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医院文化的起源与国内外医院文化的比较

近代以来,中国的医院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固有的人文情怀,又汲取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和西医精神。
一、大医精诚,医者的自我砥砺与道德升华
医学既是一门延续千年、艰深复杂的自然科学,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传承创新、日求精进;又是一门人与人之间、直面生死的人文科学,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视同仁、仁爱为本。因此,它一方面要求医者要不断进行自我砥砺,改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它要求医者要持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医学独立之初,中西方的医者就已经开始进行自觉的自我砥砺与道德约束。其中,《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西方医学界奉行数千年而不衰;《备急千金要方》将“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独立在全书之首,千余年来,中医无不奉之为圭臬。二者虽然植根于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一)传承精神
《希波克拉底誓言》云:“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与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希波克拉底誓言》所云传承,侧重于过程;《备急千金要方》所云传承,侧重于内容。从内容上来看,中西医学都要求医者精研医术、博采众长。但传统中医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除了医学专著之外,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医者必须博览群书。
(二)进无止境
《备急千金要方》:“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医学是至精至微的科学,医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复杂、精密的人体系统,还要兼顾患者个体体质和地域的差异。因此,学医一定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三)举公辟私
《韩非子·五蠹》云:“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厶即私,本意为自营、留给自己的粮食,是排他的。公则相反,分其厶以与人。因此,公的本意不是今天所谓大公无私之公,不是指社会、国家等这样的集体观念;只要是以己之私惠及他人都可以称作是为公、举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医者之举公辟私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这要求医生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决不允许因一己之私而对病人有任何的妨害。
(四)精诚为医
《希波克拉底誓言》云:“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云:“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在科学技术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古代社会,古人对于死亡的认知停留在是天命如此或者回归天堂。在这种情形下,医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对于患者的真挚与仁爱、对于医术神圣和崇高的认知、对于行医实践的谨慎和恭敬、对于提高道德水平的自主和自觉几乎全部维系于医者自身。因此,古今中外的大医至者无不谨言慎行,将医学推尊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上医医国,下医医民”的崇高地位。
(五)止于至善
《大学》言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朱熹《大学章句》云:“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这几处讨论各有侧重,但相同点都在于“止”,意谓修身、治国,要臻于或者是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不动摇。一方面,在未达到至善之境时,要努力前行;另一方面,修身至至善之境,要不动摇。这种止于至善的精神,是中国所有读书人的追求目标,更是直面生死的医者所追求的境界。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1948年,世界医协大会对《希波克拉底誓言》加以修改,形成今日医学界共同遵守和推崇的《日内瓦宣言》:“值此就医生职业之际,我庄严宣誓为服务于人类而献身。我对施我以教的师友衷心感佩。我在行医中一定要保持端庄和良心。我一定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病人吐露的一切秘密,我一定严加信守,决不泄露。我一定要保持医生职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我待同事亲如弟兄。我决不让我对病人的义务受到种族、宗教、国籍、政党和政治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考虑的干扰。对于人的生命,自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度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之下,我也决不用我的知识作逆于人道法规的事情。我出自内心以荣誉保证履行以上诺言。”这一宣言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仁”和“医乃仁术”是相通的。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说过:“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医道之有关于世,岂不重且大耶?”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毕生奋斗目标,医者坚守医道、活人无数,实可谓三不朽。
二、兼收并蓄,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在中西方医学发展的进程中,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不断进取、求真求确、敬畏生命、平等视人等。但在不同历史文化和不同国情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医院文化,也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侧重点。
在西方资本主义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顶尖级医院大多是私立医院,因此,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竞争,西方医院文化在普遍强调“patients centered”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文化品牌。如梅奥诊所的“my brother and I”,麻省总医院的“excellence everyday”,克利夫兰诊所的“every life deserves world class care”,英国惠灵顿医院的“care without compromise”,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的“optimal care of patients”“science for patients and imparting medical knowledge”等。这些顶级医院的优秀品牌文化,在内容上涵盖了团队合作、技术分享、员工激励和患者照护等各个方面,正是我们应该善加汲取的。
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医院文化建设取之不竭的源泉。即便是取法中华文明的日本,其最知名的顺天堂大学医学部附属顺天堂医院,文化理念就在于“仁”之精神,甚至其院标、药袋标志都是“仁”字。作为中华文化正源的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还有关心国计民生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的大丈夫精神、与子同袍的平等相待、华夏一体的开放博大等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也能够在先辈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中受到启迪和滋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化医院和智慧医疗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科学分工的深入,现代医学的发展,专科精细化程度日益加深。单个医务人员,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掌握所有的专科诊疗技能。因此,不同专科之间、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才能够发挥治疗的最大作用。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风气,是包括医生在内所有高技术职业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人用这样四句话表达了文化的含义。对于医院来说,医院文化建设就是创造出得到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精义是:修养、自觉、自由和善良。面对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需求、现代医学实践的启迪和时代交付的任务,中国医院文化的建立与创新,需要兼容并包,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三、继往开来,国内医院文化的特色发展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体地位,坚持大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之一。在这种公益文化的影响下,要求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医务人员尤其强调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我国医院文化的内核集中体现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原卫生部2012年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最终形成的当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集中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恪守宗旨、救死扶伤,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把呵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最高使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尊重生命、崇尚医德,就是尊重患者,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提供最佳的治疗技术,还要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满腔热情、认真负责,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三是尊重科学、精益求精,这是医学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不断挑战医学科学难题和未知领域,努力提高医学水平和医疗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计生工作实践的高度凝练。长期以来,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始终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坚守信念、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默默耕耘,这种职业精神根植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践中。
“敬佑生命”是卫生计生工作者的初心本色,对生命的尊敬和护佑,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天职。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中华传统医学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体现的正是对生命的大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是卫生计生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群众解除病患的痛苦,是卫生计生工作者最根本的职责。《中国医学生誓言》里说:“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为了健康和生命,第一时间忘我投入、全力以赴,是卫生计生工作者的群体写照。“甘于奉献”是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无私品质,始终把解除健康威胁和病患痛苦放在工作首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层次、多样性特征。卫生计生工作者经常需要投入到高强度、大负荷工作之中,格外需要奉献精神,格外需要坚定执着。“大爱无疆”是卫生计生工作者的博爱情怀。作为卫生计生工作者,敬佑生命的大爱没有国界,肩负着“兼济天下”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医院文化,即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历史背景的、以社会主义医院为特色的一种行业文化,是一个以时代文化为主导,由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和现代医学文化及相关门类文化交流、渗透所衍生。具体说,医院文化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人道主义,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术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爱院爱岗、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为内涵,以医院精神、道德文化、心理文化、服务文化、科技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和相关设施等为外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