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
(一)超声引导下
【目的】
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或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倾向,需要注射刺激性药物(如化学治疗药物;输注高渗性和黏稠性液体)、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等长期静脉治疗的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戴圆帽。
2.评估
(1)病情、年龄、诊断、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理反应、心肺功能、治疗方案。
(2)局部皮肤组织完整性及血管的情况。
(3)凝血检验结果。
3.用物准备
(1)75%酒精、碘伏、100m 10.9%氯化钠注射液1袋、10ml注射器2支、20ml注射器1支、PICC导管1套(根据患儿血管粗细成度选择)、弹力绷带。
(2)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10cm×12cm无菌透明敷料、无菌输液贴、肝素帽、隔离衣、无菌大单、孔巾、方巾、一次性垫巾、棉球8个、塑料镊子2把、纸尺1条、压脉带1根、无纺布4片、直式剪刀1把、手术盘2个。
(3)增强性PICC穿刺套件
1)微插管鞘穿刺套件1套(根据患儿血管深浅度选择):
导丝、套管针、皮肤扩张器、手术刀。
2)导针器套件1套:
内有导针架、无菌导电糊、无菌探头套(图9-1)。
图9-1 用物准备
4.巴德视锐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
5.环境准备 安全、安静、清洁。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
6.核对医嘱,检查知情同意书(深静脉置管知情同意书、体内植入材料知情同意书)项目填写是否填全。
7.辨识患儿 询问患儿是否需要排尿、排便。告知家长置管方法、目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儿及家长对置管过程和置管后的维护充分了解,使其消除顾虑。
【操作步骤】
1.为患儿选择舒适、适宜的穿刺体位。
2.血管超声仪摆放在操作者对面,方便操作者目视屏幕的同时进行双手操作。
3.选择合适的静脉
(1)铺一次性治疗巾,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系止血带。
(2)选择穿刺血管(贵要静脉为首选)。
(3)在肘上2cm处涂抹少量耦合剂,用探头找到肱动脉和肱静脉,根据解剖特点肱静脉汇合于内侧的贵要静脉,将探头向内侧、向上移动,可见内径较大的血管,用探头压迫可以压扁,不见搏动的就是首选的穿刺血管-贵要静脉。在预穿刺点处做好标记(图9-2)。
图9-2 选择静脉
(4)松开止血带。
4.测量定位
(1)患儿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
(2)测量导管置入长度:从预穿刺点开始,沿静脉走向测量,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长度。
(3)儿童臂围:肘横纹到肩峰连线的中点,紧绕皮肤一周。年长儿可自肘窝上方10cm处测量臂围。
(4)记录测量数值。
5.建立无菌区
(1)洗手。打开PICC穿刺包,戴第一副手套。
(2)将第一块无菌治疗巾置于术侧患儿手臂下,助手将止血带放好。
(3)皮肤穿刺点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75%酒精消毒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待干。再采用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剂消毒3遍(方法同75%酒精,消毒范围小于酒精消毒范围)。
(4)脱手套,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更换第二副手套,铺大单、治疗巾及孔巾。
(5)将抽吸好生理盐水的3支注射器、PICC导管、输液接头或肝素帽、透明敷料、免缝胶带放置无菌区内。
6.无菌盐水冲洗手套上滑石粉,干纱布擦干,预冲导管,延长管,减压套筒,和输液接头(肝素帽),将导管全部浸于生理盐水中(图9-3)。
图9-3 预冲导管
7.安装无菌探头套 取无菌耦合剂少许涂在探头上。部分涂于穿刺点附近,然后将探头罩上无菌探头套并用橡胶圈固定牢固(图9-4)。
图9-4 安装无菌探头套
8.让助手在患儿穿刺侧上臂系上止血带,嘱患儿握拳。
9.安装导针器在探头上的凸起处(图9-5)。
图9-5 安装导针器
10.超声引导下再次定位血管,将选择好的血管影像定位在标记点的中间部位,左手固定好探头,右手取穿刺针插入导针器沟槽,操作者通过看血管超声仪的屏幕进行穿刺。超声显示屏上可见血管内呈现白色亮点,同时可见回血缓缓流出,表示已经进入血管。
11.送导丝 将探针与探头轻轻分离,右手缓慢送入导丝大约15cm左右,感觉送入顺畅后将穿刺针撤出。方形纱布轻压穿刺点保留导丝在原位(图9-6)。
图9-6 送导丝
12.助手松开止血带。
13.扩皮 用无菌手术刀沿导丝方向切开皮肤约2mm即可(图9-7)。
图9-7 扩皮
14.送插管鞘 延导丝送入插管鞘,注意固定导丝避免导丝滑入血管(图9-8)。
图9-8 送插管鞘
15.将插管鞘完全送入血管内,然后拧开插管鞘上的锁扣分离扩张器和插管鞘,同时将扩张器与导丝同时拔出并检查导丝是否完整(图9-9)。
图9-9 撤出鞘芯和导丝
16.送管 左手固定好插管鞘同时按压导入鞘上端静脉,将导管缓慢送入插管鞘,当送到10cm左右时将患儿头转向穿刺侧,患儿下颌贴近肩部,以防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插管至预定深度后,头恢复原位(图9-10)。
