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婴幼儿
从出生到一周岁为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时期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蛋白质不仅用于补充日常代谢的丢失,而且用以供给生长发育中不断增加新组织的需要,因此,蛋白质需要量若按每单位体重计,婴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大于成人,如6月龄的婴儿就比成人多5~10倍。
母乳是自然界唯一营养最全面的食物,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接近,也是婴儿最适宜的食物,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均有极大的益处。适宜的蛋白质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乳母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泌乳有很大影响,如果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不理想,可使乳汁的分泌量减少,从而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所以保证乳母摄入足量、优质的蛋白质是非常必要的。营养良好的乳母,每天泌乳量在800ml以上,以平均泌乳量750ml计算,乳母每天分泌到乳汁中的蛋白质约9g,由膳食蛋白质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转换效率为70%,故泌乳750ml需消耗蛋白质13g。如果膳食供给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低,则转变成乳汁蛋白质的效率会更低。因此,为满足乳母对蛋白质的需要,《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乳母每日应增加蛋白质20g,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鱼、禽、蛋、瘦肉、奶、大豆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最好来源。
初乳(~1周)中含Na、Cl、IgA、乳铁蛋白等,其中蛋白质含量约10%;过渡乳(2周)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还含有乳糖;成熟乳(>2周)富含蛋白、乳糖、脂肪等,但蛋白质含量仅1%。
母乳中蛋白质含量1.0~1.2g/100ml,其中以乳清蛋白为主,占60%,而酪蛋白少,乳清蛋白含有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酶,在胃内遇胃酸形成较稀软的小凝块,易于消化吸收。牛乳中蛋白质含量较母乳高3倍,约3.4g/100ml,但80%以上为酪蛋白,水溶性的乳清蛋白较少,因此在婴儿胃中易形成较稠的乳凝块,不易消化吸收。母乳蛋白质总量虽较牛奶少,但所含必需氨基酸丰富,适于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并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和视力有重要作用。
母乳可以保证婴儿所需的牛磺酸,这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利于婴儿脑组织发育,但在牛乳制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几乎不含牛磺酸,因此需适量补充,强化量可为每千克300~500mg,添加量不宜过高。
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对婴儿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免受感染。除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还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以及牛磺酸。母乳与牛乳的氨基酸含量比较见表5-2-1。
表5-2-1 母乳与牛乳的氨基酸含量比较(每100g)
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人乳喂哺的婴儿的蛋白质AI为2.0g/(kg•d)。牛乳喂养者为3.5g/(kg•d),大豆或谷类蛋白喂养时为4.0g/(kg•d)。
若选用鲜牛奶喂养婴儿,应把牛奶加热煮沸3~5分钟,可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吸收,哺喂时应加水稀释牛奶,为使其所含蛋白质浓度近似母乳,并可使所形成的乳凝块较细较柔软,更易被婴儿胃肠道中的蛋白分解酶所消化。牛奶如果没有加水冲淡,一方面会使婴儿无法消化;另一方面牛奶中高于母乳3倍的蛋白质含量将会导致婴儿的肾脏负担加重,甚至会使肾功能受损;同时高浓度的蛋白质还会引起出血性小肠炎。当奶量不够时,可能还会出现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均不足,直接影响婴儿的体格发育。羊奶成分与牛奶近似,蛋白质稍高于牛奶,并且乳白蛋白较高,乳凝块细而软,易于消化,适于喂哺婴儿。
若完全没有母乳,只能采用人工喂养。6个月以内,选用蛋白含量低的配方奶;6个月以上,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配方奶。婴儿配方奶粉的基本要求:增加脱盐乳清粉,将乳清蛋白的比例增加至60%,降低蛋白质的总量以减轻肾负荷。减少酪蛋白至40%,以利消化吸收增加婴儿需要的牛磺酸和肉碱。可用大豆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生产配方奶粉。
在4~6个月时,由于母乳已远远不能满足婴儿营养所需,此时,应该开始添加辅食,富含蛋白质的辅助食品,如植物或动物蛋白,如豆、奶、肉、禽肉、鱼、蛋等。最好采用动物蛋白,可改善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一般谷物与豆肉蛋的比例在(2~3)∶1。添加时应遵循以下顺序:谷物及其制品→蛋黄鱼类、细嫩的蔬菜等→肉类、全蛋、豆类等较易消化的普通家庭制食品。随着断奶期的深入,应增加优质富含蛋白质食品的给予量,例如从鸡蛋黄到全蛋;从断奶初期逐渐增加鸡畜鱼肉、大豆和乳制品的量。
有些婴儿在添加辅食时会出现食物过敏的现象,这是因为异常的发生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与食物中蛋白质成分有关。过敏原:食物中90%的过敏原是蛋白质;食物中的过敏原能耐受食品加工、烹调,并能抵抗肠道的消化作用;90%以上临床的过敏反应由8类高致敏食物引起:蛋、鱼、贝类、奶、花生、大豆、坚果、小麦。
除已确定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外,关于人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不少研究。目前,儿童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系按单位体重计算(表5-2-2)。
表5-2-2 儿童每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毫克/千克体重)
当婴儿长到1岁时,就进入了幼儿阶段,一直至3岁为幼儿时期,此时期幼儿身体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育。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要经历完全停止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过渡到进食家庭食品的过程,营养素的摄入量主要来自食物,这时的饮食习惯对婴儿成年后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状况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原因,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占总能量12%~14%。蛋白质推荐摄入量:1岁35g/d、2岁40g/d、3~4岁45g/d。
注意优质蛋白质的供给,要给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动物性蛋白质(包括肉、禽、鱼、奶、蛋等)的数量应不少于蛋白质总量的50%,如果做不到,则动物性蛋白质与豆类及其制品的数量不少于一日蛋白质总量的50%。如果幼儿断奶后,只给幼儿白米粥或汤泡饭,则由于不能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降低。幼儿饮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量应不少于总蛋白质的20%。添加高蛋白质食物50~100g,如鱼肉小半碗或小肉丸子2~10个,也可以添加鸡蛋1个或炖豆腐半小碗,它们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奶和奶制品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和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每天供给500~600ml。然而,如果过分重视动物性食物,则会发生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不足,或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蛋白质的需要量与能量摄入量有密切关系。如果能量供给不足,那么膳食中的蛋白质就不能有效被利用。当不能维持能量处于平衡状态时,体内原有的蛋白质就将分解氧化,以供给能量,弥补其他能量来源的不足。由于体内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喂养不当,疾病消耗蛋白质均会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出现消瘦病(Kwashiosk)、烦躁、水肿、反应迟钝,继发感染等症状。及时发现并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吸收,从而纠正出现的蛋白摄入不足。因此,只有供给人体充足的能量,才能充分发挥蛋白质应有的作用。
婴幼儿蛋白质补充应足量、优质。蛋白质不足,生长发育受影响,可致消化吸收障碍、肝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消瘦、腹泻、水肿、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肌肉萎缩、贫血等,严重可致蛋白质缺乏病。在胎儿期或婴儿期缺乏蛋白质的人中,有1/3~1/2可能在学龄期出现精神或智力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不活泼或多动症。然而,蛋白质过量,则会导致胃肠疾病、便秘、口臭、舌苔厚等。
当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缺乏症时,应及时到医院对孩子营养状况作一个全面的评价,了解具体情况后再针对评价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购买和使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补充剂,若严重营养不良应当及时治疗。
(冯 玲 李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