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疗专家共识与指导原则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临床应用

(一)实施条件
1.技术准入
尽管是自体干细胞移植,没有异体干细胞的免疫排斥,也不存在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道德问题,但是专家们一致认为: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要有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和新技术委员会或相关部门的批准。
2.人员资质准入
①专业人员需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②需要相关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实施。
3.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①万级实验室;②离心机;③拟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要有血细胞分离机。
(二)患者的选择
1.适应证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无法行旁路移植术或者介入治疗,而保守治疗无效者;②无法耐受旁路移植术和介入治疗的患者。
2.禁忌证
①过去5年内明确有恶性疾病的患者或血中肿瘤标志物(AFP、CEA、PSA、CA19-9、CA125)水平明显升高者;②严重心、肺、肝、肾衰竭或一般状况很差不能耐受干细胞移植手术者;③近期有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病史者;④主动脉、髂动脉等大动脉闭塞者。
(三)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围术期处理
1.患者的思想准备
详细地向患者说明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及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使患者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特别要说明干细胞的微创性,使患者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2.患者的身体准备
取髓和移植的部位要备皮。需要血管腔内介入的患者,术前先行碘过敏试验,对糖尿病与肾功能不全、脱水患者术前开始水化,糖尿病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感染患者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饮食、补液及输血准备
手术当天要禁食、禁水,静脉输液可保证患者基本的需求和营养。如果术前血红蛋白低于10g/L,建议备血200ml,在抽取骨髓血时缓慢输血。
4.干细胞移植术前骨髓动员
皮下注射G-CSF 5~10μg/kg,qd,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动员4~5天,改良骨髓干细胞移植动员2~3天,每日监测WBC不超过5万/μl,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最好待外周血CD34 +细胞数达10~20个/μl再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开始即应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阿司匹林0.1g,qd,低分子肝素0.4~0.6ml,ih,q12h或普通肝素4000U,ih,q8h。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至少持续至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
(四)实验室的处理(干细胞制备)
骨髓血的收取、转送应由专人负责,以免混淆;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流程规范化;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制备,也可以选用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细胞分离系统;干细胞以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容量;制备的干细胞只能在4℃冰箱短时间保存;计数细胞总数,进行活力测定;有条件时推荐用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干细胞的成分。
(五)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般移植方法有2种,分别为:缺血肢体的局部肌内注射移植 [7~11]和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移植 [17]。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变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移植。
1.局部缺血肌内注射移植
①麻醉:多选用静脉复合麻醉,也可选用硬膜外或者腰麻。由于注射范围广,次数多,局部麻醉不推荐;②抽取20~50ml的生理盐水稀释制备好的干细胞悬浊液,然后抽取上述稀释后的干细胞悬液备用;③在缺血肢体画出要注射的具体位置。一般针距2cm,每针注射0.75~1ml;④注射后用酒精纱布消毒皮肤后包扎注射部位。
2.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移植
①一般选用局部麻醉。穿刺动脉,放置动脉鞘管,肝素抗凝;②用导丝和导管选择到下肢病变动脉,送入并充盈球囊,阻断动脉后将干细胞悬液缓慢推入动脉腔内。3~5分钟完成,放松球囊并撤除;③退出动脉鞘,压迫并包扎穿刺点。
(六)干细胞移植的术后处理
1.术后根据需要应用抗生素。
2.对于局部注射患者,术后2~3天撤除包扎的纱布。
3.对于动脉腔内注射患者,一般术后需下肢制动6小时,卧床24小时。术后建议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七)干细胞移植的术后评价
1.安全性评价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回避。对干细胞移植安全性的忧虑主要是免疫排斥和肿瘤生长的问题。对于安全性的评价,必须注意下面几点:是否有致瘤性;有无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无全身的不良反应;术后肝肾等功能的变化。一旦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应按规定报告医院相关主管部门。
2.有效性评价
临床观察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和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
主观指标:①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被问及能回忆起偶有疼痛为1分,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而不需或偶用一般镇痛药为2分,经常用一般镇痛药为3分,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镇痛药难以缓解为4分;②冷感评分:无冷感为0分,患者偶述受累肢体有发凉怕冷的感觉为1分,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为2分,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而需要采取局部保温措施,采取措施后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3分,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而采取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也无明显改善为4分;③麻木评分:无麻木为0分,偶感轻度麻木为1分,经常有轻度麻木不适为2分,麻木感觉明显但可以忍受为3分,麻木非常明显难以忍受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4分。
客观指标:主要包括①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干细胞移植前后跛行距离的变化。主要测定无痛步行时间(分)或跛行距离(米),此项指标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如果使用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则是一种非常简单和客观的指标;②皮肤的温度差(双下肢):移植前后的变化;③经皮氧分压(TCPO 2):作为全球通用的三大评估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之一,可直接反映血管向组织供氧情况,可以对肢体缺血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可以评估组织存活率;是一种无创,低成本并可重复使用的检查方法。经皮氧分压测定,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指标,国外经常用此项检查作为截肢与否的指标和预测截肢平面,一般临床上以20mmHg作为临界值,不过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检查前患者一定要静息平卧30分钟以上,检查室内温度要保持恒温;④患肢发绀及溃疡的面积和深度(mm):溃疡范围测量并标记,作为客观的评价指标之一,能够证明干细胞移植后是否有效;不过,即使血供得到了改善,溃疡面的愈合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较大溃疡者,一般近期疗效不明显,因此溃疡范围测量仅适用于小溃疡者;⑤静息状态下踝肱指数(ABI)及趾肱指数(TBI):是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但是不少患者在短期内不会增加得很明显;⑥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测定:作为一种评价下肢血供的金标准之一,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好的无创的检查评价指标;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评分。根据新生侧支血管评估分4级:0(无新生侧支血管)、+1(少许新生侧支血管)、+2(中量新生侧支血管)和+3(丰富新生侧支血管);⑧截肢率及截肢平面的变化:由于血管性截肢与血液供应具有相关性,截肢平面经常受到血液供应的影响,因此如果移植前后的截肢平面有一定的变化,能够达到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也能够说明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性。
3.术后随访
推荐术后第1、3、6、12个月时各随访1次,第2年每半年随访1次。此后每年随访1次。

执笔人:谷涌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