图9-10 送管
17.退出插管鞘使其离开穿刺部位,同时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过多。
18.判断导管位置 在助手协助下超声检查导管位置,避免误入颈内静脉(图9-11)。
图9-11 检查导管位置
19.撤出导管内支撑导丝 校对插管长度,将导管与支撑导丝的金属柄分离,缓慢平直撤出导管内的支撑导丝(图9-12)。
图9-12 撤导丝
20.修剪导管 在体外导管5~6cm处垂直修剪导管。注意一定不能剪出斜面或毛茬(图9-13)。
21.将减压套筒套到导管上,再将导管连接器接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金属柄上,注意一定要推进到底,导管不能起褶。将翼形部分的倒钩和减压套筒上的沟槽对齐。锁定两部分(图9-14)。
图9-13 修剪导管
图9-14 锁定减压套筒和导管
22.用注射器抽吸回血,确认穿刺成功,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式冲管。
23.将输液接头或肝素帽安装在PICC导管连接器上(图9-15)。
图9-15 连接输液接头
24.撤孔巾 无菌方式撤除孔巾,注意不要牵拉导管,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25.固定导管 将导管摆成U形,用无菌免缝胶带固定,穿刺点覆盖纱布,透明敷料加压粘贴。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26.根据需要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27.再次查对,妥善安置患儿,向患儿家长交代注意事项。
28.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
29.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30.记录 置入导管的长度、胸片显示的导管位置、导管型号、规格、批号、所穿刺的静脉名称、臂围,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适主诉。
31.将导管出厂条形码贴在知情同意书和维护手册上。
【评价】
1.导管位置及留置长度正确。
2.导管穿刺处无红肿、渗出。
3.导管固定良好。
【健康教育】
1.新放置的PICC会有渗血情况,给予加压包扎,置管第二日伤口需更换敷料一次。
2.嘱患儿在穿刺后第一天减少肢体的活动。第二天鼓励患儿适当活动肢体,如发现上臂肿胀,可行热敷或理疗。
3.告知患儿或家长穿刺点出血及手臂肿胀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教会患儿及家长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的方法。
4.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应3~7天冲管、更换导管敷料及输液接头一次。
5.告知患儿及家长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潮湿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6.告知患儿及家长携带PICC不影响从事日常活动,但应避免使用此侧肢体负重及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屈曲肘部,防止导管脱出或移位。
7.如肩部、颈部出现疼痛及同侧上肢水肿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回医院检查。
8.告知患儿及家长携带导管时可以沐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每次沐浴前用清洁保鲜薄膜包裹穿刺点上下至少10cm,上下边缘用胶布紧贴,以防浸湿局部,洗澡完后尽快用干毛巾擦干局部,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9.告知患儿及家长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1.测量长度要准确,因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脏压塞。
2.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穿刺针不得再穿入插管鞘。
3.如遇送管困难,表明静脉有阻塞或导管位置有误,不可强行送管。
4.抽去导丝时动作轻柔,以免损坏导管及导丝的完整。
5.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导管破裂。
6.必须使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以防止药液残留管壁。
7.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以防危及导管强度和导管完整。
8.建议使用零压接头,降低感染风险。
(二)三向瓣膜式
【目的】
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3.用物准备 PICC穿刺包(大单、一次性治疗巾、孔巾、隔离衣、直剪、纱布、大棉球、弯盘、无菌透明敷料、胶布、无菌无粉手套2副、止血带、尺子)、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1袋、10ml注射器3支、PICC导管、弹力绷带(根据需要)、皮肤消毒剂、手消毒剂(图9-16)。
