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败 血 症
一、肺炎链球菌败血症
【概述】
可继发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咽炎,病菌大多由肺部经引流淋巴径路经胸导管人血,中耳炎及乳突炎时则肺炎链球菌可经静脉窦入血,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中20%~30%血培养阳性,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肺炎链球菌可寄生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正常成年人的带菌率为5%~10%,儿童可高达20%~40%。冬春季带菌率最高。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托儿所、军队、监狱以及生活在十分拥挤的环境中易发生流行。
3.易感人群
儿童和老年人。
【发病机制】
正常人鼻咽部可带菌,但多不发病。气管黏膜的纤毛,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可将入侵的细菌清除。但当机体防卫功能减低时,则细菌得以定植、繁殖,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如细菌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在发病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机制是本菌能在宿主组织中大量繁殖并引起强烈的化脓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全身各脏器均可受侵犯而发生炎症,可发生肺炎、脑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腹膜炎等。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恶心、呕吐、烦躁、谵妄、昏睡、昏迷。还可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心率快、脉细弱、唇指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如有迁徙性病灶,如脑膜炎、骨髓炎等,则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1.可有炎性指标的升高,如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比例为主;CRP及ESR增快等。
2.血培养是获得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确诊的依据。
【影像学检查】
在存在肺部感染的情况下应进行肺部影像学的检查,可见到肺实变影,当考虑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应进行如:头颅CT或MRI等检查。
【诊断】
除临床表现外,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均须依据细菌学检查的结果,特别是细菌培养的结果。而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进行细菌培养。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对症止咳,缺氧者予以吸氧,高热者可适当用物理降温。如出现感染性休克应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2.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为多年来用以治疗最多的药物,故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问题。应参考本地区的药敏结果选用。国内仍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效果不好者可改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严重败血症者应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例如青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合。亦可选择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
3.如出现局部脓肿病灶,需给予适当的外科治疗。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概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很多严重的感染。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是种常见而严重的感染,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流行病学】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可带菌,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脐部等感染机体。其具有多种酶和毒素,如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等,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扩散,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如大肠杆菌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刺激炎性介质的释放,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激活补体,因此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休克、DIC等。而院内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由于细菌分泌内、外毒素及蛋白质分解酶,可造成坏死性皮肤损害及严重的脏器损伤。
【临床表现】
各年龄组均可见到,但以婴幼儿较为常见。多急骤或暴发起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弛张热、皮疹、肝脾肿大,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关节痛以及感染性休克。易发生(肺、心、骨、关节、脑)迁移性病灶。
【实验室检查】
1.可有炎性指标的升高,如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比例为主;CRP及ESR增快等。
2.血培养、分泌物及其他相关体液的培养是获得病原学确诊的依据。
【影像学检查】
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迁移性脓肿,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需要完善。
【诊断】
诊断应满足患者存在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治疗原则】
葡萄球菌败血症:因其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除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外,故治疗上首选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每次12~25mg/kg,4次/天,也可选择头孢噻吩,50~100mg/(kg·d),联合应用利福平,10~15mg/(kg·d)。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耐药性也有增加,但通常对万古霉素敏感。可最先选择。应根据药敏结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如出现迁移性病灶及脓肿,需要进行必要的穿刺引流。
三、大肠杆菌败血症
【概述】
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土壤和水中可生存数月,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多数为天然耐药,另一些则由质粒介导而获得。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肠道即有该菌存在,并终身存在。大肠杆菌经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水源及食物。新生儿及婴幼儿多见。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可侵入肠道外组织或器官引起感染,成为内源性感染。此外,在医院内则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导致患者获得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临床表现】
大多数发生在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中,或发生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及盆腔感染的基础上,在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居于首位。可有高热,呕吐、腹泻、咳嗽、烦躁、惊厥、肝脾肿大、皮疹等全身症状,主要特点为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此外,可有神志淡漠、反应迟钝,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DIC等,少数患者可继发迁移性病灶。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白细胞可以减少、正常或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存有慢性疾病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自血、尿、粪便、脓液、脑脊液、痰等标本中可分离出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时可从多数患者中分离出同一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诊断】
