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章次公学术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生平史略

一、章次公生平

章次公先师,生于1903年7月28日,为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医史家、革新家。小名合子、吕光;学名成之,字次公,号之盫。章师从事中医临床,学验精深,讲究实效,追求真理,有创新精神。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父亲名峻,字极堂,曾在清末参加江苏省新军第九镇,原属革命志士赵声(伯先)部下,为同盟会员,后来赵声被两江总督端方所排挤,极堂先生也因此而返居故乡。1915年,先兄端甫卒业于同济大学之预科,返里省亲,撄热病烦渴,仅7日而殁。极堂先生惨然伤感,乃令次公于文事之余,兼攻医学。1916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

1921年(18岁)考入我国第一所中医院校——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亲受丁甘仁先生的教导,由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敏悟过人,居同辈之冠,深得丁师的喜欢和器重。亦闻江阴曹颖甫先生之议论,提倡仲景,不敝于俗,犁然有当于心,执贽门墙,出入数年,对经方之学受益匪浅。于1925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后,教授药学于母校,并兼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之职。

章师尚觉学业短浅,见闻未广,时就宗人余杭章太炎先生而质疑古今医学源流,得益颇多;于远西医学亦勤求之,尤注重于察事辨理、判别真似之术,间从太炎先生讲受因明,恍然五行六气之说,虚无难稽,绳以三支轨式,无一而可剪辟之心益坚切矣!

1927年10月章师与王一仁、许半龙、秦伯未、严苍山等同学设立中国医学院,拟编新教材,着手于中医学制的改革。章师编著 《本草》一书,载药石之所宜,通闭解结,致之于平,因撷其菁华,汰其浮词,旁采东人之学,参以远西之说,为其基调。还剪辟宋元以来借阴阳五行支配药效,一也。剖析古医籍中药效,二也;博采民间效方,三也;根据科学,说明药理,四也;炮制方法,斟酌改善,五也;研究生药之种植,六也。凡所叙述,务反世俗玄黄之论,欲以移其风气。同此志而言行者,仅川沙陆渊雷。无如守旧、维新,趋舍殊途,意见纷如,其为雷同所排,固其宜也。

于是在1929年1月,陆渊雷、章次公与挚友武进徐衡之创办上海国医学院,以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校训,热心中医教育,培养了不少中医后继人才。章师教授 《药物学》《各家医案选读》,由于教学取材恰当,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答疑解难,启迪后学,得到众多学生们的接受和欢迎。如此奋斗五年,旧染污俗,日渐湔除,百蠹千穿,日臻完善。卒受 “一·二八”抗战之影响,学院停办。

李棻医师著 《近世伤寒病学》,章师促其修正补充得到丁济民先生赞同(章兰兰提供)

章师曾在1928年2月,受聘任职于上海世界红卍字会医院中医部主任,初则醉心于仲景,薄宋后方剂,非西医疗法。临诊既久,疏方用药,每感下笔踌躇,遂探讨时方,征之科学,颇多著效,理亦相谋,始悟时方可以效法者亦多也。自后常与邓源和、李邦政、陈端白、李棻、唐瑞源诸医师相切磋,于远西疗治,亦多彻悟。使病在危急时刻,治苟有法,汤液固足以疗病,若临事迟疑,致病者不能服药,或虽服药而消化器官已不能吸收,国医于此,则可谓至无术矣。西医尚有注射可施,膏药络缠,希冀万一,是足以补中医疗法之未备。从事中医者,当具有更为高远的志向,更加博大的胸怀,择合而从,融会贯通。医药所以救疾疢、免夭折,苟有良法,何分中外今古?皆当研究采用,不可以门户之见存焉!