图9-16 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安全、安静、清洁。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
5.核对医嘱,检查知情同意书项目是否填全。
6.穿刺侧上臂使用肥皂液进行皮肤的清洁。
7.辨识患儿,询问患儿是否需要排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操作方法及步骤】
1.为患儿选择舒适、适宜的穿刺体位。
2.选择合适的静脉
(1)铺一次性治疗巾,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系止血带;
(2)选择穿刺血管(贵要静脉为首选);
(3)松开止血带。
3.测量定位
(1)患儿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下垫防水垫巾。
(2)测量导管置入长度:从预穿刺点开始,沿静脉走向测量,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可达上腔静脉。
(3)臂围:肘窝以上10cm处测臂围。
(4)记录测量数值。
4.建立无菌区
(1)洗手,打开PICC穿刺包,戴第一副无菌手套;
(2)将第一块无菌治疗巾置于术侧患儿手臂下,助手将止血带放好。
5.皮肤穿刺点消毒
(1)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用75%酒精消毒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待干。再采用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剂消毒3遍(方法同75%酒精,消毒范围小于酒精消毒范围)。
(2)脱手套,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更换第二副手套。
(3)铺治疗巾及孔巾(图9-17);
图9-17 铺孔巾
(4)建立无菌区,将抽吸好生理盐水的3支注射器、PICC导管、输液接头或肝素帽、透明敷料、免缝胶带放置无菌区内(图9-18)。
图9-18 建立无菌区
6.无菌盐水纱布擦洗手套上滑石粉,干纱布擦干,预冲导管,连接器和输液接头(肝素帽),穿刺针。
7.让助手在患儿穿刺侧上臂系上止血带,使静脉充盈。
8.去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活动针芯。
9.穿刺者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一旦有回血,立即减小穿刺角度,推进插管鞘确保插管鞘进入静脉(图9-19)。
图9-19 穿刺静脉
10.助手松开止血带,左手示指按压插管鞘尖端处静脉,拇指固定插管鞘,右手撤出针芯,将针芯放入利器盒(图9-20)。
图9-20 撤出针芯
11.自插管鞘处置入PICC,至腋静脉时,患儿向静脉穿刺侧偏头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插管至预定深度后,头恢复原位(图9-21)。
图9-21 送导管
12.按压导入鞘上端静脉,退出插管鞘使其离开穿刺部位。
13.抽回血,再次确认穿刺成功。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撤出支撑导丝,将导丝放入利器盒中。
14.按预计长度修剪导管,导管保留体外5cm左右,用无菌剪子修整导管长度,注意一定不能剪出斜面或毛茬(图9-22)。
图9-22 修剪导管
15.将减压套筒套到导管上,再将导管连接器接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金属柄上,注意一定要推进到底,导管不能起褶。将翼形部分的倒钩和减压套筒上的沟槽对齐。锁定两部分(图9-23)。
图9-23 锁定减压套筒和导管
16.用注射器抽吸回血,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式冲管(图9-24)。
图9-24 抽回血
17.将输液接头或肝素帽安装在PICC导管连接器上(图9-25)。
18.清洁穿刺点皮肤。
19.将导管摆成S形,用无菌免缝胶带固定PICC导管的连接器,穿刺点覆盖纱布,透明敷料加压粘贴。
图9-25 连接输液接头
20.在无菌免缝胶带或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21.根据需要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22.再次查对,妥善安置患儿,向患儿或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23.整理用物。
24.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25.洗手。
26.记录 置入导管的长度、胸片显示的导管位置、导管型号、规格、批号、所穿刺的静脉名称、臂围,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适主诉等。
27.将导管出厂条形码贴在知情同意书上。
【评价】
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健康教育】
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注意事项】
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三)新生儿
【目的】
1.建立中心静脉通路,避免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保证液体及时输入。
2.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高渗性和黏稠性液体,如全胃肠外营养(TPN)。
3.早产儿,体重<1500g。
