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诊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流行病学

近10余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虽然慢性乙肝至今仍是导致国人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全国慢性乙肝患者仍有2000万人左右,但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由1992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7%,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现已成为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的疾病。丙型肝炎虽无疫苗可以预防,但是我国居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1%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的流行,我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近几项基于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饮酒。与丙型肝炎不同,乙肝病毒感染本身并不导致脂肪肝,但是当前愈来愈多的慢性乙肝患者因为肥胖或饮酒而并发脂肪肝。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体检中肝脏酶学指标异常最为常见的原因,高达75%的血清转氨酶异常与脂肪肝有关,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

一、NAFLD的患病率

NAFLD是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20%~33%,其中10%~15%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5%~25%,而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和移植肝复发的几率高达30%~40%。肥胖者单纯性脂肪肝(60%~90%)、NASH(20%~25%)及肝硬化(2%~8%)的发生率则更高。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检出率分别为28%~55%和27%~92%。多种代谢紊乱并存者,NAFLD的患病率更高,而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更大。

来自大中城市普通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成人NAFLD的患病率约为15%(6.3%~27%),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的患病率低于1%。在香港,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NAFLD。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肥胖、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NAFLD患者数量必将越来越多。NAFLD目前已占我国慢性肝病患者的49.3%。在健康体检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者中,NAFLD占75%左右。在伴有血清转氨酶异常的肥胖患者中,NASH的患病率为34%。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特别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的比值(AST/ALT)大于1者,NASH的检出率增加。遗憾的是,在综合性医院就医的肝病患者中,NAFLD所占比例仍较低。

NAFLD同样也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肥胖症的全球化流行,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肥胖儿童脂肪肝患病率为23%~77%。10岁以上儿童NAFLD的患病率比低龄儿童高;小于3岁的超重或肥胖儿童很少发生脂肪肝,除非并存某些可以导致肝脂肪变的遗传性疾病。日本的一项涉及800余名4~12岁儿童的肝脏超声检查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为2.6%,肥胖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中国上海1180名9~14岁学生肝脏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患病率为2.1%,肥胖和超重学生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3.8%和2.9%。第3次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2~19岁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9.6%,而肥胖儿童和青少年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38%。

二、ALD的患病率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因过量饮酒引起的ALD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酒精(乙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我国至今尚缺乏全国范围、大规模的ALD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近年来,我国酒类生产和消费逐年增加。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嗜酒率和A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某些少数民族ALD的患病率高于汉族居民。来自医院的临床病例分析显示,在酗酒超过5年者中,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患病率分别为50%、10%、10%。我国的一项大样本、多中心住院患者调查发现,ALD在肝病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且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饮酒量和饮酒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西安唐都医院的研究显示,酒精中毒是肝功能衰竭越来越重要的病因或诱因。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因肝癌、肝衰竭等并发症而接受肝移植的嗜酒者数量不断增多。由此可见,ALD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脂肪肝的常见诱因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日益增多。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酒精滥用,生活懒散,以及睡眠时间太少和睡眠质量差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症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2.不良的饮食习惯

过量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餐等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比起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3.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与摄食过多同等重要。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4.酒精滥用

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我国现已成为全球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酒精消耗量为711.3万吨,1993年为1846万吨,2001年达到了3069.87万吨。2005年,中国酒类年总产量已高达3463万吨。当前,我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但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脂肪肝。一般地说,平均每天摄入酒精量大于80g、持续5年以上,90%~95%的人将发生酒精性脂肪肝,20%~40%的酒精性脂肪肝将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若仍不戒酒或减少饮酒量,10年以后,8%~20%的酒精性肝炎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3%~10%将发生肝细胞癌。此外,短期、反复、大量饮酒,也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炎活动和肝功能恶化。

5.遗传易感性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脂肪肝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脂肪肝。家族中有上述疾病的成员越多,特别是母亲或双亲有上述疾病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高,发病年龄越小,且发病后疾病进展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