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临床检验的评定
一、概述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临床血液学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病原学检查、体液与排泄物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对临床有着指导意义。在选择临床检验时,需要有的放矢,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查项目。下文将详细叙述康复医学科患者所需要进行的临床检验及其意义。
二、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等。血常规包括的检测项目为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在成年男性中为(4.0~5.5)×10 12/L,成年女性为(3.5~5.0)×10 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在成年男性中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中为110~150g/L。检测结果较正常增高或降低都可能存在相应的临床问题。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意义较大的是出现检测结果较正常降低的情况。例如,若同时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可能提示存在贫血,之后则根据红细胞形态和大小的不同,进一步对贫血进行分型。最常见的贫血为缺铁性贫血,此时可结合生化中的铁代谢、叶酸和维生素B 12等的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种类,并根据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贫血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康复训练,一旦出现,需要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或认知障碍,这些患者的营养状况很可能欠佳,也容易罹患贫血,需要加强监测,包括日常进食、营养状态和血常规的检测,如出现贫血,则需积极治疗。如果出现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上限,多次复查后仍高于正常上限,且患者不存在容量不足的情况,则可认为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必要时可请血液科协助诊断。
(二)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的参考值在成人为(4~10)×10 9/L,不同医院的检验科多有其自己的实验室标准,详情请参照各医院检验科的参考值。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为白细胞增多,低于正常值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的增多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临床提示急性感染的存在,通常提示为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此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明确感染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增多,反而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 9/L,为粒细胞减少;当低于0.5×10 9/L,则为粒细胞缺乏症。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感染)时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也会减少。一般而言,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样在这部分患者中,即使存在感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也可能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高,此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的参考范围为0.5%~5%,如果出现增高主要提示过敏性疾病的存在,在寄生虫病、皮肤病和血液系统疾病中也可出现增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对结果进行判断。
3.嗜碱性粒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的参考范围为0~1%,如果出现增多主要提示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或恶性肿瘤,出现减少则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淋巴细胞(lymphocytosis)的参考范围为20%~40%,绝对值为(0.8~4)×10 9/L。淋巴细胞增多常出现在病毒感染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明确。淋巴细胞减少的患者一般在康复医学科不多见。
5.单核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单核细胞(monocytosis)的参考范围为3%~8%,绝对值为(0.12~0.8)×10 9/L,单核细胞的增多也提示感染的存在,减少不存在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是计数单位容积(L)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参考值为(100~300)×10 9/L。血小板减少时容易发生出血,血小板增多时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增加梗死的发生风险,因此无论出现增多还是减少都需要引起临床重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检结果、原发病和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请血液科会诊协助诊断和治疗。
(四)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男性参考值为第1小时末沉降0~15mm,女性为第1小时末沉降0~20mm。在感染或免疫性疾病时,一般会出现血沉的增加,可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他检验结果进行判断。除感染以外,常见造成血沉增快的原因还包括组织损伤和坏死(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贫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血症等。
(五)其他
如网织红细胞检测、血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等,可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三、尿液的一般检测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尿常规检查是康复医学科患者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检查之一。
尿液的一般检测内容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尿沉渣检测(细胞、管型和结晶等)。
在进行尿常规结果解读之前,首先要强调的是标本的留取。一般情况下,尿常规留取的是晨尿,一般取中段尿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疾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必须告知家属不能从集尿袋中留取尿液送检,这样会影响尿常规的检测结果。
尿量的参考值为成人1000~2000ml/24h,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为尿量增多,少于400ml/24h为少尿,少于100ml/24h或12小时无尿液排出则称为无尿。如果患者出现多尿,在排除生理性多尿后,需要进一步对血糖和内分泌激素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并且肾功能检查异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则需要对少尿进行鉴别诊断(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并给予及时处理。
正常的新鲜尿液清澈透明,如果颜色为红色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血尿,如出现酱油色则有血红蛋白尿的可能,如果尿液呈白色、较混浊或有较多沉淀物则存在尿路感染的可能。
在尿常规中需要注意的检测结果详述如下。
(一)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定量检测参考值分别为0~5个/μl和0~10个/μl。如果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增多,可能存在尿路感染,需要结合尿常规中的其他结果(如白细胞酯酶、细菌、菌丝等)、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尿培养等结果明确诊断;如果单纯存在红细胞增高,需考虑到尿路结石或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可结合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明确红细胞的来源以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需注意的是,在脊髓损伤合并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中,如果尿常规中反复出现白细胞增多,但患者无明显膀胱刺激症状和其他感染征象,可能为无症状性菌尿,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可能加重为尿路感染,因此,在此类患者中,如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发现了白细胞,需要及时进行尿培养和药敏检查。
(二)尿蛋白
正常参考值定性为阴性;定量为0~80mg/24h。如果尿蛋白为阳性,或定量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时为蛋白尿,提示存在肾脏损害的可能,需要结合患者的既往史(如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检验结果(肾功能等)寻找蛋白尿的病因。
(三)尿糖和尿酮体
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的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88mmol/L)或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时,会导致尿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如果尿糖为阳性,首先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可结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糖化血红蛋白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其次需要考虑的是肾脏损害的可能,结合尿常规中的其他结果(红细胞、白细胞、酮体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三者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如果出现酮体,需要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四)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尿胆红素的定性检测为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为≤10mg/L。如出现增高需考虑肝脏病变的可能。
四、粪便检测
粪便(feces)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粪便检测对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一)白细胞和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在肠道炎症时可见大量白细胞,需要注意的是,在因感染较长时间大量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如出现腹泻,粪常规中见大量白细胞,需要考虑伪膜性肠炎的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正常粪便中可无红细胞,当存在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时可见红细胞。
