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损害防范知识及案例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和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患者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和敏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沟通的目的是建立相互融洽、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根本措施及重要手段。
一、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
1.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医患沟通良好,医患关系和谐,往往能使患者真实、详细地陈述病史特点、演变过程,在体格检查过程中,更愿意主动配合医生的检查,从而增加了病史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的正确性。特别是涉及患者隐私的疾病,没有良好的医患沟通,往往不能采集到有用的病史。医患沟通也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医务人员美好、善良、亲切的语言和行为,还会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会起到医疗技术及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2.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患沟通,不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医患关系。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医患模式也变为参与-协商模式,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客观上要求医患双方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医患沟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是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所导致。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医务人员与患者是合作关系,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产生。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后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而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
二、不同阶段医患沟通的具体措施
医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时便形成,在患者出院时,甚至出院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结束,任何一个阶段的沟通都具有同样的意义,但每一阶段均有不同的任务及特点。
1.前认识期
此期发生在医生与患者接触之前,即正式面对面问诊之前。医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充分地收集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准备。而患者则可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对医疗机构或医生进行初步了解,甚至借助于先进的网络平台与医生进行交流,这个阶段患者试图收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信息以及自身可能患有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医疗机构的特色科室、医生的专业特长、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等。医患双方有了前期的准备阶段,可以更利于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2.认识期
医患双方进行会面性的接触,此时诊疗活动尚未开始,此阶段主要目标是医患双方彼此熟悉,争取取得相互信任。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欢迎、自我介绍等方法快速地与患者建立联系,带动患者进入就诊流程,为更好地收集病史奠定基础。此期医务人员应以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从医行为对待患者,尊重、同情、关心患者,就会得到患者的信任,才能够从患者处获得详实、可靠的病情陈述,及有价值的诊疗需要的信息。
3.运作期
医患之间从接触到认识,医患关系已初步建立,诊疗活动已开始。此阶段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实质性内容沟通为主,如检查项目告知、病情诊断内容、治疗方案选择等,重点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诊断情况、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后,并获得患者配合,保证诊疗行为的顺利实施。医师将患者融入到整个治疗决策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患者对医嘱遵从的目的。此期依患者病情不同,时间跨度可长可短,这就为医患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期内医师用高超的医疗技术,通过认真诊断和治疗,可以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形成顺畅的沟通交往渠道。
4.结束期
患者就医的最终目的达到,通过诊疗使病情迅速好转或痊愈,患者即将出院,医患关系行将结束。本期的任务是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出院后疾病复发,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调节,以及出院后的治疗方法、病情注意,预估后期患者可能面临新的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制定措施以预防或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妥善处理医患双方已经建立的情感关系,顺利结束医患关系。此后,医生对部分特殊病例,保持持久的联系和随访,可能获得对医学有价值的资料,并可增进社会效应,密切医患关系,且有助于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的传播。此期的重要性,不被大多数医务人员所重视,特别是出院注意事项交代不清,导致患者后期康复、保养过程中出现医疗损害而引发医疗纠纷。

(张长全 蔡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