者的门诊化验和B 超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胆红素为双相升高(即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无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初步可排除溶血性黄疸。 患者胆红素和肝酶异常升高,肝脏弥漫性肿大,未发现有占位病变,无胆管扩张,并可初步排除梗阻性黄疸,符合肝细胞性黄疸的特点。
思路3:进一步须考虑是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 引起黄疸的原因常见的有病毒、药物或毒物、乙醇、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妊娠等。 可从询问病史中了解有无近期或长期服药物史、饮酒史,若无可排除药物及乙醇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病毒性、自身免疫性和遗传代谢性肝炎须做相应检查。
知识点
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区别
肝细胞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为双相升高,肝酶升高及GGT 和AKP 均升高,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
梗阻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主要以直接胆红素升高,肝酶正常或轻微升高,GGT 和AKP常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溶血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胆红素正常;肝酶正常,尿胆原阳性而尿胆红素阴性。
用B 超检查患者的肝胆系统,发现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者可确诊为梗阻性黄疸,还可判断阻塞胆管的原因和性质;而无胆管扩张则为肝内胆汁淤积。
【问题5】患者是病毒性肝炎吗?
思路1: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病毒性肝炎。
该患者“感冒”样起病,出现消化道症状和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黄,肝大,有触痛及肝区叩痛。 血象正常,尿胆红素和尿胆原阳性,腹部B 超示肝大,胆管无扩张。 结合患者秋季发病有不洁饮水史,与同村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史。 综合判断,该患者为消化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最大。
思路2:如何证实是病毒性肝炎? 是哪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为证实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必须做病原学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记物证实。首先应检查5 种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记物,如抗HAV、HBsAg、抗HBcIgM、抗HCV、抗HDV 和抗HEV 等。 若上述指标为阴性,还应检测非嗜肝病毒如疱疹病毒(CMV 和EBV)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证据。
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是HAV 和HEV。
知识点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
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即抗HEV 和HEV RNA。 HEV 感染后在发病2 天后即出现抗HEV 转阳性,至发病2 周后97%为阳性,于发病3 个月后逐渐出现抗HEV 阴转,病后1 年仅28%的患者抗HEV 阳性。 故抗HEV 阳性可作为诊断急性HEV 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亦可用PCR 技术检测血清或粪便HEV RNA,也是诊断HEV 感染的直接证据。
知识点
HAV 和HEV 的异同点
思路3:如何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遗传代谢性肝病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须检测自身免疫相关的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等。 我国遗传代谢性肝病最常见的是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可通过检测铜蓝蛋白、血清铜、尿铜及眼裂隙灯检查有无K-F 环诊断。
【问题6】如何处理该患者?
思路1:该患者患消化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大,须收入院治疗与隔离。 暂时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待确诊后按相应的要求处理。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对患者进行相关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加强护理。
思路2: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 做哪些检查能确诊?
入院后进一步化验检查: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抗HAV、HBsAg、抗HBs、抗HCV、抗HEV)及其他非嗜肝病毒检测,如抗CMV、抗EBV 或病毒核酸(EBV DNA、CMV DNA)检测。
患者于入院后,化验检查结果回报
凝血功能:PTA 51%。
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抗HAV 阴性。 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抗HBc 阳性。 抗HCV 阴性。 抗HEV IgM 阳性。 抗CMV 阴性,抗EBV 阴性,抗HSV 阴性。
铜蓝蛋白:正常。
自身抗体:ANA 阴性、SMA、AMA 阴性。
知识点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因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思路3:根据患者典型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有显著肝酶学异常,抗HEV 阳性,可确诊为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 无胆管扩张可排除胆道系统疾病,也可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疾病。
知识点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1)流行病学史指发病前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接触戊型肝炎患者史,或到流行区旅游史。
(2)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脏肿大伴触痛或叩击痛,或皮肤巩膜黄染,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3)实验室检测有肝酶(ALT)异常及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
知识点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75 天,成人多为临床型,儿童多为亚临床型。 其临床表现同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但淤胆型较多且病程长。 妊娠女性患病后易演变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一般不转变为慢性,当有免疫功能低下(患AIDS 或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慢性戊型肝炎。
【问题7】如何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注意观察哪些指标?
思路1: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无特效治疗药物,以休息、营养为主,辅助药物帮助退黄降酶治疗。 该患者现确诊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给予内科二级护理,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思路2:注意观察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功和凝血功能变化。 若黄疸加深、消化道症状加重、肝功和凝血功能恶化,要警惕向肝衰竭演变。
入院治疗经过
该患者入院后给予甘草酸铵制剂静脉输注和口服熊去氧胆酸(750mg/d)降酶退黄治疗1 周后,患者食欲逐渐恢复,大便颜色同病前,每天1 次。 皮肤巩膜黄疸略减轻,腹部无压痛及肝脏肋下及边。 化验示:总胆红素65mol/L,直接胆红素45mol/L,间接胆红素20mol/L,白蛋白35g/L,球蛋白35g/L,ALT 90U/L,AST 106U/L,PTA 60%。 电解质、肾功能正常。
2 周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皮肤、巩膜黄疸轻微。 肝生化:总胆红素20mol/L,直接胆红素11mol/L,间接胆红素9mol/L,白蛋白38g/L,ALT 25U/L,AST 38U/L,PTA 75%。 其余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知识点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猪及受染动物亦是重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本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与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问题8】患者可否出院及解除隔离?