4.需要长期静脉治疗。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患儿的治疗方案、疗程及术前检查的结果,术前同主管医生一起与家长进行交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对穿刺部位的静脉及全身情况作整体评估。了解预插管途径有无感染、外伤及静脉血栓形成史。
(3)了解患儿有无严重的出血倾向:血小板低于50×109/L,凝血五项异常。
3.用物准备
皮尺、PICC穿刺包(内含1.9F导管1根、10ml注射器2个、无菌剪子或导管切割器1个、无齿镊子1把、治疗巾2块、孔巾1块、透明敷料、无菌胶条、纱布数块)。无菌衣2件、无菌手套4副、皮肤消毒剂、10ml无菌生理盐水6支。
4.环境准备
安全、安静、清洁。必要时在治疗室,请无关人员回避。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
向家长解释置管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合作。
【操作步骤】
1.核对患儿 将患儿放置在辐射台上平卧,连接心电监测仪,暴露穿刺部位。
2.选择穿刺点 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或头静脉。新生儿还可选择腋静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或耳后静脉、腘静脉、内踝大隐静脉等穿刺。
3.测量导管置入长度 从预穿刺点开始,沿静脉走向测量,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可达上腔静脉(图9-26)。
图9-26 测量置管长度
4.测量两侧臂围。
5.建立无菌区 戴手套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打开PICC导管包,助手将患儿手臂举起。将治疗巾垫在患儿手臂下。
6.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手及整个手臂。更换手套,铺治疗巾及孔巾,将患儿手臂从孔巾洞中伸出放在巾上,孔巾应能覆盖患儿全身。
7.预冲并修剪导管 使用切割器截去导管多余部分,用10ml空针抽生理盐水预冲导管。
8.检查穿刺鞘 去掉保护套,松动针芯,检查穿刺针与导入鞘的吻合情况。
9.穿刺 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针角度推入外套管约0.3~0.6cm,确保外套管尖端处于静脉内,撤出针芯(图9-27)。
10.送管 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经导入鞘逐渐送入静脉,边送入边缓推生理盐水(见图9-3)。注意观察心率变化,以防导管送入右心房引起心律失常。导管到达肩部时将患儿头转向穿刺侧并使下颌抵住肩部,到达预定长度时,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退出导入鞘并毁损(图9-28)。
11.抽吸回血(不要过圆盘),确定导管是否在静脉内。
12.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在穿刺点上方覆盖小方形纱布(图9-29)。
13.涂皮肤保护剂,将体外导管逆血管方向盘绕一流畅的S形弯曲,在穿刺处垫以纱布,其上用透明贴膜固定,取胶带折两次后蝶形固定导管,在标记胶带写上穿刺日期贴于透明贴膜下缘(图9-30)。
图9-27 穿刺血管
图9-28 送入导管
图9-29 覆盖小纱布
图9-30 固定导管
14.接输液接头,连接输液装置。
15.整理用物,穿刺部位用自粘绷带加压30分钟继续压迫止血,注意末梢循环,如出血多可请示医生使用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注射用血凝酶等。
16.拍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如进入较深(入右心房),需将其上拔至上腔静脉;进入过浅,则不能再将导管送入,以免感染。
17.整理用物,洗手。
18.穿刺后记录 分别在护士记录单及导管维护单上记录置入过程、长度、胸片结果及穿刺日期等。
【评价】
1.穿刺处无红肿、渗出。
2.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
3.导管固定良好。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保护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2.告知家长在液体输注过程中,不要使管路打折、受压。
3.导管有回血及时通知护士。
【注意事项】
1.体外测量永远不可能与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
2.置管后要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渗血时,可每周更换敷料一次。如伤口敷料松开、潮湿时,随时更换。
3.每次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贴膜要自下向上撕取,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管,更换后记录。
4.静脉治疗前后要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由于1.9F导管管腔细,为防止血栓形成,禁止使用此导管输血及采集血标本。此导管不用于静脉推注药物,以防压力过大,导管渗漏。可用输液泵泵入。
5.输脂肪乳后应每日更换输液接头。
6.如发现上臂肿胀,可行热敷或理疗。
7.建议使用零压接头,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