除临床表现外,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均须依据细菌学检查的结果,特别是细菌培养的结果。而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进行细菌培养。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缺氧者予以吸氧,高热者应积极降温。如出现感染性休克应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2.抗生素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选择是广谱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但鉴于儿科用药的局限性,儿童较常用的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或含有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药物等。
四、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概述】
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属于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放化疗药物等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操作后(如气管切开)时可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荚膜及芽孢,能运动。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多继发于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气管切开、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本菌引起的败血症占革兰阴性杆菌的第3~4位,病死率高。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
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多种与独力相关的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外毒素A最为重要。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见以下表现:
1.发热。
2.皮疹 呈坏疽样脓疱,坏死性出血性蜂窝织炎,脓疱,紫癜样皮疹及皮下结节等。而以皮肤坏疽性皮损及皮下结节为特征。
3.消化道症状 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肠麻痹及腹膜炎等。
4.黄疸。
5.多脏器受累等。
6.可出现DIC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1.可有炎性指标的升高,如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比例为主;CRP及ESR增快等。
2.血培养、分泌物及其他相关体液的培养是获得病原学确诊的依据。
【影像学检查】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迁移性脓肿,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需要完善。
【诊断】
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无特异性差别,确定诊断可进行如:血培养、创面分泌物、脓液、尿液的细菌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色素以及生化反应予以鉴定,必要时可做血清学试验确诊。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积极退热,对于出现感染性休克应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2.抗生素治疗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常易发生耐药性,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另外,第4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均有较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五、其他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进一步繁殖与播散,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可诱导细胞因子引起严重毒血症(toxemia)和全身性感染。发生败血症后,常有高热、寒战、全身无力等表现,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DIC或迁延性炎症,严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除常见的病原菌外,仍有很多细菌可导致败血症的出现。
(一)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可见如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往认为表皮葡萄球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成为致病菌。但实际上,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多为医源性的感染,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后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除了败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外,仍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小婴幼儿多见,可有皮肤黏膜的感染灶,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感染中毒症状可重可不明显,可表现为发热、体温不升、热型不规则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主要的症状之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升高。当有上述症状时,应警惕患儿存在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可能。诊断仍有赖于血培养的结果。治疗上,虽然表皮葡萄球菌致病力较弱,但易产生耐药,关键在于正确使用抗生素,最好根据药敏选药,联合使用敏感抗生素。目前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多耐药,对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尚敏感,但由于儿科用药的局限性,目前仍首选头孢菌素类,其次是万古霉素。
(二)其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不动杆菌等。近年来,耐药性强的细菌如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以及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等增多。常通过泌尿生殖道、肠道、呼吸道及烧伤创面侵入体内。临床上可有双峰热、相对缓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体温不升,迁移性病灶较为少见。感染性休克发病率较高。治疗上以肺炎克雷伯均为例,可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肠杆菌属可选择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应根据药敏试验酌情选择含有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药物。
(三)厌氧菌败血症
其他病原如厌氧菌败血症,当皮肤、黏膜破损时厌氧菌易于入侵,如有组织缺氧、坏死,则pH下降,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扩散。其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溶血、黄疸、发热、肾衰竭等;产生的肝素酶可使肝素降解而促凝,有利于脓毒性血栓形成,脱落后致迁徙性病灶。厌氧菌常与其他需氧菌同时感染。临床感染中毒症状重,可有高热、黄疸、休克、DIC等。病变组织有脏而臭的分泌物,含有气体,并可有假膜形成。近年来,厌氧菌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多发生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源性感染及其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患儿。病情进展缓慢,常被原发病及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所掩盖。当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时应用了足量广谱抗生素仍未见好转时,应予考虑,并完善病原学的检查。
治疗上,首先要清除病灶或脓肿引流以改变厌氧环境。抗菌药物可选择甲硝唑、克林霉素或泰能。由于多数为混合感染,因此同时应对需氧菌进行有效的抗菌治疗。
【预防】
(1)如有创伤及时消毒清创。
(2)局部炎症的及时治疗,避免挤压以防止细菌扩散。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上为临床常见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以及抗生素的选择。具体详见表2-2及表2-3。
表2-2 常见败血症病原的鉴别
表2-3 败血症病原治疗
续表
(胡冰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