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设施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
实验室设施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设施基础条件,难以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合理的平面布局、严密牢固的围护结构和科学的气流组织(送、排风)是避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物质污染环境和实验人员被感染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良好的送、排风设计是保护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根本措施。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气流组织见图4-5。
实验室设施建设方面,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在各方面采取了很多控制和预防措施,如送、排风机的备用、不间断电源(UPS)的配备及专人管理、维护等,但也很难保证一定不会出现问题。当遇到诸如断电,送、排风机故障及控制系统等意外情况时,需要我们能按照事先制定的处置流程,及时有效地处置。
一、送、排风系统故障
(一)处置方法
当送、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首先应立即将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加盖密封,关上生物安全柜前窗玻璃门及切断相关设备的电源;然后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说明情况;和实验室外部人员联系了解断电原因,如果是跳闸等短时间断电,则等恢复供电后再恢复实验,但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感染性因子扩散。如果有备用电源,应要求外部后勤保障人员切换到备用电源。如果没有备用电源且一时无法恢复供电时,应结束实验活动,并按照规定退出程序退出实验室,等恢复供电送、排风机正常运行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消毒整理等后续工作。如果是短时间停电,等恢复供电后,重新启动送、排风系统,等待气流稳定后再恢复实验操作,实验完成后按照正常程序退出实验室。如果需要修复送、排风系统的,则应等系统修复后并证实正常后才能恢复实验活动;按照要求填写实验室事故处置记录。
图4-5 BSL-2实验室气流组织示意图
(二)处置要点
1.应尽快将开放的感染性材料的容器进行密封。
2.应立即关闭电源,以防后续恢复供电时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
3.判断是短时间停电还是长时间断电。
4.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要求。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4-6。
二、实验室围护结构出现泄漏
实验室的屏障作用是通过围护结构和相关防护设备、防护用品实现的,围护结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到外周环境的主要屏障,围护结构须保持密封,才能将病原微生物等感染性物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旦围护结构因为开裂、胶水老化,压力过大等原因而出现裂缝,承受不了外部压力导致围护结构发生泄漏等问题时,病原微生物就会直接从实验室控制区“逃逸”到实验室外部,进而可能导致人员感染和环境污染,可见,发生围护结构泄漏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实验室围护结构是将感染性物质限定控制在最小范围的重要物理隔离措施,一般情况下较少发生围护结构泄漏,发生围护结构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围护结构密封性不好、在围护结构上安装插座、管道等部位密封措施不到位、实验室内部负压过大,因内外压差过大超过围护结构承受范围,导致围护结构出现裂缝,还有就是使用年限过长,密封材料老化等导致的泄漏等,除了在建设时应做好密封措施外,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也十分关键,一旦发生围护结构泄漏时,应按照以下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置。
图4-6 断电事故的处置流程图
(一)处置方法
如果发现围护结构发生裂缝或其他形式的泄漏时,首先应立即停止实验活动,迅速盖上呼吸道感染性材料容器的盖子,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包装密封,并向实验室主任汇报,然后按照要求整理工作台面,对台面进行消毒,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实验室。封闭实验室,门口放置警示牌,防止他人误入。然后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终末消毒,消毒完成后再对围护结构进行维修,维修结束后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验收,验证密封性能,符合要求后再投入使用。同时需要记录整个处置过程。
(二)处置要点
1.首先应立即停止实验活动,并将感染性材料加以密封。
2.在实验室门口放置警示牌,防止他人误入。
3.立即关闭送、排风系统,防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
4.维修后应通过现场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4-7。
图4-7 围护结构发生泄漏处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