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为了减小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群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家正在逐渐放宽家庭的生育限制。然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胎儿畸形始终是优生优育的重大威胁,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则是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新生儿生存的常见和严重畸形,其发生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6‰~12‰。随着超声图像获取和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胎儿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无创性筛查和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常用手段,而宫内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则使胎儿超声心动图成为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的主要方法。研究表明,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对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促进优生优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学者在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研究领域中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杰出贡献。1963年,原武汉协和医院的王新房教授在国内医学杂志上报道了A型超声的胎心波动频率曲线图,这是国际上利用超声技术检测胎心活动的首次报道。20世纪80年代实时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问世,使胎儿心脏结构的实时显示和血流动力学的定量评价成为可能。1989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范东升、张运等人在《中华医学杂志》首次报道了100例正常胎儿的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1990年,该课题组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报道了170例正常胎儿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研究。1989年,北京协和医院朱文玲教授等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报道了91例正常胎儿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正常值。这些早期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为了规范这一技术的发展,2015年,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发表了《中国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指南性文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超声医学其他领域中专业著作层出不穷、繁花似锦的局面不同,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国内外专著较少,这对于该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较大的限制。为了满足超声科、心内科、产科医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水平的需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王岳恒教授率领其学术团队,全面复习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的国内外文献、认真梳理该团队从事胎儿心血管超声检查的丰富经验,呕心沥血、集体攻关,编写了《临床胎儿超声心动图学》一书,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二十九章,第一章详细叙述了心脏的胚胎发育和血液循环出生前后的变化,第二章介绍了胎儿心脏的阶段分析法和正常胎儿超声测值,第三章至第二十四章按照节段分析法的原则分别描述了肺静脉、体静脉、房间隔、房室瓣、室间隔、心室流出道、半月瓣、大动脉、冠状动脉等节段的先天性畸形,其中不乏复杂疑难疾患,对于每一种畸形,作者详细介绍了胚胎学发生机制、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超声心动图表现和预后评估,第二十五至二十九章描述了心脏肿瘤、心肌病等少见疾患。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每一章均附有大量的解剖示意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这些图像质量之精美、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附图使复杂的解剖结构变得一目了然,亦使众多书页五彩缤纷、增色良多,这些特色无疑使本书成为我国超声医学知识宝库中的又一件奇珍异宝。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的优生优育水平,从而为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有感于此,特为作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