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激光医学原理及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光的微粒说

与光是波动的说法相反,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光是一束微粒,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微粒说。牛顿在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中提出光是微粒流的理论,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光的直线传播是其最好的例证。光是一群从光源发射出来的微粒,很容易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道理。抛射出去的小球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在空中飞行的路径是弯曲的,但是,如果抛出去的小球飞行速度越快,它的飞行路径弯曲程度就越小,越接近一条直线。可以想象,如果组成光束这群微粒的运动速度很高,它们运动的路径将会是一条直线。

光束反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也支持光的微粒说。1672年,牛顿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谈到他所作的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一个小孔后照在暗室里的棱镜上,在对面墙壁上会得到一条彩色光谱。他认为,光的复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被分开一样。在这篇论文里他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

但是,微粒说仍无法解释这样的一些现象:几束光交叉在一起彼此互不影响,均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不变。如果光是一群微粒的话,它们在相交的地方为什么不发生互相碰撞?为什么它们相交之后还能够各自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其次,不同颜色的光束发生折射的角度不同,如绿色光束比红色光束的折射角小,为了解释这个事实,就得假设绿色光微粒比红色光微粒更容易受物质吸引,这比较难以让人信服,特别是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理,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应该比较大,而实际测量的结果刚好相反。

直到20世纪初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的光量子,才比较好地回答了上述这些问题,同时也清楚了光微粒的本质是能量子,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微粒子。爱因斯坦运用光量子说(全新意义上的微粒说)把光电效应解释得一清二楚。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抛弃波动说,而是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辨证地指出:“光——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光量子理论的两个基本方程E=hv和p=(h/λ)中,把粒子和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