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与再发自然疫源性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

近10年来,有关艾滋病、SRAS、H5N1禽流感、H9N7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霍乱、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病菌和耐多药结核流行的新闻报道充斥广播、电视、网络,甚至制作成电影,人们闻之色变,十分畏惧,可见这些疾病危害之大。它们的共同点是均为新发或再发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生物(包括朊病毒、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和蠕虫)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鼠疫、天花、流感和霍乱等传染病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打击,造成大量死亡。现代科技进步带动了西医大发展,伴随发生的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均得到不同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抗生素和疫苗的广泛应用,常见的经典传染病逐渐减少,天花已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接近消灭,因此,20世纪70年代,西方医学界人士和广大民众均认为传染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今后不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家Sir Macfarlane Burnet和著名病毒学家David O.White在他们主编的1972年出版的《Natural History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中做出了如下论述,即“关于传染病的未来,最可能的预测是它们将非常的沉寂,将来可能新发完全不可预测的新发传染病,但是,过去的50年未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基于上述观点和认识,西方乃至全世界对传染病的重视明显降低,对传染病的防控和研究投入大大减少。
然而,事与愿违,此后20年间,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全新的、新确定的或卷土重来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形成巨大威胁。
二、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定义
鉴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严峻形势,需要重新唤起包括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等全社会对传染病的重视,1992年,美国医学科学院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即“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有迹象表明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
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RI)。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亦提出了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包括:①出现特有症状(新发生)的传染病;②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③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严重;④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⑤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疾病被发现有所增加。
我国学者亦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即新发传染病指造成地区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的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再发传染病指那些早就为人们所知,并已得到良好控制,发病率已降到极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再度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概括起来,新发与再发传染病是指新出现的、新确定的、由少变多、由轻变重、疫区扩大、控制后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它们对人类已形成严重危害或存在潜在巨大危害的可能。
三、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与分类
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只是新近发现是传染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突发性玫瑰疹等。第二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新近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第三类,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等。
人们常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如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
四、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世界各地均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流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有1种以上的新病原体被发现,其中很多已成为流行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传染病,如AIDS、多种病毒性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霍乱、耐药结核和耐药细菌感染等(表2-1)。同样,我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流行严重,危害巨大,特别引起关注的有SARS、AIDS、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间布鲁菌病和人感染禽流感等,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迥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多,加之人口众多,处于社会快速发展与变革阶段,极易发生新发与再发传染病,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表2-1 近代传染病病原体
五、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病原体、人体及其环境三方面因素均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它们相互作用,并决定传染病是否发生和流行,因此,影响新发与再发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和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影响因素网络,下面列举部分影响因素并做简要阐述。
1.病原体进化和适应
病原体在繁殖过程中必然发生基因变异,部分基因变异会导致病原体生物特性的变化,包括对人类致病性的变化,不致病变成致病,低致病性变成高致病性等。同时,病原体在生存压力下,适于生存的变异体被快速筛选出来,病原体的耐药就是如此,如耐药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疟原虫,是传染病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难题。
2.人口学特征
人口的快速增加及老龄化、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等因素,均是促进传染病新发和再发的重要因素。人口增加、居住环境(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城市)恶化、老龄化使人类总体免疫防护力下降,这些因素均可增加传染病的发生。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通快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类及其相关物资流动性急剧增加,病原体亦随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播散,引发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由于对其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等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未掌握,因此,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2003年的SARS就是典型的实例。
3.社会及经济转型与发展
城市化、农业开发、动物蛋白消费增加、森林采伐和环境破坏等与社会及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的活动与传染病的新发与再发密切相关,它们使人类接触到以前不可接触到的病原体,如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的暴发与流行。
4.新医疗技术使用
器官/组织移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滥用和各种侵袭性操作,均可增加传染病在人间的流行,通过医疗行为传播疾病的报道不断出现,如输血、单采血浆、不洁注射、介入治疗、甚至胃镜检查,均可传播HCV和HIV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促使耐药细菌和病毒的快速发生并流行,是人类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健康问题。
5.公共卫生体系的削弱
种种原因造成的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措施不到位、卫生设施缺乏、原有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基础废弃或削弱等亦是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因素。2014年开始的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的暴发与流行与此密切相关。
