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调养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消渴方—滋阴降火除消渴

元代神医朱丹溪
消渴方由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创,因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在他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朱丹溪对中医学贡献卓著,因为他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被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朱丹溪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幼,全家靠母亲戚氏一人支撑。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众工束手”,他就此立志学医,刻苦钻研《黄帝内经·素问》等书,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
丹溪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写出了《丹溪心法》这样的传世经典,而其中就有这张名方—消渴方。
滋阴降火消渴方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
朱丹溪将疾病中所有的火热证分为实火、虚火与郁火,大胆提出虚火可补,从而使河间学派众多医家长期以来对外感火热的探讨为之一变,而转为对内伤火热的研究;也使治疗火热证由过于偏重清热泻火治法,转为重视滋阴降火治法,奠定了滋阴降火学说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医学的一大贡献。
消渴这个疾病多属于火热证,易饥多食,口渴多饮,主要由于胃中有热造成的。
消渴方用黄连末、天花粉末,和入藕汁、生地黄汁、牛乳中熬成膏,再加生姜汁、白蜜,熬和均匀,服用时将膏放在舌上,含化后用少许白开水送下(原书中此方无具体剂量。根据临床实际,建议用量为:天花粉20克,黄连10克,生地黄20~30克,共为细末,用适量的藕汁、牛乳汁、生姜汁、蜂蜜等调和在一起,每次3~5克,每天3次。或者将黄连末、天花粉末等量应用,和入适量藕汁、生地黄汁、牛乳中熬成膏,再加少许生姜汁、白蜜,熬和均匀,服用时将膏放在舌上,含化后用少许白开水送下)。
黄连能泻心火,天花粉、藕汁能清火生津液,生地黄滋益肾水,牛乳补血润燥,生姜汁和胃,白蜜益胃生津,所以有泻火生津、益血润燥的作用,能使消渴大为改善。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使用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服用消渴方呢?笔者曾治疗过一位患者,男,45岁,农民。患者能食善饥已有2年多,半个月来头晕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空腹血糖10mmol/L,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10碗左右,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予患者消渴方加佩兰、石斛,将诸多味药熬成膏,每日1勺,用白开水送服,1周后口渴明显好转,也不再那么容易感到饥饿了。
服用消渴方的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消渴方中的生姜、牛乳、白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是不是人人都可服用呢?并不是这样。消渴证若见到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脂的症状,是肾气虚有热,本方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