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精神病学与变态心理学

关于精神病学与变态心理学,有的学者认为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虽然在某些方面有重叠,但还是不同的。概括来说,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两者遵循不同的模式,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因此,在对异常或变态心理行为的理解、评估、治疗和预防方面就有了不同的观点、角度、策略和具体方法以及两个学科的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工作场所、工作对象等方面也会有侧重或关注比例的不同。实际上,两者之间常常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界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两者的异同与对“心理”和“精神”两个词的解释和理解有关,其概念的核心内涵和外延使两者既相同又有各自的特点。目前我们采用的这些词汇大多来自国外,比如:psychological disorders,psychiatric disorders,mental disorders,如何准确地翻译,它们与我国文化中对于心理和精神的理解是否一致?这些都使得精神病学与变态心理学之间没有一个决然的分界线。
本节就两者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异常心理的理解、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等方面进行简述。需要申明的一点是,所有对两者比较的观点都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敬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专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研究。
变态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行为、思维和情绪的异常模式,这些异常模式可能会导致精神障碍或者本身就是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关注这些异常,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变态心理学是科学研究性的,而非应用性的学科。简言之,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从上述的概念来看,精神病学从医学角度,更加关注的是已经形成的疾病或障碍,探索作为一个整体的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规律;而变态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加关注的是基础的可能(也可能没有)构成精神或心理障碍的元素(情绪、行为、认知)为出发点的,探索其在促成疾病过程中的模式和规律,以及疾病形成的原因。再者,变态心理学试图采用维度的和社会建构的理念,会从健康到不健康的维度上考虑心理痛苦和行为功能受损,会考虑痛苦和受损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他影响因素;而精神病学是运用医学的模式进行分类,是比较疾病本质论的理念。然而,两者常常分享共同的观点。
很多教科书都会从介绍这一学科的历史开始的,这是因为了解其概念和方法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不变)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再重复以前的错误,还可以预见我们现在的概念和方法在未来会怎么变化。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开篇也是如此,从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来看,精神病学从其构成的希腊词源开始:psyche为精神、灵魂,iatria为治疗,即精神病学是治疗灵魂疾病的意思。古代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变态心理学从现象开始:日食、地震、风暴、四季变化等所有好的坏的都被认为是超自然的力量所控制的,那么超出个人控制的行为也被认为是超自然原因所引起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因为神不高兴了,或者被鬼神占据了。在希伯来文化中,古怪的行为被认为是由于神很生气,撤销了保护,从而被魔鬼附身造成的。当然这些在精神病学的历史中也会提到,都是中世纪科学之前的神学宗教占统治地位时期对人的“古怪”行为的解释。
一些专业领域会涉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然而这些应用领域会与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领域有关。精神病学就是这些专业领域中的一个,另外一个就是临床心理学,在这两个领域从事专业实践,都需要按照程序去获得相应的执照。当然,还有其他相关的一些专业人员也在治疗精神障碍的患者。
总之,精神病学与变态心理学都属于软科学,其定义或概念都是抽象的,都受历史时期和文化的影响,其真正含义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确定,因此有关这些概念或定义的争论会一直持续,也会不断地变化。简言之,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两者叙述的内容十分相似,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着眼点不同,各有侧重,论述的范围也有差异。精神病学更加偏重于临床应用,变态心理学更加偏重于科学研究,为精神病学提供更基础的研究发现。
二、对异常心理的观点和视角
对于异常心理现象或精神疾病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已有阐述,这里简单阐述变态心理学在学科水平对心理异常或障碍进行理解的观点或探究的范式。
直到20世纪,由于在大脑和遗传学领域取得的令人激动的新发现,寻找疾病的生理因素主导着心理病理学领域的研究。当代生物学和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解释和治疗方法的发展,主要是受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的理论家和科学家的影响。
20世纪初,弗洛伊德在麦斯麦的“磁力操纵”疗法和布罗伊尔的“宣泄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并将其迅速推广。弗洛伊德以及其他精神动力学的理论由于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支持,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但他的理论对心理病理学的影响深远:他肯定了早年经历的重要性,提出了无意识的观点,指出了行为的起因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对后来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如内隐记忆的研究,这些无意识反映着大脑的自动化和不可思议的效能。
变态心理学在科学地研究和理解心理病理现象时,试图保持客观遇到非常大的挑战,精神病学也一样。因为科学不仅是受科学家本身限制的,它同样被现有的科学知识、手段等所限制。虽然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来运用科学原则去学习心理病理学,但是科学不是完全客观和确定的,如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坤(1970)提出的那样,主观因素和我们人类的局限性,都会被带入到科学研究中。
变态心理学一般会采用以下几个模式或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指导其对异常心理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以及干预的研究:基因、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同时也会考虑情绪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由于每种模式都有其局限性,现代心理病理学的观点往往将几种范式结合在一起,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素质-压力”模型,整合了上述的各种观点,代表着一种整合的范式。
对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来说,选择一种范式对理解、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多数异常心理现象,每种范式都能提供关于病理学和治疗的重要信息,但只是完整画面中的一个侧面。因此,要充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以及其中的依恋关系和自我等因素。
三、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
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几乎是在相同的领域工作。在应用方面,他们都会涉及对精神障碍或疾病的识别理解、评估诊断、预防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等。精神病学家比临床心理学家更多地会去治疗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当然他们工作的对象(疾病类型)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虽然临床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的共同目标都是缓解患者的精神痛苦,但他们的培训、工作的场所、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往往相差甚远。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精神科医生是执业医师。因此,他们会经常使用医疗方式评估心理问题,将此视之为疾病和患者,虽然也有许多医生会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但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而临床心理学不属于医学专业,临床心理学家会经过初始访谈收集更多的信息,并进行较为详细的临床评估,提出治疗假设和干预计划,主要是运用不同形式的“谈话治疗”。当然在美国的一些州,临床心理学家在接受了一年的训练并且合格之后,也可以拥有处方权,可以开处方。
美国的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都很发达,两者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药物的运用: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精神科医生用药太多、太随便,而精神科医生认为临床心理学家不能有效治疗患者,因为他们不懂医学检查,不能在患者需要时使用药物;实证支持的治疗:尽管在所有的精神卫生领域内(包括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大家(包括精神病学家)都强调和推行在变态心理学专业领域中被科学和临床研究证明有效的可靠治疗方法(实证支持),但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精神科医生仍然过多沿用旧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来调整他们的治疗方法。
为此,在美国的精神卫生机构常常是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常常既有精神病学家,也有临床心理学家,还有其他临床工作者,多学科的临床工作者构成一个团队,从不同的侧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也就诞生了多种多样的相关专业和职业,如精神病学家、精神病学护士、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治疗师、职业训练师等。每种职业需要不同时间周期的专业培养,在科学研究、心理评估、心理干预以及精神药理学等方面各有侧重。
总之,变态心理学偏重于识别、理解、分析、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更多的是去发现和评估异常或者功能不良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的规律和模式,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偏重于应用的不论是精神病学还是临床心理学,都离不开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支持。变态心理学的应用方面由临床心理学来承担,这个方面与精神病学有很大的重叠,或者说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会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出现异常或障碍的心理行为,从而制订更加有效、可靠的干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变态心理学相对于精神病学更加侧重于科学研究,但又不局限于研究。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