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七节 X连锁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症
X 连锁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症(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XLP,一下简称XLP)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1975 年被正式命名为X- 连锁的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XLP)。XLP 最常见的临床表型包括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ulminant or fetal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FIM)、免疫球蛋白异常血症和(或)恶性淋巴瘤。
【病因及发病机制】
XLP 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位于X 染色体长臂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XLP 相关基因包括 SH2D1A 基因和 BIRC4 基因。
【临床表现】
XLP的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家族遗传病,男性患病,目前发病率统计数据为(2~3)/1 000 000 男性。XLP 可于任何年龄起病,以1岁以内小年龄儿童起病者最多见。XLP 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低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或)淋巴瘤为最常见的临床表型。
1.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
为XLP 最常见的临床表型。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实质脏器损害,其中肝脏、骨髓为最易受累器官。患者可表现有暴发性肝炎、肝坏死及骨髓功能衰竭,其中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发展为继发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即骨髓或外周淋巴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噬血细胞。FIM/HLH 是XLP 最严重、预后最差的临床表型,患者多在起病后短期内死亡。
2.免疫球蛋白异常血症
一般为低IgG症,但也有高IgM和高IgA者。患者的淋巴样组织包括淋巴结、脾白髓、胸腺、骨髓出现坏死和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结可出现广泛的钙化区。
3.淋巴瘤
约1/3的XLP 患者以淋巴瘤为临床表型起病,病理类型多为典型的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发生部位以结外区为主,包括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及肾脏,其中以肠道回盲部最多见。
4.其他临床表型
XLP 患者也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炎及淋巴肉芽肿病、间质性肺炎等临床表型。作为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XLP 也可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型,如免疫性溶血、肠炎、银屑病等。同一患者可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临床表型,FIM 后存活XLP 患者易发生淋巴瘤或低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
【诊断】
XLP的诊断:诊断XLP的客观标准包括家族史、临床表现、基因型分析、血清IgS定量分析,EB病毒感染后的EBNA抗体检测,接触噬菌体<X174后Ig同型转换情况等。1993年公布了XLP的诊断标准,现列表如表2-6。
表2-6 XLP的诊断标准
注:*确诊需符合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
基因序列测定是诊断XLP 的金标准。基因序列测定诊断方法的缺陷在于用时长,不能及时提供诊断依据,对于一些重症需要及时确定治疗方案的病例不适用,且对于尚未发现的基因突变型不能提供诊断依据。有报道可以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基因表达蛋白及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以协助诊断XLP。流式细胞技术具有耗时少等优点,可在临床应用对高度可疑XLP病例提供鉴别诊断依据,从而尽早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提出依据。
【治疗及预后】
XLP 的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XLP 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HSCT 是XLP 唯一的治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2.对症治疗
①HLH-2004 方案化疗:XLP 最主要的临床表型和死亡原因为FIM/HLH,所以提高对HLH 的早期识别及治疗,对于改善XLP 的预后极其重要。目前HLH 诊断治疗指南是国际组织细胞学会提出的HLH-2004 指南。HLH 治疗中强调疾病早期应用规范的化疗方案,常用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激素、环孢素,抑制高细胞因子血症及组织细胞的活化。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低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治疗主要是IVIG。规律IVIG 预防感染可以显著改善此表型患者的预后。③淋巴瘤的治疗:对于淋巴瘤患者需按照淋巴瘤治疗指南进行放化疗治疗,而最终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在疾病缓解后尽早进行HSCT。
3.对因治疗
EB病毒感染是XLP患者起病的最主要诱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控制EB病毒感染对于XLP的治疗非常关键。①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明确存在EB病毒感染的患者主张使用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的抗EB 病毒药物主要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及干扰素-α。更昔洛韦用量:每次5mg/kg,每12小时1次,Max每次250mg,疗程至少2周,根据患儿临床情况决定是否应用维持治疗;②B细胞靶向治疗:B细胞为EB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原发EB病毒感染后应用B细胞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B细胞表面CD20分子特异性抗体)可在短期内清除循环中大部分B细胞(80%以上),从而控制EB病毒感染,防治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郭欣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