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阳明病病证
白虎汤证
1.临证原理
阳明病的临证原理,是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相关脏腑及其经络学说的发病原理。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其生理病理等一切表象皆来源于此,故曰阳明病临证原理。
2.方剂介绍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著名方剂。后世多有运用发展,如《伤寒类证活人书》之白虎加苍术汤,即原方加苍术;《温病条辨》之化斑汤,即原方加元参、犀角;《温热经纬》之羚犀白虎汤,即原方加羚羊角、犀角等。
(2)组成:
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而成。
(3)功用:
清热生津。
(4)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伤寒论》经文176条、219条、350条有记载。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176条、219条、350条综合,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烦渴引饮”的主症,“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白虎汤主之”为病理、性症、体征,以方测证。
“烦渴引饮”,由于胃热炽盛,充斥内外,扰乱心神,则心烦;由于胃热伤津则口渴。口渴是前因,引饮是后果,即口渴而致引饮,这是气分热盛的主要表现。“阳明气分热盛”,是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气分热盛,充斥表里内外的病证;“壮热面赤”,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充斥于表里则壮热,充斥于上则面赤;“汗出恶热”,由于阳明气分热盛,津液外泄则汗出,由于阳明热盛充斥于表里内外故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因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气分热盛充实,推动血脉有力,故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白虎汤主之”,以方测证,当为阳明气分热盛。
所以综上性症、体征、病理、以方测证,可以确定“烦渴引饮”为阳明气分热盛证。
病证已明,所以治则必然是清热生津,方选白虎汤主之。
4.临证笔录
左下叶肺炎
丁某,男,28岁。初诊:2001年2月4日。
病史:
两周前出差,淋雨而感冒,自服解热片,感冒基本好转。但是两天后突然发热,汗出咳嗽,咯吐黄痰,并且伴有胸痛,心中烦躁,呼吸气促。急赴医院检查:体温39℃,验血:WBC 15 000,中性88%。胸透左下叶大片浓密阴影,诊断:左下叶肺炎,收住院。输液加抗生素三日,发热不退,上升至39.5℃。患者无奈,要求加中药,故邀我会诊。
中医检查:
急性病容,眉头触手滚烫,汗出如流,不断索水引饮,舌苔薄黄质红,脉浮有力。听诊:左下叶呼吸音减弱,病证乃属风寒入里犯肺,热邪壅遏,白虎汤证基本符合,治疗清气分之热,选方:白虎汤。拟方:石膏60g、知母15g、粳米(东北大米)30g、生甘草12g。服药两剂,发热不退,咳嗽吐铁锈色脓痰,胸痛加剧,思忖半天,按理说应该有效,问药全否?缺粳米。心中豁然开朗,上方加配粳米50g,喝药前务必搅动充分,然后服药,又服两剂,体温果然退至37.5℃,胸痛大减,上方加三七粉3g冲服,铁锈脓痰已瘥;诸症亦愈。
心语:
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其粉末易于沉底倒掉。用粳米除养胃气以外,尚能粘着石膏粉末,防止沉底,服药前充分搅动,以防其粉末沉底,以免将石膏倒掉。
气分大热证
耿某,男,50岁。初诊:1989年8月7日。
病史:
患者素体壮实,正气充沛,很少患病。半月前因村里红白喜事,饮食不洁,腹泻三日,硬抗着,没吃药,就抗过来了。恰巧赶上西北寒流,风寒趁虚而入,病倒了。壮热不已,烧到39.8℃,大汗淋漓,心烦口渴,饮水无数。家人将他送到医院,验血、验尿、拍片均未发现大毛病。大夫说转中医院看吧。
中医:
望诊:满面红光,热气腾腾,呼吸气促,汗出如流,饮水无度。舌苔薄黄质红,脉洪如涛。证乃气分大热证,如阳明所说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大也,选方:白虎汤。拟方:石膏75g、知母15g、粳米50g、生甘草12g。一剂顿服。服后,发热已降(37.9℃)。上方加麦冬15g,续服两剂。发热已平(36.9℃),汗出如流等亦愈。
心语:
白虎汤总结为四大证,易于辨证论治,投药。服药前务必搅动,以防石膏末沉底,不能充分发挥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