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C在行动:援非抗疫工作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认真部署、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8月1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外交、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商务、质检等22个部门建立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迅速制定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管理方案以及技术文件30余个。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牵头部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召开联防联控会议15次,各部门共同商讨安排防控工作,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内防外援,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使联防联控机制又一次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4年8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王宇主任等领导参加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例会
从等着疫情进来,到主动深入疫区;从发生后再应对,到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关口前移、联防联控是这次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新特点。有了应对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教训,我国这次相较以往反应更快、措施更实、应对更主动。坚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防控为主、内外结合、科学应对”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加强口岸重点城市和重点人员防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我境内;同时,细化各项防控预案,强化应急准备和实战演练,确保境内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在联防联控机制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公安部门加强对西非三国入出境人员的筛查工作,并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相关信息;质检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对全国各机场、口岸来华(归国)人员进行检疫、重点人群查验、交通工具和货物检疫处理等;卫生系统全面警戒,建立了多道防线,形成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疾病监测及疫情报告体系,确保早期发现病例,及时追踪和控制。
面对疫情,既要应急,也要治本。为帮助非洲兄弟摆脱“疫”劫,中国除持续不断向疫区国家提供抗疫援助,支持疫区国家尽快战胜疫情外,又着眼于“后埃博拉时期”,主动谋划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标本兼治。坚持授人以渔,加强人员培训。发挥援外医疗队作用,深化中非医疗研究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援助。中国已经并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援非抗疫行动既非一时作秀,亦非为己谋利,而是诚心诚意帮助非洲国家,既要立足当前,尽快战胜疫情,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防疫能力建设,防止埃博拉等流行传染病复发蔓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召开联防联控机制会议、行前动员会,科学有序部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认真研判疫情形势。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搜集疫情信息,及时研判疫情发展态势。
二是构筑境外、途中和口岸三道防线。落实境外离境检疫、途中症状申报和询问、口岸加强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等工作,防范疫情输入境内。
三是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制定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防控准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是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中国疾控中心及时制作了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科普宣传资料,并通过专家访谈、网站发布知识答问,以及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埃博拉防控进展等方式,普及埃博拉病毒科普和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五是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部门间配合,统筹协调各项防范应对措施落实。
六是加强措施落实情况督导,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中医药局6部门组成5个联合督导组,对重点场所、单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和建议。
各地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开展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定点救治、院前急救等专业机构人员的培训,在全国确定167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144辆负压救护车、598间负压病房、127名国家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等3家单位可在80小时内完成病毒快速筛查,16家单位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2014年9月16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为赴塞拉利昂的中国疾控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授旗
2014年8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与第一批援非归国队员交流
2014年12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为第二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伍送行
2014年8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及中国疾控中心领导为援非队伍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