6.社会动荡
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引发的社会动荡可造成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霍乱的暴发与流行就是典型例证。
7.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难以持续
传染病与贫穷密不可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的流行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还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穷落后地区,每年仍然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霍乱和病毒性肝炎等古老传染病。
8.生活方式及习惯
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加工方法的改变、静脉吸毒、危险性行为等生活方式及习惯与传染病发生密切相关,疯牛病与饮食习惯和食物的加工方法有关,HIV和HCV感染与静脉吸毒密切相关,男性同性性行为大大增加了性行为传播HIV的机会。
六、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特点:①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以病毒性新发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②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多样,动物更多的成为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或传染源,动物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约占70%;③传播途径多样、感染方式多样,许多新发传染病不仅限于一二种传播途径;④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⑤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极易发生流行;⑥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的不确定性,新发传染病的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
七、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危害
1.对人类生命及健康的威胁
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人们对其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难以有效的、及时控制和治疗,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到2012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3千5百万,结核病则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
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关系,如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这些疾病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
2.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2003年SARS对全世界约造成400亿~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H5N1禽流感造成200亿~300亿美元,AIDS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截至2015年1月,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因为埃博拉病毒病已向塞拉利昂捐献价值7.12亿美元的援助。
3.对社会稳定及安全的影响
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起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炭疽事件,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普通民众大量抢购抗生素。我国2003年的SARS流行,很快波及全世界,造成极大的社会混乱,特别是我国。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及国防安全,甚至威胁种族生存,撒哈拉沙漠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军人。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作生物武器袭击居民,造成社会恐慌。传染病造成的商品禁运、旅行限制、移民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间发生贸易纠纷或摩擦。
4.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主要表现在卫生保健费用的逐步增加等,美国每年就诊的传染病病例数约占所有就诊者的25%,直、间接费用占所有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15%约120亿美元,其中新发传染病费用占相当大比例。HIV/ AIDS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的新发传染病的典型。抗生素耐药性导致病程延长、死亡率增加和高额的卫生医疗费用。
八、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1.国际和地区组织、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重视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和网络建设,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传染病报告和信息全球共享机制建设,信息公开透明化,全球防控一体化。
2.降低发生风险
针对影响新发与再发传染病发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的风险。例如:①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森林砍伐,从而降低新病原体出现的几率和减少与潜在病原体的接触机会;②规范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几率;③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率;提高依从性,减少包括结核、疟疾、AIDS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耐药发生率;④促进人类社会均衡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与卫生水平。
3.加强应对准备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做好技术储备;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做好人力储备;大力建设完备高效的卫生系统,包括监测、监控、防控和诊疗系统;完备各种应急预案,并规范进行演练;建立和演练多重合作机制。
4.加强早期发现
加强疾病的监测和监控;加强疾病的报告,特别是原因不明疾病;加强海关的检验检疫。
5.加强早期应对
加强科学研究,及早明确病原体;加强科学研究,及早明确流行规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潜伏期等;尽快建立早期诊断方法,特别是病原学和血清学确诊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和检疫;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防控措施,及早控制疫情,越早发现疫情越容易控制。2003年SARS和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流行均与早期防控不力密切相关,教训惨痛。
6.加强多重合作
加强国际组织,特别是WHO的协调作用;加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协作,包括检疫、防控和医疗机构等;加强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
7.重构防控体系
在防控过程中和疫情结束后,需总结经验、教训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体系的重构,使之更加完备高效,进一步提高当前和以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2003年SARS发生以后,全世界,特别是我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近年的H5N1禽流感、新型H1N1流感、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丙型肝炎局部高发、新型立克次体感染和H9N7禽流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只要世界各国一起积极准备,遵循科学,严守规范,通力合作,人类就有能力和有信心防控新发与再发传染病,将其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黄长形)

参考文献

1.范学工.新发感染病概述//王宇明.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1-408.
2.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4.
3.Weiss RA,McMichael AJ.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the 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Nature Medicine Supplement,2004,10:S70-76.
4.Morens DM,Fauci A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2012:20 Years after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port. Mbio,2012,3(6):e00494-00512.
5.Gates B.The next epidemic-lessons from Ebola.N Engl JMed,2015,372(15):1381-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