思路: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排毒期通常为发病至病后3 周。 该患者发病后1 周左右入院。故应至少须隔离2 周。 现患者病程已3 周,可以解除消化道隔离。 患者症状消失,肝功明显好转,可以出院。
【问题9】出院后医嘱。
思路:戊型肝炎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①需要继续护肝治疗。 患者出院后嘱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直至胆红素恢复正常时停药;②仍须注意休息,逐渐增加劳动量;③1 个月后门诊随访症状,复查肝功能。
【问题10】如何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
思路: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应注意饮食、水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戊型肝炎无预防作用。 目前国内学者已研制出HEV 疫苗,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显示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问题1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思路:戊型肝炎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相同,为自限性感染,预后良好,一般不发展成慢性肝炎。 但妊娠中晚期女性患急性戊型肝炎后容易发展成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约20%)。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AIDS 和用免疫抑制剂)感染HEV 后可使病程延长,甚至演变成慢性戊型肝炎。
【问题12】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有哪些特点?
思路:HEV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不良影响。 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消化道症状较重,胆汁淤积多见,易发展成重型肝炎,可引起产后大出血,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或死胎。 近期报道也可引起母婴传播。
知识点
妊娠合并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妊娠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与妊娠月份有关。 通常早期妊娠时患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表现同非妊娠女性或男性,但在妊娠中、晚期患病毒性肝炎则因在肝脏有潜在损害的基础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重,黄疸发生率高,病情进展快易恶化成重型肝炎(发生率约20%),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肝性脑病。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及导致母婴传播。
知识点
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戊型肝炎病毒(HEV)为RNA 病毒,呈圆球状颗粒,无包膜,直径为27 ~34nm。 HEV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7.2kb,含有3 个编码区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调节蛋白。 目前认为HEV 至少有4 个基因型及若干亚型,有宿主和地域分布差异。 HEV 感染后仅有一个血清型。 HEV 在肝细胞内复制,从胆道分泌进入肠道排出。 HEV 在碱性环境较稳定,但对热敏感。
(张跃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8-2008).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Warrell DA.牛津传染病学.第4 版.李宁,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Matheny SC,Kingery JE.Hepatitis A.Am Fam Physician,2012,86(11):1027-1034.
5.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
6.廖运范.亚太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共识(2012 最新版).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工作组,2012.
7.杨绍基.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程明亮,陈永平.传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Mondelli MU,Cerino A,Cividini A.Acute hepatitis C: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Hepatol,2005,42(Suppl1):S108-S114.
10.Ghany MG,Strader DB,Thomas DL,et al.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an update.Hepatol-ogy,2009,49(4):1335-1374.
11.Patel K,Muir AJ,Mchutchison J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BMJ,2006,332:1013.
12.Strader DB,Wright T,Thomas DL,et al.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Hepatology,2004,39(4):1147-1171.
13.Thomas DL,Thio CL,Martin MP,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IL28B and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Nature,2009,461(7265):798-801.
14.Masao O,Tatsuo K,Ming LY,et al.APASL consensus 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Hepatol Int,2012,6(2):409-435.
1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02):131-136.
16.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Hepatol,2011,55(2):245-264.
17.Deterding K,Wiegand J,Gruner N,et al.The German Hep-Net acute hepatitis C cohort:impact of viral and host factors on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acute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Z Gastroenterol,2009,47(6):531-540.
18.Ghany MG,Nelson DR,Strader DB,et al.An update on treatment of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2011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Hepatology,2011,54(4):1433-144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20.Anderson DA.Hepatitis E Virus//Mandell GL,Bennett JE,Dolin R.Mandell,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7th ed.Churchill Livingstone:Elsevier,2010:2411-2421.
21.王贵强,田庚善.病毒性肝炎//马亦林,李兰娟.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27-258.
22.Bihl F,Negro F.Hepatitis E Virus:a zoonosis adapting to humans.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0,65:817-821.
23.段钟平,李俊峰.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疗研究进展//魏来.肝脏病学新进展——病毒性肝炎.北京:中华医学电子影像出版社,2013:150-15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301-2008).
25.Kamar N,Legrand-Abravanel F,Izopet J,et al.Hepatitis E Virus:What Transplant Physicians Should Know.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12,12:2281-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