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脾胃病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非心源性胸痛

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NCCP)是指在缺乏明显的活动性冠状动脉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反复发生的心绞痛样胸骨后疼痛的症状。可由食管、胸膜、肺脏、纵隔和胸壁等疾病引起,通常专指食管源性或推测为食管源性的胸痛。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胃食管反流病与NCCP:NCCP最常见的病因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 disease,GERD)。西方人群中约占40%~60%,我国GERD约占30%~80%。存在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中,NCCP的患病率较高。最近研究指出在经常(每周至少1次)出现烧心的患者中,37%有NCCP,而没有反流症状的人群中,只有7.9%有NCCP。但是GERD引起胸痛的机制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酸反流刺激食管或引起食管损伤、继发性动力异常及食管对酸高敏感等有关。
(2)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与NCCP:某些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症、胡桃夹食管等可有胸痛症状。但NCCP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相对较少,而且相当一部分测压显示存在食管动力异常的患者同时存在GERD。因此食管动力障碍与NCCP的关系还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患者接受食管测压时,存在动力异常的同时并不经常出现胸痛,即使食管动力没有正常化,胸痛也可能改善。
(3)内脏高敏感:内脏高敏感是一种对内脏刺激感觉增强的现象,这种增强不依赖于刺激强度。导致食管高敏性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食管组织的损伤、炎症及重复的机械刺激均能致敏外周传入神经,在刺激不再存在的情况下,外周传入神经依然保持高敏性。目前有研究证明食管高敏性不但与外周敏感性增强有关,可能同时存在大脑皮质对内脏感觉传入的信号处理增强。
(4)精神心理异常:据估计,17%~43%的NCCP患者存在某种精神心理异常,如惊恐障碍、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和功能性胸痛有关,但它们的潜在作用复杂,精神心理疾患也许是促使患者就医的原因,而未必是导致胸痛的直接原因。
(5)此外,食管心脏抑制反射、食管纵行平滑肌长时间持续收缩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能是NCCP的发病机制。
2.其他疾病导致的胸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见于以下疾病:①腹源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吞气症、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肝癌、膈下脓肿等;②胸壁疾病:包括肌肉损伤、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病变等;③肺和胸膜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肺梗死、肺癌等;④纵隔疾病:如急、慢性纵隔炎,纵隔气肿或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胸痛,可能由于炎症、肿瘤、外伤、机械压迫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所支配的神经感觉纤维,通过脊髓后根传入纤维将疼痛感觉传导到大脑皮质引起;也可是放射性疼痛,即来自内脏和体表某一部位同时受某些脊髓后根传入纤维支配时,内脏疼痛的同时还可出现相应体表的疼痛感觉。
二、鉴别诊断
1.心源性胸痛与食管源性胸痛的鉴别
心源性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等所诱发,主要表现为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性、发闷或紧缩性疼痛,也可有烧灼感,心电图常有相应改变;食管源性胸痛的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痛,也可为钝痛,疼痛可向下颌部、颈部、上肢或背部放射,常伴有反酸、烧心、反食、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疼痛发作与进食、体力活动和体位(如卧位和弯腰)有关,抑酸药物治疗有效。心绞痛的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也能缓解由食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食管症状。
2.食管源性胸痛的鉴别诊断
(1)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发生,躯体前倾或仰卧时加重,直立位或服用制酸剂可缓解。24小时食管腔内pH监测、食管下段LES压力测定、内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的明确。
(2)食管溃疡:食管溃疡常发生于反流性食管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下段后方烧灼感和高位上腹痛,其疼痛部位高,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可在仰卧或前倾时加重,服用制酸剂可缓解,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食管镜或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食管癌:胸骨后疼痛是食管癌较早期的症状,并可伴有背部不适感。食管中段癌更易引起胸骨后疼痛。除胸痛外还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对食管癌有确诊价值。
(4)弥漫性食管痉挛:多因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由情绪激动、焦虑、饮食不当等诱发,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由于食管正常蠕动消失,呈弥漫性痉挛状态,所以当食管内有大量食物滞留时,食物可反流入口中,此时胸骨后疼痛可缓解。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X线吞钡检查及食管内测压术。
(5)食管裂孔疝:以中老年人常见,除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外,还伴有腹胀、嗳气、胸骨后梗塞感。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胃镜等检查。
3.腹源性胸痛的鉴别诊断
(1)胆囊炎、胆石症: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多呈剧烈绞痛,少数可向前胸部、右肩部放射。急性胆囊炎时常伴有发热恶寒,胆石症阻塞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超声、CT、MRI等检查可确诊。
(2)消化性溃疡:其典型表现为规律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少数病人可放射至前胸,常伴有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可确诊。
(3)肝脓肿、肝癌:肝脓肿除有肝区疼痛外,还可引起下胸前部、侧胸部疼痛,常伴有发热恶寒、局部膨隆等表现。肝癌多表现为肝区进行性疼痛,常较剧烈,也可引起右下胸部疼痛,常伴有食欲减退、消瘦、肝功能减退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等表现。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可确诊。
4.胸壁源性胸痛
常见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等,其特点是胸痛常固定于病变所在的部位,患部常有明显压痛,胸廓活动时胸痛加剧。
5.肺源性胸痛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肺结核等累及胸壁或胸膜时均可引起疼痛。常伴有相应的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等,胸部X线、CT、MRI检查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