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创伤负压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4 截趾后保留第1跖骨头

患儿,男性,11个月。

主诉:热水袋烫伤左足3月余。

病史:患儿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于2014年4月在某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在ICU被热水袋烫伤左足,在ICU行创面换药等治疗,左足第1、2足趾渐呈干性坏死,为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7月14日转入我院。

入院诊断:1.足趾干性坏死(左足第1、2足趾);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方颅畸形。

治疗过程:

1.全身治疗 入院检查及化验无明显异常,患儿创面相对小,无感染表现,全身治疗主要是2次手术前后禁食水后,临时给予平衡液及葡萄糖注射液。创面对全身及进食无明显影响,胃肠营养能够满足治疗需求。创面培养无细菌生长,治疗过程中未使用抗生素。

2.创口处理 完善相关检查及准备。科内讨论手术方案为截趾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尽量保留残端长度。与家属沟通后于2014年7月23日行左足第1、2足趾截趾扩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术(图1-4-19~图1-4-22),手术采用跖趾关节离断,将关节面软骨去除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了截趾残端骨质长度,术后负压材料少许渗出浸润,引流管未记录到引流液。

负压治疗12天截趾残端表现:创面较术中明显缩小,创面周围组织渗出肿胀明显减轻(图1-4-23)。截趾术后第15天,更换负压治疗3天截趾残端表现:创面较前缩小明显,截趾后创面凹陷处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图1-4-24)。截趾术后19天,创面碳纤维敷料包扎后干痂形成,透过干痂可见创面无明显渗出,大部分上皮化愈合(图1-4-25)。

截趾术后27天,创面仅余米粒大小,基本愈合,外形满意(图1-4-26)。

图1-4-19 术中可见患儿左足第1、2足趾发黑干性坏死,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清楚并可见坏死组织溶痂表现

图1-4-20 截趾去除坏死足趾、边缘活力差及角化组织

图1-4-21 截趾后残端创面新鲜,组织活力好

图1-4-22 截趾残端术中负压敷料覆盖行负压治疗

图1-4-23 负压治疗12天截趾残端表现,创面较术中明显缩小,创面周围组织渗出肿胀明显减轻

图1-4-24 截趾术后第15天,更换负压治疗3天截趾残端表现:创面较前缩小明显,截趾后创面凹陷处肉芽组织生长明显

图1-4-25 截趾术后19天残端表现,创面碳纤维敷料包扎后干痂形成,透过干痂可见创面无明显渗出,大部分上皮化愈合

图1-4-26 截趾术后27天残端表现,创面仅余米粒大小,基本愈合,外形满意

截趾术后33天创面上皮化愈合(图1-4-27),患儿出院。

图1-4-27 截趾术后33天创面上皮化愈合,患儿出院

随访:创面愈合后1个月随访,创面上皮愈合好,无明显水疱、无破溃等。

专家点评:

1.患儿年龄小,受伤时仅8月龄,在外院有医疗纠纷,外院治疗病程3月余,左足第1、2足趾已干性坏死应予以截趾,尽量保留足掌长度,同时保证足掌站立、行走功能是家属主要诉求,也是本病例的难点。

2.第1跖骨头保留与否对构成足底平稳的三点一线十分重要,足跟、第1、第5跖骨头构成三点,足跟与第5跖骨头形成一线。传统手术方法将第1、2跖骨头截除,皮瓣覆盖将对患儿足部站立有严重影响,外院不恰当治疗使创周组织炎性浸润、弹性差,同期皮瓣覆盖截趾残端,所需截除的骨质更长,对站立影响更大。

3.考虑到患儿年龄不足1周岁,新生骨质及软组织重建、代偿作用强,手术采取跖趾关节离断、去除关节面软骨的方法保留了第1跖骨头,同时创面负压封闭治疗,促进骨质向远端生长,缩小截趾创面、防治感染,促进创面上皮化愈合。

4.负压治疗截趾残端优势在于,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换取截趾残端最大长度,该治疗方法虽周期较长,但为患儿站立、行走奠定了必要的结构基础,由此可见负压治疗可以作为截肢残端保留长度的一种治疗方法。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