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17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病例介绍】
患者,男,11岁。间断头痛伴呕吐2年余。曾就诊于当地医院,MR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灶,近期发现肿瘤体积增大,遂入院行手术治疗。
【既往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无特殊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
【影像学检查】
影像所见:
该病灶体积较大,占据左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后部及第四脑室上方。CT病灶呈低密度,可见高密度钙化影。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17)
图1-17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A. CT横断位;B. T 2WI横断位;C. T 1WI矢状位;D. MR增强扫描矢状位
【可能的诊断】
A.中枢神经细胞瘤
B.室管膜瘤
C.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D.畸胎瘤
E.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正确答案: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概述】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儿童最常见的胶质瘤,90%发生于20岁以下,大脑型肿瘤好发于中青年(20~26岁),颞叶、顶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脑-小脑蚓部、视交叉-下丘脑、大脑、脑室和脑干。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蛛网膜下腔浸润是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主要特点,种植到附近脑沟,但不是侵袭性或恶性特征。30%~40%神经纤维瘤Ⅰ型患者伴视交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影像诊断思路及要点】
(一)临床特点
肿瘤发生部位不同,症状各不相同。脑积水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视神经区肿瘤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小脑肿瘤可出现锥体外系受累症状。大脑皮质受累者可出现癫痫。
(二)影像诊断要点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生长部位多变,最常见于小脑,以小脑蚓部多发,其次为小脑半球。因此肿瘤的惰性本质和漫长的临床病程,常可出现肿瘤内陈旧性出血、钙化、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等退行性改变。根据囊变程度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即囊肿型(无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囊肿结节型(囊性病灶为主伴壁结节)、肿块型(实性为主伴或不伴囊变)。此肿瘤的囊性改变及囊液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区别于其他肿瘤,囊液CT平扫呈明显低密度,MR T 2WI、FLAIR上呈高信号,且比正常脑脊液信号更高,肿瘤囊壁、壁结节及实性部分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 T 1WI呈等或不均匀低信号,T 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比脑灰质稍高,FLAIR序列上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壁强化者提示由肿瘤组织构成。增强后不强化的囊壁被认为是假囊,提示由反应性增生的胶质或受压的脑组织构成。
(三)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在侧脑室孟氏孔区,附着于透明隔,位置较前;囊变多见,呈“皂泡样”改变;好发于中青年;钙化常见,占50%~70%;血供丰富,有时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呈中等或不均匀明显强化。
2.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2/3发生于幕下,1/3发生于幕上,45%~65%幕上室管膜瘤发生在大脑半球,发生于侧脑室者少见,且多见于成年人;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与侧脑室壁常有广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侵犯邻近脑实质,与脑组织分界不清,边缘常见水肿;钙化、坏死、囊变较常见;增强扫描常为显著不均匀强化。
3.畸胎瘤
畸胎瘤好发于儿童,位于中线处,第三脑室后方松果体区是最常见的部位;常含有骨骼、牙齿、毛发及脂肪等成分,信号混杂,含有脂肪成分,T 1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恶性者可有强化,但同时伴有侵袭性生长的特征。
4.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室间孔附近;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伴有结节性硬化,在侧脑室室管膜下及皮质或皮质下可见多发钙化或未钙化的结节,脑白质常出现异常信号影;伴有结节性硬化常表现为典型的临床三联征:癫痫、智力障碍、面部皮脂腺瘤。
【小结】
该病灶体积较大,占据左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后部及第四脑室上方;实性部分多发微小囊变为其典型特征。约20%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生钙化。肿瘤生长较缓慢,一般无瘤周水肿,实性部分强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