章师深感中土医学之理解,皆凭臆测,故其命名、病理、诊断诸说,辄与远西相悖。至于治疗,药虽歧异,而愈病实同。盖药治之适应于人体变化则一也。于是据此论述,提出 “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主张,其意义尽在“治病求本。应从中医整体着眼,以传统四诊八纲、辨证析义为主,参合现代科学诊断仪器完善、盘查病灶鉴别为助,明晰精微,判定病证实质。执传统积验便廉方药,击中要害,从而提高中医疗效为目的”。章师这一主张,对于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的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能为后来学者指明治学理念与事业宗旨所应走的道路和努力方向。

章师记忆力强,过目不忘,虚心接受名家治病特色经验的熏陶;又能刻苦自励,钻研古今医籍,传承各家医技专长。由是学贯新旧、兼通中外,博采众长,明辨真伪,融会贯通,学识超群。

章师于1937年间,开始设立诊所于斜桥地区,这在当时称为平民窝的地段,离红卍字会医院较近,便于患者求诊、学生传承教学。他医术精良、医德高尚,体贴病员,诊金很低,对贫寒患者,常送医给药,开的药方,均取价廉而效捷者,便于减轻病人负担,所以就诊病人甚多。他身体力行,为学生们树立起处处要为病人着想的好榜样,故有朋友们称他是 “平民医生”等美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聘为上海市卫生局第五中医门诊部特约医师之职,兼任上海中医进修学校之教职。同时兼任华东疗养院医生,参加高干保健工作。曾感慨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没有中医前途和我个人前途”。

1955年冬,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赴京工作,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兼任中央保健局中南海老干部保健医生,曾多次为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看病,疗效显著。1958年秋,兼任北京医院中医科首任主任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1959年4月,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任职期间,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为党为国和人民的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章师平素精研 《内经》和张仲景著作,重视历代各家学说及晚近医家特色专长,并参合现代科学知识,倡导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成为我国开创传统医学革新的先驱者,采取现代学理谋求科学发展中医药学的创导人,最先应用现代检测方法证实我国传统医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努力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在中医界享有崇高的盛誉。

章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史、哲、医均有精深的涉猎。章师素以书法著称于医林。他力摹颜真卿,临池端正,境界高雅。有著作 《药物学》六卷,多发前人之未发,补古人之未逮。撰 《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叶桂(天士)传》《中国医药学史话》《诊余抄》《各家医案选集》等医学论文。又与徐衡之合辑 《章太炎先生论医集》。并由弟子整理出版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章次公医术经验集》等医籍。

在京期间,原拟晚年时修订 《中国历代医籍考》和校勘 《内经》,并拟整理总结多种疾病的防治规律,为复兴中医药事业作更多贡献,但不幸罹患肺癌,经多方诊治无效,于1959年11月6日逝世,享年56岁,壮志未能实现,殊属憾事。

章师一生,极为辉煌,为了大家更能具体了解,就下列方面给予补充说明。

(一)秉性耿直,淡泊名利

章师处世敦厚,真诚坦率,秉性耿直,淡泊名利,从不作名利之争。但为了学术、为了真理,从不曲从,也不奉承,却能仗义执言,坚持据理力争,尤其在京任职时,仍能保持其独具性格,得到党的信任。何时希曾说:“他是一位诚朴质直,胸中毫无欺诈心态的大学问家。”即是十分真实的描述。章师对待贫病患者富有同情心,不收诊金外,再免费给药;对不能起床就诊的重病患者,邀请就去,不收出诊费,深受众多贫病者的欢迎。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为孤岛,避难到上海的亲友,常来诊所食宿,从不拒绝,故有“当代孟尝君”的雅号。接待同道和朋友,非常珍惜和友爱,有请教等事,必详情指导;如患病前医未效而来就诊时,必索阅原服药方,倘辨证尚合,便略作调整前方,即可获效,并告患者,前医用药不错,可就近请他继续看病,以免长途跋涉,前医亦觉得感动,此后有结成师生或朋友者。章师忧国忧民之心,十分强烈,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民不聊生,非常不满。有一次去亲友处宴会,酒酣耳热时,说了 “国民党不亡,似无天理”。第二天就遭到特务上门,翻箱倒柜、恐吓、盘问……差一点被关进牢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师的心情感到非常宽松和愉快,常对子女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前途,没有中医的前途,也没有我个人的前途。”鼓励子女们都要好好学习,跟共产党走。章师有子女9人,从医有3人(教授1人,研究员2人),其余都是教师,均有成就,不负父母希望也。

