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照护规范与指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睡眠

睡眠是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的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应的不作出反应。睡眠是休息的一种重要形式,任何人都需要睡眠,通过睡眠可以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对于维持人类健康,尤其是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早期人们认为睡眠是一种绝对失去意识的状态,但近年来的观点认为,人在睡眠时,并非绝对失去意识,只是身体的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及反应明显地减少而已。因此将睡眠定义为周期性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一、老年人睡眠的特点

老年人睡眠特点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改变和睡眠结构的变化,常出现早睡、早醒、中途觉醒多的睡眠现象。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体力活动减少,老年人所需睡眠的时间也随之减少,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60~80岁健康老年人就寝时间平均为7.5~8小时,但睡眠时间平均为6~6.5小时;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Ⅰ期睡眠(浅睡眠)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深睡眠)随增龄而缩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10%以下,75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此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节律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如疾病所致的疼痛、情绪变化、环境更换、频繁夜尿等。睡眠质量的下降又可直接影响机体的活动状况,导致烦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甚至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

二、老年人睡眠的评估

(一)睡眠时相
1.慢波睡眠
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sleep)人们入睡后所发生的睡眠大多数属于此种。根据人脑电波的特征,一般将此时相区分为Ⅰ、Ⅱ、Ⅲ、Ⅳ期,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Ⅰ期,瞌睡期,入睡潜伏期。呈现低振幅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此期常出现于睡眠开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Ⅱ期,浅睡期,占NREM睡眠的50%。也呈现较低振幅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秒的睡眠梭形波和一些复合波。此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Ⅲ期,中度睡眠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脑电波,振幅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次/秒的δ波。Ⅳ期,深睡期。呈现高振幅脑电波。此期以δ波为主。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1/2以上,代表深睡状态。Ⅲ期与Ⅳ期仅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通常认为,Ⅳ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体力及精力恢复的功能。因为观察到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持续时间最长。随着睡眠由浅入深,逐步丧失意识、血压稍降、心率及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及基础代谢率降低、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上述生理变化都较稳定。
2.快波睡眠
又称异相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脑电图特征是呈现出去同步化的快波,各种感觉和躯体运动功能减退,此外,还可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如出现快速动眼,血压升高,呼吸、心跳加快等表现,此期睡眠时,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的突触联系建立,这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和精力的恢复。做梦也是此期的一个特征。
(二)老年人常见睡眠障碍
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
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即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和通宵不眠。目前通用的失眠症诊断标准为:①主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②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昼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④睡眠量和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常见失眠原因包括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兴奋等;躯体因素,如疼痛、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尿频等;环境因素,如环境改变等;药物因素,如氨茶碱、利血平等药物;大脑弥散性病变,如脑动脉硬化、内分泌疾病等。由于白天活动减少或小睡导致夜间睡眠-觉醒周期缩短,早起或猫头鹰式的夜间活动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再者,随增龄或疾病影响,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夜间工作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
2.睡眠呼吸障碍
是指在睡眠期间,每次呼吸暂停时限> 10秒,7小时呼吸暂停总数>30次或呼吸暂停指数> 5,老年人> 10。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中,睡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占睡眠疾病的70%,且随增龄而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5∶1~10∶1。SAS又分3型,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指口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运动存在;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指口鼻气流停止,同时胸腹式呼吸运动也暂停;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ixed sleep apnea,MSA),指一次呼吸暂停中,先出现CSA,继而出现OSA。OSA的特点是鼾声响、呼吸间歇>10秒后发生喘息或鼻音、梗阻缓解。OSA反复出现,可使血氧含量显著减少、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习惯性打鼾即使不是呼吸暂停,也可加重心脏病或高血压,是OSA的常见症状)、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阳痿,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中、肺动脉高压、抽搐及认知功能下降等。有SAS发生者,其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尤以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会增多。
3.嗜睡
嗜睡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另一常见现象,其原因有脑部疾病(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全身病变(肺部感染、心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药物因素(安眠药)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的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因此,了解老年人嗜睡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嗜睡的原因,并使之得到尽早的治疗。

三、与睡眠有关的照护技术

(一)口服给药技术
【目的】
通过口服给药,达到减轻老年人睡眠障碍,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适用范围】
需药物帮助入睡的老年人。
【评估】
1.评估老年人年龄、吞咽及活动能力。
2.评估老年人意识状态、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
【用物准备】
药物、药匙1个、药杯1个、发药盘1个、吸管1个、水壶1个及温开水、医嘱本。
【操作步骤】
【评价】
1.老年人服药到口,准确、无差错。
2.老年人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药物性质、服药的方法、用药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对于意识不清、呕吐等老年人不适用口服给药法。
2.老年人对药物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向老年人解释后再发药。
3.观察老年人服药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4.高龄、体弱老年人应喂药。鼻饲老年人应将研碎药物溶解后从胃管内注入。
【健康教育】
1.向老年人解释药物的作用、性质和服药方法。
2.向老年人解释用药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二)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目的】
1.改善睡眠呼吸暂停老年人低通气状态,减少呼吸暂停次数。
2.提高睡眠呼吸暂停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的老年人。
【评估】
1.评估老年人合作程度。
2.评估老年人鼻腔通畅情况。
【用物准备】
无创呼吸机1台、呼吸机管道1套、面罩1个、面罩固定带1个、制氧机或氧气筒1台、氧气瓶1个、吸氧管1根、灭菌注射用水1瓶(图3-5-1)。
图3-5-1 无创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图3-5-2 连接呼吸机管道
图3-5-3 连接面罩
图3-5-4 开启设置
图3-5-5 湿化调节湿化档位
图3-5-6 进入临床设置模式
图3-5-7 设置呼吸机模式
【评价】
1.面罩松紧是否适宜,有无漏气。
2.老年人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有无人机对抗。
【注意事项】
1.上机后要注意观察呼吸机的运转和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2.上机后要注意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湿化。
3.面罩固定松紧度适宜,压迫部位可给予垫棉垫或敷贴无黏性敷料,避免压迫性损伤。
4.注意观察面罩有无漏气,面罩位置适宜,过高易压迫眼睛,漏气易刺激双眼,导致双眼球结膜充血干燥,严重者可导致刺激性角膜炎。
【健康教育】
1.指导老年人使用呼吸机时采用闭口呼吸,尽量避免张口呼吸。
2.告知老年人上机后轻度的面罩压迫感是常见的,如压迫明显、气憋、漏气或有其他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医务人员。
3.告知老年人上机后可能会出现口干、口咽部不适,可通过间歇断开呼吸机喝水来减轻。
4.告知老年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需戒烟酒、避免服用镇静安眠药物、适度锻炼、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以控制或减轻鼾症。
5.指导老年人可在睡衣的后背缝一个小口袋,里面放一些餐叉或高尔夫球等硬物,使睡眠时睡姿由仰卧改成侧卧,因侧卧可以减轻呼吸道塌陷,明显减轻呼吸暂停的次数和低血氧的程度。
(皮红英 胡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