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证实践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少阳病,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证的名方,后世多有发展。
(2)组成:
由柴胡、黄芩、瓜蒌根、牡蛎、桂枝、干姜、炙甘草七味药而成。
(3)功用: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4)主治:
《伤寒论》经文第147条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147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为主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为疗程、性症,以方测证。
“胸胁满微结”,是水饮结于少阳之经为之;“小便不利”,当是少阳兼夹水饮内停为之;“渴而不呕”,是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则为口渴;由于胃气尚和,因而不呕。“但头汗出”,由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水道不调,阳郁不得宣达于外,津液蒸蒸而上所为;“往来寒热,心烦者”,误治伤正,邪气内传,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互有胜负,则寒热往来。胆火上炎,上扰于心,则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少阳兼水饮内停证。
所以综上所述,疗程、性症、以方测证,可以确定主症“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为少阳兼水饮内停证。
辨证已明,论治由生,治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
4.临证笔录
少阳兼水饮内停证
徐某,男,7岁。初诊:1998年11月11日。
病史:
患者感冒六日,上午发热轻,下午发热重,口苦咽干,心烦意乱,胸胁胀满,小腹发凉,小便不爽,似乎小便无力。患儿难吞药片,喜饮药水,故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测体温37.4℃(下午),望舌苔薄白,舌质淡红,切脉小弦。辨证:综合脉证,符合少阳兼水饮内停(下焦)证。论治:和解少阳,兼温化水饮。选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拟方:柴胡12g、黄芩12g、干姜6g、桂枝10g、天花粉12g、煅牡蛎30g、生甘草6g、茯苓15g。疗程:上方水煎三剂服完,发热复常(36.5℃),上方加香附12g,续服四剂,胸胁胀满已消,小便已利,为防复发,再进四剂。
心语:
水饮内停证,细究在于脾虚失运,肾阳亏虚,不得气化,运化失利,多余之水湿停居下焦而成,主要表现在小便不利,胸腹至小腹胀满等,治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贵在应用桂枝干姜温通阳气,再加茯苓渗湿利水,以消水饮内停。
产后目眩擗地证
宋某,女,22岁。初诊:2001年3月8日。
病史:
患者产后目眩,胸胁胀满,小便不利,小腹时时动悸,夜眠惊恐,噩梦纷纭。身上自觉发热,测体温不高,上午轻,下午重。晚上未睡好,第二天眩晕加重,几乎晕倒。赴医院检查,怀疑大脑供血不足,给些药物,服完无效,转程看中医。
中医检查:
面色淡白,无有光泽。望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沉小弦。综合病史、神色、苔脉,证乃少阳兼水饮内停。治予和解少阳,温阳化饮,选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拟方:柴胡12g、黄芩12g、桂枝10g、干姜10g、天花粉12g、煅牡蛎30g、炙甘草6g、泽泻12g、炒枣仁30g。一剂水煎服完,当晚酣睡,第二天,神佳足下有根,从无晕倒之感。上方去泽泻,加猪苓12g,小便畅利。原方七剂,服完之后,诸疾皆除。
心语:
不在乎症状多少,只要结合病史、神色、苔脉,综合判断,辨证准确,投药合适,就能立刻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