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鳞状细胞癌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1.流行病学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8%,占上消化道肿瘤的2%~3%。在美国和欧洲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0.3~1)/10万,日本发病率相对较高,约2.6/10万。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50%左右,发病年龄在60~70岁,男女比例在(1.5~2)∶1。
2.病因学
(1)职业:
鼻腔鼻窦癌的发生与特殊职业有关,在炼镍、伐木、家具及皮草、石油及化工等行业中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21~100倍,病理类型也与职业相关,如伐木、家具及皮革工人的腺癌发病率高,而炼镍工人的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发生率较高,与鳞癌发生相关的行业还有电工、面包烘烤师、面粉加工者、印染工人、农民和建筑工人等,这一行业可能与接触石棉和甲醛有关。
(2)癌前病变: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鳞癌的癌前病变。乳头状瘤包括三种类型:内翻性乳头状瘤、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和外翻性乳头状瘤,前两种类型多来源于鼻腔外侧壁和上颌窦黏膜,而外翻乳头状瘤起源于鼻中隔黏膜。与鼻腔鼻窦鳞癌有密切关系的是内翻性乳头状瘤,其病理特点是上皮组织高度增生,上皮团块向皮下间质内呈管状或指状深入从而形成“内翻”的特征性形态,临床报道其恶变概率可高达53%。在临床上分为同期和后期两种,Mirza进行文献分析,2297例患者同期发现内翻乳头状瘤和癌的比例为7.1%(163例),2047例后期发现恶性转变的比例为3.6%(75例),总的恶变概率在10%左右。从发现内翻性乳头状瘤到恶变的平均时长为52个月(6~180个月)。
(3)吸烟:
吸烟也是导致鼻腔鼻窦鳞癌的原因之一,虽然不如其他上消化道及上呼吸道那么明显。此外,放射性的二氧化钍也是相关因素之一。
二、病理学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起源于鼻腔鼻窦呼吸区的黏膜,由外胚层发育而来,分布于鼻中隔下2/3、鼻侧壁上鼻甲以下和鼻腔底部的黏膜,呈粉红色,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所覆盖,上皮内常可见鳞状化生小灶,特别是中、下鼻甲及鼻中隔的前部分上皮。鳞癌是鼻腔鼻窦区域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图2-1),根据细胞间桥和角化数量的多少,又分为高、中、低和未分化四个级别。其中未分化癌约占10%~20%,女性患者多见,发展较迅速,常常广泛侵犯上颌窦、鼻腔、筛窦等结构,预后较差。还有其他几种特殊类型的鳞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主要为外生性瘤体,病理形态上表现为纤维血管束包绕的指状突起;疣状鳞状细胞癌,发病较喉部少见得多,生长十分缓慢,不转移,局部侵袭性较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一样,但主要表现为癌巢中央坏死,间质玻璃样变,基底细胞形态基础上灶状鳞化,发生可能和放射线有关,常呈广泛侵犯,预后不佳;梭性细胞癌包含鳞状细胞癌成分但肿块主体由索性细胞、多形性细胞、畸形核细胞和多核瘤细胞组成,结构似肉瘤,发病罕见。
图2-1 鳞状细胞癌
A.肿瘤组织呈乳头状排列方式,边界清晰,细胞大小较一致,部分区域可见细胞间桥(HE,200×);B.P40呈细胞核阳性(Ventana一步法,200×)
三、临床表现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如前述,鼻腔癌由于早期有鼻塞症状可以及时发现,而鼻窦鳞状细胞癌在未出现周围组织侵犯时较难发现,因此晚期病变居多。
四、影像学检查与分期
鼻腔鼻窦鳞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和MRI(图2-2,图2-3)。诊断、检查和分期同前述。
图2-2 鼻腔鼻窦鳞癌CT改变
A. CT平扫示鼻腔鼻窦等、高混杂密度肿瘤,累及右侧眶外壁、内壁、鼻腔蝶窦结构;B.增强CT示肿瘤轻度强化;C. CT骨窗示肿瘤示肿瘤稍高密度
图2-3 左侧鼻腔上颌窦眼眶鳞癌
A、B.冠状位和轴位平扫CT示左侧上颌窦等密度肿瘤,累及眼眶、鼻腔,局部骨质破坏;C.增强CT示肿瘤轻度强化;D.磁共振T1像示肿瘤为等信号;E、F.矢状位和轴位增强磁共振示肿瘤明显强化,累及颅底硬脑膜
五、治疗
鼻腔鼻窦癌治疗需要采用多学科治疗的原则,由于鳞状细胞癌对放疗中度敏感,制定方案时应予以考虑。手术时也根据肿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术式,包括鼻内镜下的颅底手术,目前在争议中开展,术后需配合放疗,据文献报道也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特别由于内镜设备、导航技术的发展,患者在治疗后能获得良好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更适合于对外观要求。放疗是治疗鼻腔鼻窦鳞癌的重要手段,放疗的指征、剂量如前述。化疗单独并不能达到根治效果,主要配合放疗使用,采用形式有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姑息化疗等,目前的靶向药物也有一定的应用。
鼻腔鼻窦癌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颈部cN0时可以考虑随诊观察,淋巴结转移时预后欠佳。Tiwari报道的43例上颌窦鳞癌患者中就诊时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而cN0的鼻腔鼻窦鳞癌患者如果不处理颈部,则随诊过时发现颈部转移率在5%~14%,因此多数报道认为颈部N0患者可随访观察。Le报道98例上颌窦癌中鳞癌占58例,就诊时仅9例(9/58)有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5年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包括出诊及随访发现)为28%,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为T3/4,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Ⅰ、Ⅱ区;5年颈部复发风险为14%,颈部复发与原发部位的控制无关,但颈部复发患者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生存率也明显下降,颈部选择性放疗与未放疗的患者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20%,因此建议对T3/4的上颌窦癌进行颈部预防放疗。
六、预后
鼻腔鼻窦鳞癌的效果介于腺癌和其他未分化癌之间,综合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在45%~60%。魏明辉等总结了86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鼻窦鳞癌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放疗、术前或术后放疗,5年总生存率为51.8%,而单纯放疗患者的生存率仅为33.7%,综合治疗的为59.4%(P=0.02),而如单纯放疗后失败行挽救手术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晚期鼻腔鼻窦癌应当选择放疗和手术结合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