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MR成像技术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评价

一、磁共振成像特点

磁共振成像是继超声、X线、CT之后进入临床的又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由于MRI能提供其他影像设备无法比拟的高质量软组织断层像,它使传统放射学、影像诊断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首先,磁共振成像对比CT和X线,其没有电离辐射危害,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磁共振成像因为具有无创、高清和功能成像的特点,是目前全身各部位(除了肺、心脏冠脉、胃肠道外)检查首选的方法。

其次,磁共振是多参数成像、任意方向成像。目前一般的医学成像技术都使用较为单一的成像参数,如CT用X线的吸收系数成像,超声使用组织界面的反射回波成像等。而磁共振设备主要利用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体内液体流速等参数来观测活体组织中氢质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弛豫时间。这些参数既可以分别成像,也可以相互结合获取对比图像。磁共振成像可以通过调节三个梯度磁场来确定不同扫描层面的空间位置信息,从而获得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或不同角度斜状面的成像,检查过程中无需移动患者,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另外,磁共振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人体体重的70%是水,这些水中的氢核是磁共振信号的主要来源,其余信号来自脂肪、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中的氢质子。由于两者间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所以磁共振的图像具有高对比度的特点。磁共振成像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也没有骨伪影的干扰,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检查有特别优势。

最后,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影像显示技术主要由脉冲序列、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伪影补偿技术和一系列特殊成像技术所组成。主要的特殊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水成像、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等。在检查方法上还分为普通扫描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增强扫描。此外,磁共振成像还涉及心电门控、呼吸门控以及各种线圈的应用。

二、磁共振成像局限性

随着磁共振设备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磁共振检查技术日趋完善。在该项检查技术发展初期存在的一些限制,有的已开始被克服,如成像时间长和少数病人产生幽闭恐惧感的问题,随着快速扫描序列、开放式磁体和短磁体设备的出现开始逐步解决。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的禁忌问题,随着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的问世和应用,磁共振已成为该类患者检查的相对禁忌。

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MRI与CT等成像手段相比,空间分辨力较低;对带有非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或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的病人的检查受到限制;危重症病人因监护仪器、抢救器材不能带入MR检查室,不宜进行检查;对于不含或含少量氢质子的组织结构显示不佳,如骨骼、钙化灶在MR影像上呈低或无信号,不利于这些结构与相应病变的显示;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MRI的伪影主要来自设备、运动和金属异物3个方面;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