(二)积学精深,博览群书

章师积学精深,博览群书,融会古今,广记博闻。章师在中医药学得到丁甘仁、曹颖甫诸名家之传授,造诣深厚,既精研仲景之学,又广集明清温病学说,能采寒温于一炉,而无门户之见。又曾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国学打下坚实基础。章师治学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他曾说:“吾人生当科学昌明之世,但问其学说之是非,不问其人在历史上地位为何。苟仲景学说有背科学,则其罪当与庸医同科;若铃医有一方之效足录,则位亦与仲景同等,当以科学之尺度衡量之,然后始有持平之论。”可见其胸中毫无成见,纯以事实为依据。章师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广读博学,所以广集百家,融会贯通,明辨真伪,见识超人。1956年毛泽东主席有过两次约其畅谈中医药事业至终宵达旦,主席博通古今,看过很多中医书籍,曾提出过不少难题,章师口才很好,都能一一对答如流,主席高兴地说“难得之高士也”。

(三)辨证明晰,用药精练

章师常能自出新意,学淹众长,临证触类旁通,多有巧思,推究病因,细致入微,辨证辨病,抓住要点,疏方遣药,不落俗套,用量或轻或重,恰到好处,令人耳目一新。病案书写,简洁清新,出于古人,又不同于古人,参以新知,而无斧凿之痕,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地。所以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于201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出版后,大家争相购买,竟一销而净,受到中医同道之好评和欢迎,成为近代医案中之翘楚。曩昔章太炎先生对章师医案的简洁精练很赞赏,他以章师身材相对稍矮,因而有 “笔短如其人”之评,一时传为佳话。正是由于章师医术高超,诊治不少重危病证,疗效较好,到京不久,正值林伯渠同志术后病危,呃逆月余不止,诸医束手,周总理嘱请卫生部新来中医顾问章次公会诊,章师用三剂中药逆转危局,呃逆被制止,震惊了中西医务界,周总理得知消息,讲了三句话:“中医好,西医亦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从此以后找章师会诊的病例日益增多,整天忙个不停,连星期天,门前小汽车也排成长队,在京的学生都去襄诊,认为这是学习、传承章师医术的最佳时机。

(四)皇古融新,传承发扬

章师认为中西医应当互相学习,力求两者之间的沟通,针对当时中西医相互攻击的状况,曾慨然地说:“如果依然深划鸿沟,相互攻短,那无异是开倒车,阻碍医学的发展。”他曾经这样比较过中西医:“中医的诊断有些地方不及西医,但也有其突出之处,不但诊断如此,中医的一切都是从综合、整体着眼的,不同于西方医学过于重视局部的变化。如果既从整体着眼,又注意局部病灶,则辨证论治当更为精切,更接近于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些论点,在今天来说,仍然是非常确当的。章师据此论述,提出 “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主张,为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的科学发展以及后来学者治学理念与事业宗旨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大量医技资料、实践文献,章师认为既要继承,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依样画瓢;更要推陈出新,敢于改革创新;多做发扬中医实效工作,才能推动中医药学的前进。

(五)热心中医教育,培育优秀人才

章师除治病救人外,还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育优秀人才。章师自从学校毕业后即留母校任教 《药物学》,随后于1927年与王一仁、许半龙、秦伯未、严苍山诸同学创办中国医学院,1929年又与陆渊雷、徐衡之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并以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校训和教学主张。章师讲 “药物学”课,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推翻陈腐之论,大胆树立新观点,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所以学生最喜听他讲课,得益也最多,往往能给人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感。除教 《药物学》以外,还选《各家医案》,加以分析点评,使学生接受前人之成熟经验;更为难得的是将自己失败的病例编为 《道少集》,引用 《史记·扁鹊传》“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之意,将自己不见效和失误病例,加以分析,成为事后检讨,作为前车之鉴。章师指出:“对待别人固可隐恶扬善,若以对待他人之法而原谅自己学术上之错误,此必沦为无用之庸医。”这种严格要求自己、不讳己过的崇高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六)总结

综上所述,章师确是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医史家、革新家,对中医药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为了继承发扬他的崇高精神,传承发扬他的高尚医德和医术经验,缅怀这位中医界的一代宗师之盛德和对中医药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具有深远意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沿着章师的光辉足迹,崇扬章师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凌云壮志,奋勇前进,以告慰章师在天之灵!

(王羲明 整理)