(二)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能识别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对消化道出血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在康复医学科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心房颤动、脑梗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中,如出现粪便隐血阳性,需要结合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调整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长期粪便隐血阳性的患者中,需安排胃镜和(或)肠镜的检查。
五、肝脏功能检测
主要用于发现肝脏损伤,包括反映肝脏代谢功能状态的相关指标和反映肝脏损伤的相关指标。
(一)血清酶检查
常用的包括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氨基转移酶中用于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LT参考值为5~40U/L,AST参考值为8~40U/L,ALP在成年男性和女性中的参考值为40~150U/L,GGT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1~50U/L和7~32U/L。如果这些血清酶增高,提示肝功能异常,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寻找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如结合肝炎三对半判断有无甲肝、乙肝、丙肝,结合B超结果判断有无脂肪肝)。如果患者既往肝功能正常,新近出现肝功能指标升高,需要考虑是否为药物所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应停用造成肝功能损伤的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此外,在营养不良时,也会出现ALP的增高。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lbumin,A)均由肝脏合成,因此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人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值为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globulin,由免疫系统合成)20~30g/L,A/G为(1.5~2.5)∶1。如果出现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的降低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出现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增高则提示慢性肝脏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和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分解或破坏的产物。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结合胆红素的参考值为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的参考值为1.7~10.2μmol/L,如出现增高,提示黄疸的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
六、肾脏功能检测
肾脏是一个重要的生命器官,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蛋白质和酸碱代谢平衡。同时也兼有内分泌功能。肾脏功能评定常用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详见本节“二、尿液的一般检测”)和肾功能检测。
肾功能检测临床常用的指标有血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Cr的正常值为88.4~176.8μmol/L,BUN的正常值为3.2~7.1mmol/L,UA的正常值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150~416μmol/L和89~357μmmol/L。肾功能检测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确定疗效、调整某些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但是尚无早期诊断的价值。如患者出现肾功能检测的异常,需要结合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等综合判断,查明病因,同时停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的药物,更改患者饮食为优质低蛋白饮食。
在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中,若膀胱管理不当,经常会引起残余尿增多、膀胱内压增高、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最终产生肾功能异常,甚至尿毒症,所以在这类患者中注意检测肾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对凝血因子检测、抗凝系统检测和纤溶系统检测。
凝血因子是构成凝血机制的基础,它们参与二期止血过程。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APTT和PT无固定的正常值,应用不同试剂、不同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因此以各医院实验室标准为准。
评价抗凝系统的主要检测方法为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手工法的参考值为16~18s。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产生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从而反映纤溶活性。纤溶活性增强可致出血,纤溶活性降低可致血栓。评价纤溶系统的主要检测方法为血浆D-二聚体测定和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浆D-二聚体ELISA法的参考值为0~0.256mg/L,FDP的参考值为<5mg/L。
除了上述参数以外,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也是常用的监测指标,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因房颤而导致脑梗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进行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需要定期检测INR,使其维持在2.0~3.0,并根据INR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凝血功能检测是康复医学科患者常规需要关注的检测之一,特别是在脊髓损伤之后四肢瘫或截瘫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偏瘫、关节置换术后或是由于其他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中,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如出现D-二聚体增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存在肢体的肿胀,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如血管B超、心电图、肺部CTA等来帮助确定诊断。
八、其他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一)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血清脂质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cholesterol,CHO)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胆固醇中70%是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30%为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总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CHO的参考值为<5.20mmol/L,三酰甘油的参考值为0.56~1.70mmol/L。这两个指标都有助于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以及用于降脂药物治疗后的监测。
常用的脂蛋白指标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其中LDL的正常值为≤3.12mmol/L,HDL的正常值为1.03~2.07mmol/L,脂蛋白(A)的正常值为0~300mg/L。
总胆固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和饮食等),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欠佳,但是它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已经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需要进行监测,在人群的二级预防中,也需要对该指标进行随访。
在脑梗死患者中,要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但需注意的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过低,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因脑梗死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需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以确定降脂药物的应用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二)血清电解质检测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钾、血钠、血钙和血氯。血钾的参考值为3.5~5.5mmol/L,血钠的参考值为135~145mmol/L,血钙的参考值为2.25~2.58mmol/L,血氯的参考值为95~105mmol/L。在高位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的患者中,很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的紊乱,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钠血症,多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或脑耗盐综合征,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此时需要在查明低钠原因的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而在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中,由于可能存在进食量不足,易出现低钾血症,也要对电解质进行监测。
(三)血糖的检测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参考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参考值为<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的参考值为4%~6%。HbA 1水平反映了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可以评价近期血糖的控制情况。康复医学科的很多患者都同时合并有Ⅱ型糖尿病,在这些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血糖的控制,以预防疾病再发。
(四)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很多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在进行康复治疗之前,必须先要评价这些患者的心脏功能,从而帮助确定康复治疗的强度,以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功能。此时,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如果存在pro-BNP增高(动态变化和绝对值变化),多提示心衰存在,则需要同时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来评估心功能。在制订康复方案的时候需要和治疗师沟通,控制训练强度,避免影响心功能。如果出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等的升高,则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需要结合心电图检查,如确实存在心肌梗死,则需要先处理心脏问题,待情况稳定后,再行康复治疗。
(五)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包括全血黏度测定和血浆黏度测定。不同的实验室有各自的实验室参考值。全血黏度增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降低则见于贫血、重度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等。而血浆黏度测定增高则见于血浆球蛋白增高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