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数及结果解读
平均血压
ABPM可以提供24小时内单次测得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每小时SBP、DBP平均值;24小时、白昼、夜间SBP/DBP的平均值。
大多数人白昼血压均值>24小时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动态血压测量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人群中诊室血压140/90mmHg相当于24小时平均血压130/ 80mmHg。
24小时、白昼、夜间SBP/DBP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但各国所用标准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常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推荐的正常值标准见表3-1。
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多以及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水平。
表3-1 动态血压的正常值
血压负荷
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指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读数大于正常范围的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百分比。目前多以有效测压的白昼平均值>140/90mmHg,夜间平均值>120/80mmHg的百分率作为血压负荷值。
血压负荷的正常值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与指标的定义有直接关系,如白昼和夜间的时间设定不同)。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人24小时血压负荷以10%~20%为正常。目前有学者认为,血压负荷≥50%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一项指标,我院将该部分人群描述为血压负荷增加。
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又称血压波动性(BPV),即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以动态血压均值的标准差来反映血压变异的幅度。血压变异性独立于平均血压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相关,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其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明显升高。
结合临床经验和既往研究提示的有预后价值的诊断阈值,目前我院临床实践中多以全天SBP变异超过20mmHg,DBP变异超过17mmHg作为判断血压波动较大的依据。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大多呈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形,即清晨醒后,血压逐渐升高,在早上6∶00~8∶00左右出现第1个高峰,此后血压趋于平稳,下午16∶00~18∶00左右出现第2个高峰,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逐渐下降,夜间2∶00~3∶00降至最低。部分表现为双峰双谷,即在12∶00~14∶00出现午间谷,可能与睡眠习惯有关。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脑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可以用夜间血压下降率:
国内有学者将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勺型(正常):夜间血压下降率在10%~20%之间;
(2)非勺型:夜间血压下降率在0~10%之间;
(3)超勺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
(4)反勺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升高。
清晨血压或“清晨高血压”
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升高至较高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或“清晨血压”。
我国《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于2014年正式发布,《建议》明确提出,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血压。
一般来说,ABPM中判断清晨高血压的标准:早晨6∶00~10∶00间ABPM的血压测量平均值≥135/85mmHg。当清晨时段的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135/85mmHg时,诊断为清晨高血压。过高的清晨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图3-2)。
图3-2 清晨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